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好房至少在未来的3年内不赚钱,所有收入100%补贴购房者。”9月16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成立房产部门,推出“天猫好房”平台,引发热议。
有网友表示,希望能像支付宝改变银行一样,来推动房地产业的变革。
瞄准4亿家庭!
天猫成立房产部门,称未来3年不赚钱
房地产正走在数据化的道路上。
9月16日,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阿里巴巴集团(简称“阿里”,BABA.US,09988.HK)、易居(中国)企业控股公司(简称“易居”,02048.HK)联手数十家房企宣布天猫好房成立。
(中低头者为天猫蒋凡,左二为万科郁亮)
天猫好房还承诺,在未来至少3年内不赚钱,而且所有收入100%都会补贴给购房者。
相比房地产大佬们,不久前陷入舆论风暴的天猫总裁蒋凡,面对镜头时显得有点生涩,他上台作主题演讲时指出,目前天猫成为消费者和品牌连接的入口,面对中国潜在的4亿消费家庭,天猫在营销方面是否能给房企创造价值,是否能精准地帮房产企业找到潜在买房者?
蒋凡给出几个理由:越来越年轻的消费者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加有决策力,甚至在很多高单价的决策领域,随之驱动房产各个环节,这让未来房产实现在线化数字化成为必然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天猫好房的成立,可以看作是阿里巴巴的“衣食住行”服务产业版图中的最后一块“短板”开始补齐。大数据公司在衣食住行领域的布局意图,一是流量变现、一是流量采买。
天猫好房的成立,是不久前一次合作的结果。
对于阿里而言,增持易居发生在腾讯投资的中国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龙头贝壳找房申请IPO后,这也可以看作是阿里与腾讯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服务产业领域较劲的延续。
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天猫好房的股权结构是:阿里占股85%,易居占股15%,第一期计划投入50亿元。
据了解,天猫好房将成为阿里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主体。
阿里到底图什么?
目前,在阿里长线布局的流量采买战略中,“衣”“食”早已一骑绝尘,“行”有飞猪,独缺了房地产一角。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其实阿里一直想介入房地产行业,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与模式。
实际上,阿里这并非第一次投资房地产。2019年5月,阿里43亿投资红星美凯龙;随后的8月,红星美凯龙成立美凯龙爱家,全面布局线下房产中介业务。
早在14年前,阿里首次接触房地产是通过淘宝全资收购主打二手房信息的口碑;10年前,淘宝将口碑网整合成淘宝房产频道;阿里系通过天猫、淘宝两大平台,开展房源拍卖、特价房销售业务,逐渐变成阿里拍卖的一个业务板块。在线上业务布局上,阿里合伙人还投资了去中介化的互联网房产服务平台——大房鸭。
阿里一直在寻找好的进入机会。早在2018年易居在香港上市之际,阿里就以3.9亿港元认购易居新股,成为易居的四大基石投资者之一。这才有了这次阿里的进一步增持。
根据公告,易居将以每股7.00港元的价格,向阿里配售1.183亿股公司股份,配售总金额为8.281亿港元。配售完成后,阿里将持有易居大约8.32%的股份。
在此基础上,双方还签署可转股票据认购协议。
据此,阿里将认购易居本金为10.319亿港元、三年期、利息每年2%的可转股票据。票据转股价为每股10.37港元。若该等可换股票据全部转股,阿里持有易居股份比例将提升至大约13.26%,跃居第二大股东。
换言之,阿里为这一次合作将付出近20亿港元的代价,但阿里也将获得一条通向20万亿的房地产市场通道。
阿里与易居合作,对易居而言,意味着打通了线上渠道。引入阿里,易居加强了生存感,尤其有利于易居线上流量的增持。“阿里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股东声誉的影响力。背靠大树好乘凉。”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网友:中介一家独大的日子到头了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在房地产交易领域,阿里早已有涉及,即阿里拍卖。
市场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天猫双11期间,上万套特价房源上架阿里拍卖。除了常见的法拍房之外,阿里拍卖首次上线一手房源,数量有百套之多。价格优惠力度颇大,出现了大量五折甚至一折房源。
阿里加大资源进入房地产,也引发了网友广泛讨论。有人希望阿里入局,能够推动房地产业的变革,“这是要革房地产中介的命”、“房产太乱,需要人打破常规”……
不过,也有人不看好天猫好房的发展,“没可能做起来的”、“免费的是最贵的”……
马云曾说未来房子如葱
2017年的时候,马云曾公开表示:未来房子会像葱一样便宜!
马云说,过去8年内,中国的房价整体上处于大幅上涨的状态。8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可能就是房子了。
马云说,过去8年中国房价整体呈上涨姿态,我觉得不可思议,任何商品都有其市场规律,有涨有跌很正常。未来房子、车子都会很便宜,房子会多到如葱卖不掉,人人都能买得起,真正昂贵的是干净的水、空气和各种资源。
此外,马云说房价七八年内回归到人人买得起,是基于新一代人的价值观和经济增速的逐渐回稳。
他更早早看清了一个道理,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永续繁荣,腾飞了数十载的房地产更不例外。过去十几年,中国拿房地产、环境和资源换来了经济飞速增长,其弊端尽显,未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