《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读书频道

作者:侯昂妤、李元鹏(分别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

“知兵非好战”“尚武不黩武”

综观《孙子兵法》十三篇,虽然是研究战争和战略思维规律的理论体系,却充满了“慎战”的鲜明态度。孙子出生在武将世家,生活在春秋晚期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年代,诸侯割据,战乱不休。作为明智、清醒的军事家,孙子深知战争的残酷。《孙子兵法》通篇都蕴含着“知兵非好战”“尚武不黩武”的战争观念。

自古知兵非好战。对待战争的态度,是衡量人类军事思维理性程度的重要标尺。《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却深刻反思先秦时期兵凶战危的社会现实,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方式。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孙子的慎战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仁”“义”观,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敬畏和人道情怀。

坚持合作共赢,实现同舟共济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同舟共济这个成语就出自《孙子兵法》。孙子说:“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相互仇视。有一次吴国人和越国人同坐一条船渡河,遇到大风大浪,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危难。这个故事启示人们,面对共同挑战、共同威胁,不论是朋友还是对手,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作为军事家,孙子面对战争残酷、较量激烈、矛盾恶化的现实,并不是一味强调竞争和碰撞,而是难能可贵地提出了合作。孙子讲的合作,不局限于盟友、朋友之间,竞争对手在面对共同挑战和灾难的时候,也应该携手互助、共渡难关。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和同之辩的命题。西周末年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认为不同因素相互融合才能产生万物。孔子进一步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将和而不同的主张引申到人伦关系中。浸透在中华民族中的文化基因和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就是和平、合作的价值追求,就是兼善天下、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政治抱负,就是图强不霸、知止有定的战略理念,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民族品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创造性地吸收了“和合”思想的精髓,主张在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发展差距的前提下,推动实现各个国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当今世界挑战层出不穷、全球性风险日益增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脱离世界安全实现自身安全,也不可能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坚持合作共赢,实现同舟共济。

更好地回答时代难题,解决战略挑战

天下大势风起云涌,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放眼世界,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在于其恢宏的战略视野、深邃的战略哲思,能够从历史深处为民族复兴贡献磅礴力量。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题。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些军事知识和战略知识,而是为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历史眼光、世界视野和实践方法来掌握真正的战略科学和艺术,以便更好地回答当前的时代难题,解决战略挑战。

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和基本原理,才能做到守正创新。北宋时期兵学理论家何去非的一段话十分有启迪意义,“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意思是说,不要把兵法原理当作教条,而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与时俱进,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发明新的理论、新的战法,表面上看你做的事情跟原理之间好像有距离,实际上却是与原理的核心精神相吻合的,这才是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的最上层境界。

西方传统国际政治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必然导致残酷斗争,一国之得即他国之失,一国之进步必造成他国之威胁,大国之间必然是冲突和战争,即所谓“大国政治的悲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华文化深谙“自古知兵非好战”,熟知“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辩证关系,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蕴藏着解决人类战争难题的重要启示。《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却深刻反思先秦时期的社会现实,提出慎战、不战、止战。新时代,需要借鉴《孙子兵法》等传统优秀文化,把其中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思想精髓提炼出来,揭示其当代价值,彰显其世界意义。通过宣扬先哲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大智慧,为世界观察和感知中华文明打开一扇窗,为超越文明偏见和误解提供一个契机,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一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渊源,为我国稳定发展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同时,也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提供思想利器,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抵制个别国家、政客的穷兵黩武行径,提升文化战线国际斗争水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概而言之,研究战争是一件重要的事,研究避免战争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思想家给了我们思想和智慧,但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人类最高的智慧在于思考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我们需要在反思、总结、实践中找到人类走向更美好的答案。

THE END
1.以和为贵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明确:“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https://www.meipian.cn/1b4bd9qd
2.梦见自己和别人打架是什么含义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争执,争执不能解决的事情,最后还是会演变成打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所以说在平时我们最好不要与人发生争执,一切以和为贵,那么梦见自己和别人打架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梦见自己和别人打架,意味着自己将要面对一些纠纷,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发生打架事件。 https://www.yeekang.com/article-2762.html
3.傅信平: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司法裁判研究要闻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科学论断,不仅赋予了“枫桥经验”新的内涵,更是“以和为贵”“无讼息争”的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 ? 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司法价值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于构建更加公正、公平https://www.jxzfw.gov.cn/2024/0530/2024053057565.html
4.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从个人修养来看,“和”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容易变得浮躁焦虑。而拥有“和”的心境,则能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https://www.hntv.tv/news/0/1845701366212333569
5.思想文库三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广泛地、普遍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生活得好,即仁道,具有普世意义、普世价值。 这三点是人际间价值理想实现的有力措施。 最后,以和为贵。这是国际价值理想。各个国家、民族为了生存、发展,需要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环境,战争、动乱的国内外环境只能带来破坏而https://phi.ruc.edu.cn/xsyj/sxwk/09f25709165644a7adf545f4dc690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