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于4月16日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和房地产数据。虽然受去年一季度高基数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整体数据表现不佳,但3月单月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等指标降幅有所收窄,市场展现出局部回暖迹象。
年初至今,诸如“三大工程”等措施持续推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滑缺口;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与融资“白名单”快速落地,有效畅通了房企融资路径;各地推出住房“以旧换新”、放宽限购等优化政策,为市场注入积极信号。然而,鉴于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转变与有效需求的不足,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仍需政策的持续推动力及市场信心的进一步恢复。
一季度房地产数据虽显示出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房企到位资金等指标持续下滑,但对此不应过于悲观,应以理性视角审视和客观评价。
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今年1~3月全国投资总额为22082亿元,同比下降9.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5%。尽管自2022年4月起连续26个月呈负增长,但相较于过去十年同期,除略低于2019年外,仍高于其他年份。在年度数据层面,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虽降至11.09万亿元,但仍高于2017年水平。经济学家高善文曾依据发达国家经验指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例应长期维持在7%左右。以此为参照,2023年虽回落至8.8%,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之上,故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降应被视为投资过热后的理性回调,而非超调现象。
商品房销售数据方面,1~3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6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4%;销售额为21355亿元,下降27.6%,住宅销售额下降30.7%。回顾近十年,商品房销售自2016年起保持在每年15亿平方米以上的高位,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销售面积超过17亿平方米,2021年达近18亿平方米的历史高位。2022~2023年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降至11亿平方米,创下十年新低。尽管如此,每年10亿平方米的销售规模相对于市场需求总量并不算低。然而,销售的急剧下滑不仅打击市场信心,更给房企资金回笼带来巨大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数据的大幅下滑部分归因于去年高基数效应,而今年3月单月销售面积达1.13亿平方米,优于去年下半年各月表现。此外,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较1~2月降幅分别收窄1.1和1.7个百分点,显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市场呈现复苏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