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从事了房地产中介和开发工作,在这5年里,没少给客户灌输“买房要趁早”的观念,从这点来看,全世界的房地产中介都是一个套路,我之前做过的日本房产项目的宣传主题就是“奥运会效应下东京房价势在必涨,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全世界富豪中,绝对少不了房地产行业的。今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HurunGlobalRichList2017)。上榜富豪的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15日。其中,大中华地区以609位十亿美元富豪人数位列第一,房地产是上榜富豪最多的行业,有120人。
这种感觉就好像,房价会永远涨下去、房子能保障下半生,真的是这样吗?说实话,就连我这个成天跟客户推销房子的中介都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们回头看一下跟房子放一起的几个关键词:“人民币贬值”、“政策要收紧”、“炒股理财不赚钱”,都是在不太好的环境下,作出买房子的选择,这是表层现象,往深层次分析的话,很多人买房子不是因为它是最好的投资,而是觉得在坏的环境下,买房子相对没那么坏,能安心一点。
记得年初曾经接手过一位客户,90后名校硕士,他的买房理由很简单,就是总是听到人民币贬值的声音,自己手里那点积蓄不知道该如何投资,说是投资其实他还是个无房族,看着周围的人买房的买房,换房的换房,原本短期内没有购房打算的他有点坐不住了。“钱拿在手里贬值,总得买点什么吧?”小哥一脸焦虑的样子,但是当我问他购房成本是多少的时候,他只能拿出不到10万块,连首付的一半都不到。像小哥这样明明经济能力不允许买房子,在周围的人的影响下才有了“跟一把”的打算。
这么看来,在政策宽松这些宏观因素背后,真正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是人们的恐惧、焦虑心理。别忘了人也是动物,而恐惧、焦虑正是动物的精神状态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在其著作《非理性的繁荣》中提到:“投机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关于价格上涨的新闻刺激了投资者热情,投资者热情通过心理感染在人群中传播,并在此过程中放大可证明价格上涨合理性的故事。”很多购房人都是在看了房价上涨的新闻事件后加入购房大军,有的是嫉妒其他人的“买房战果”,有的则是纯粹的赌徒心理,想通过买房实现一夜暴富。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的鼻祖,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一书中提到:“群体基本没有思考力和推断力,完全受情感的支配,对事情的论证,从逻辑上看十分拙劣。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是把彼此不同,只做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在情感和观念上极易受传染。”这也就不难理解,尽管他们中有人会怀疑房价会涨下去的真实性,但是一个人说房价会涨可能会怀疑下,两个甚至更多的言论都在说“买房要趁早”,就很容易被传染认同这种观念,于是在动物性的驱使下还是会鬼使神差的去买房。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资产市场价格都有恐惧、焦虑的驱动,人们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加剧,对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的不安日益加深。时代的变迁、央妈放水,时刻影响着你的情绪。全世界的房地产上涨,都是有恐惧、焦虑的动物情感在推动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80、、90后在买房的时候分化出两种趋势,一种是有父母包办,经济上毫无压力,甚至有些不思进取,挣钱自己花,今天计划去旅个游,明天犒劳自己买个限量款高达,日子过的有滋有味。而另一种则截然相反,在付完首付后开始勒紧裤腰生活,纵然是父母资助了一部分房费,但是也缓解不了房价上涨造成的经济压力,再加上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真真要过上参加聚会都要考虑要不要去的生活了。无论是哪一种我都觉得挺惋惜的,在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生生被房子绑架了人生方向。与其这样,还不如不买房子,带着心爱的人回到美丽的故乡,过上诗和远方的生活。
买房是人生的大事,有焦虑那是肯定的,只是别忘了在知道真相后,多几分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买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城市?动物本性难改,但买房观念还是能改变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