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证上岗的准入限制,加急开店的房地产经纪公司用租来的经纪人资格证书注册备案,加剧了房地产中介业的安全风险——
经纪人资格证出租埋下行骗隐患
本报记者杨曼
网上公开叫卖
经纪人证书求租两旺
日前,有读者向记者反映《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证》(以下简称《经纪人证》)出租情况十分“火爆”。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对《经纪人证》出租问题进行了暗访。
在“焦点房地产网”上,记者看到了众多出租、求租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帖子。“有大量经纪人资格证书出租,代办工商手续”、“求租经纪人证书,价格面议”、“本人有经纪人证书一本,出租”、“大量求租经纪人证书”……记者发现,这些帖子的点击率都很高,而且从日期看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贴发上来。
“1800元。”对方回答。
记者:“我想多租几个,能不能便宜一些?”
对方问:“你租几个?”
记者:“4个。”
对方说:“每个1600元,不能再少了。”
记者:“那我再多租几个,能不能再便宜点?”
对方说:“我们每个证1500元租来的,1600元租给你,一个就挣100元,不能再便宜了。”对方同时表示,如果想省事,可以把手续托给他们来办,800元的手续费,一切都给办好,而且还不用担心租来的证是假的。记者询问公司的地址,对方含糊地说在德胜门附近,让记者考虑好再和他们联系。
了解了出租的信息后,记者又联系了一个求租人。当记者询问对方的身份时,对方表示,这里是一个不动产公司。他随后说:“个人租证有什么用啊,租证的都是公司,为了开新店时备案用。”记者问价钱怎么算,他说:“1500元一个,现在都是这个价。”他告诉记者目前证书的数量已经够了,但他同时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他说:“我们还会开新店的,需要证书时和您联系。”
考证遭遇门槛
政策“打架”导致租证泛滥
据称,经纪人资格证出租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个说法从网上数不清帖子上毫不隐讳的内容中可以证实。一本小小的经纪人资格证书何以出现出租、求租“两旺”的局面呢?
在北京,房产中介的店铺已经呈现出“扎堆”的境况。在朝阳区甘露园地区,不到一站地的距离,就有我爱我家、中大恒基、链家、顺驰、鑫尊地产等五六个房产中介店铺,而这样的情况在居民小区密集的地方随处可见。不仅同一地段聚集了多个不同品牌的中介公司,就连同一品牌的公司也在扎堆开店。在红庙路口,东北、西北、西南3个方向都有中大恒基的分店,这3个店,两个对门、两个并肩,直线距离最近的也就二三十米,最远的也超不过150米。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闫静女士表示,将从业经历作为从业资格考试的条件自相矛盾且不科学,一边规定不取得资质不能从业,一边又规定不曾从业不能参加考试取得资格,这对于目前从事房产经纪业务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死结,供需的不平衡自然导致租证泛滥。
安全隐患堪忧
经纪人证书亟待立法管理
“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从源头上掌控房地产经纪公司准入资质和执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很不利。”北京经纪人协会副秘书长赵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评价“租证”事件对行业的影响。赵副秘书长表示,如果公司在注册时就是用租来的资格证蒙混过关,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达到要求,那么这家公司将来“行骗”的可能性会增加。尤其是现在大多数老百姓对房地产经纪公司的资质还没有特别明晰的概念,认为只要能促成交易就好,对于小经纪公司也没什么特别的防范意识,这就可能让一些不规范的违规公司有机可乘。
在证书租借的潜规则中,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广大的消费者。证书租借扰乱了整个房产中介市场的秩序,不仅业务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暗箱操作,服务水平低下,而且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屡屡发生。人们记忆犹新的2003年的坚石事件和去年10月的佰家事件,都是典型的经济公司行骗的例子。2003年11月,北京首批“放心中介”的北京坚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突然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使得众多房主拿不到应得的租金,涉案金额高达421万余元。上海热线进行的一项3000份抽样调查显示,有46%的市民有购买二手房的意向,但是其中70%的市民对中介心存芥蒂。在市民担心中介暗箱操作的因素中,“中介私自加价”、“中介联合上家或者下家违规操作”、“多收附加手续费”名列前三位。可以看出,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不规范使经纪公司面临着重大的信用危机。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闫静女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要彻底根除中介证书的租借现象,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对违规者进行严惩;另一方面,要放开房产经纪人证书的考试,让优秀的人才不断地补充到这个行业中来,对素质和专业度达不到要求的持证者进行淘汰。她认为取消执业资格考试的从业年限将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