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总价大几百万的一楼,抢起来居然都没一丝犹豫。”刚经历了滨融府选房的Shirley,至今还是一脸震惊。
首开98套房源的滨融府,中签率低至2.92%。
前天选房时,前50号几乎都是“秒选”。轮到60+号的Shirley,她中意的168㎡,也只剩最后2套三楼了,她毫不犹豫拿下其中一套。
但接下来,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在Shirley的后几号,有两名购房者双双选了5-101和5-102室。
这时明明还有五楼的139㎡和二楼的168㎡可选啊!
一直叫到96号,居然都无一人弃选。
这时,全场只剩7-1-101和7-1-102两套一楼,97号再一次“秒选”挑走一套。而可怜的98号想了很久后,还是放弃了。
这时,候选的99号出马,瞬间就把这套一楼房源秒了。这手速,没有丝毫的迟疑。
要知道,作为一个改善型楼盘,这些一二楼均为非标户型。或北面少个房间,或阳台、设备平台的尺寸比一般户型都要小,而且不乏受到噪音影响。
还有清一色的日照不足,特别是7号楼的东边套,大寒日低楼层只有两三个小时的可怜日照。
02
不仅是滨融府,近半年的豪宅顶底楼层,也是火出天际。
同板块的养云静舍选房中,仅有一人因失误弃选,号子靠后的人根本不care二三楼,分分钟就抢完了。
豪宅二三楼如此受到追捧,这样的画风要是在早几年,根本不可能出现。
早几年,在新房选房阶段,豪宅低楼层备受嫌弃。比如19年底奥体某豪宅选房现场,轮完了所有的号子,也还有大量低楼层房源无人问津。
和现在嘉品、君品低楼层秒光的场景,完全是天与地之差。
要知道豪宅本身的买家,就是不差钱的富人,既然买都买了,当然要买的舒心住的舒服。
连13、14、18楼这样自认为不吉利的楼层,都要避开,更何况是被整栋房子压在最底下的二三楼。
所以,以往二手豪宅的低楼层,往往很难找到买家,即使有人愿意接手,这个价格也会远远低于同小区其他房源。
03
但如今,年底这波交付潮中,豪宅们最早成交的一批房源,竟然都是二三楼。
难道现在的有钱人,审美癖好都如此清奇,不再喜欢一览众山小的高楼层房源,反而开始中意采光不足的低楼层了?
这种最典型的情况,出现在手握两大红盘的申花。
以养云静舍为例,交付当月就定金成交了一套139㎡,价格据说很不错。根据中介透露,这套房源位于3楼。
这套好歹还是3楼,宜和园的首套意向成交是更憋屈的二楼。
即使是二楼,这套191㎡高层,总价据说也相当高。看着价格,内心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但哪怕你觉得再夸张再不合理,也拦不住买家的果决。
据中介透露,买家前一天看了一次房,第二天就直接和家人来签定金协议。
除了这两个盘外,近期传出第一套“截图成交”、“定金成交”的钱塘天誉、杭州壹号院和运河ONE,据说也全是二楼或三楼。
难道只是巧合,还是接盘侠脑回路突然变清奇了?
首要原因,是刚交付楼盘直接跳空高开,已经不再给任何人捡漏机会了。那动辄10万、12万的挂价,足以把大多数接盘侠直接吓退。
相对而言,挂价明显低一截的二三楼,还在他们心理预期内。
04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促成了低楼层的成交,那就是中介的推波助澜。
如果你去问中介创世纪、天璞,或是养云静舍、宜和园的二手房,他最先推荐给你的基本就是低楼层房源。
“单价只要6万2就行了,而且还不靠马路,在小区中间位置,看花园很安静的。”
要不是刚在冬至日,拍过天璞中间楼幢惨不忍睹的日照,怕真要沉迷在中介扬长避短的话术中了。
接下来的创世纪中介,强力推荐了我一套2楼的139㎡,总价910万,是全小区单价最低的一套。
养云静舍的中介呢,首推给我的是一套4楼的124㎡,无论总价和单价都是全小区最低。
为什么中介们会有如此统一的共识,一位中介老法师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一方面低楼层的房源意味着低单价,先用来吸引一波买家,等上门看房的时候再慢慢引导,从低价看到高价,从低楼层看到好楼层。
当然,低楼层因为价格低于小区平均线,有时候也更容易成交。
另一方面,在面对房东时,因为低楼层这个巨大的缺陷,在价格上也会有更多的松动可能性。
05
花了上千万,买了个豪宅低楼层二手房,买家主要买的是一个精神享受。
住到某几个特定的小区,仿佛就有了“赢家”的身份,甚至阶层都有新的跃升。于是掏空“六个钱包”,挤破头也要踩进去。
这就好像你进入爱马仕店里,买了一个最便宜的入门款Herbag,就可以招摇过市鄙视一众Chanel、LV了。
只是,刷卡买房一时爽,二三楼住进去后,该面对的问题也要面对。
最大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采光了。哪怕你是一线沿马路,能够忍受尘土飞扬噪音贯耳,但还是会冷不丁被马路对面的其他楼盘所挡。
如果是中间地带的位置,那就更惨了。冬至日最少两小时日照,说的就是你呀!
杭州前一阵频爆新房“喷粪”事件,豪宅也不能幸免。
这种现象,尤其集中在二楼业主家中。现行建筑中,通常由于一楼是独立排水,二楼要承担楼上所有楼层的排水,一旦堵塞,首先殃及的就是二楼。
话说回来,对这些缺点的敏感度,因人而异。毕竟任何楼盘的一二三楼,都有人住,也有人住得怡然自得。
只是以前多数是支付能力有限者的无奈选择,现在,则往往是为了一解“久摇不中之恨”的主动选择。
还有新房低楼层买来只为投资,有倒挂就行,多一点少一点而已。
当然,我们不否定有人就是钟意低楼层。比如,我一个同事因为恐高,不买超过3楼的房子,即使他买200㎡的申花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