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潇湘晨报记者从湖南省住建厅房地产监管处获悉,湖南也将对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严肃查处。
套路一
倒卖房源转手赚两三万
房价快速上涨时,炒房族就活跃起来。雨花区市民王芳(化名)告诉记者,她今年7月认筹了某楼盘的一套期房,凭5000元抵20000元的优惠政策预订到房源,三个月后,她再次去交定金,发现售楼部门口有人公开举着“三万元转让指标”的小牌子兜售房源。
“之前只是认筹,没签订正式购房合同,转让和更名不需要通过房地产交易的主管部门,也不用缴税,只要在开发商的系统里更名,相当于炒楼花。”王芳说。她有朋友是房企员工,对这种转手“套路”有所了解:“这一进一出,除了赚指标转让费之外,之前5000元抵20000元的优惠也赚到了。”
记者从该楼盘销售团队的周边人士处证实,私下倒卖房源的情况确实存在。“通常是内部员工的亲戚朋友认筹,也有楼盘附近的中介公司员工闻风而动。”炒房族们能提前获知楼盘认筹的消息,并且提前1-2天按开发商的“规定程序”排队抢得房源。既营造出楼市火爆氛围,又能在两三个月内轻松转手赚差价。
套路二
大幅提高开盘价“捂盘”
记者多方调查获悉,部分开发商不同程度存在“捂盘惜售”的情况。一位长沙南城某楼盘的销售人员私下透露,他所在的楼盘进入四季度以来,每天放出的房源仅有10套,超过就对外宣称卖完了。“今年全年的销售任务已经提前完成,考虑到明年总部派下来的销售任务轻一点,反而每天限量销售。物以稀为贵,买涨不买跌,也卖得相当不错。”
有业内人士称,最典型的捂盘行为是开发商大幅提高开盘价,导致市场内无人应价,变相拉长销售周期。对想长期捂盘的开发商来说,这种手段效果很好。
套路三
无预售许可证就认筹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与买受人订立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