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监管部门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助力企业资金状况得到改善。不过,有房企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对于这一观点仍然持审慎态度。
多位内部人士认为,融资类政策频出,但除了股权融资之外,其余政策均需要资产抵押,在销售未回暖的情况下,发行票据等融资方式只能够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债,导致财务状态进一步恶化。
有房企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未来股权融资或许是大趋势,进一步放松限售和限购,市场才能够得到根本改善。”
重申房地产支柱地位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12月底的中国经济年会上,有关部门同样表示,要加强居民基本住房保障,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消费。多位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行业的支持性政策越来越多。
12月20日,央行召开会议表示,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行业重组并购,推动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推动长租房地产市场建设,按照租购并举方向加快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复盘来看,各监管部门对于后续房地产的发展态度整体为,坚持“房住不炒”,加大金融支持化解行业风险,以及推动行业向新的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销售成“拦路虎”
政策的转向让一些房企在这个冬天看到了一丝希望。例如,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说:“这几个月下来,我觉得微光在逐步变成曙光。”郁亮公开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政策面都在逐步向好,而且力度、广度上全面超出万科预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同样显示出当前房地产销售依然处于底部。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此外,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1250万平米,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额为118648亿元,同比下降26.6%。
仍然面临长恢复期
那么,这种直接为房企“送钱”的方式能否可以帮助房企走出低谷期?“目前成功发行票据已经获得信贷支持的普遍还是财务状况比较健康的房企,仍然有大部分房企未能获得支持,特别是出险房企,面临较大的困境。”另一位房企区域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的确,金融机构在为房企积极提供帮助,但血液能否顺利注入到企业内还是未知数。”林律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述了其持有的类似观点。
林律进一步解释,在政策纠偏之后,民营房企同样可以发债。“不过,发行票据依然需要资产作为抵押,这样才能从金融机构手中获得资金。然而,在销售不利的情况下,这种输血模式只能够造成负债和成本的增加。”林律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12月21日,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了关于2023中国经济十大预测的演讲。任泽平认为,房地产将步入存量分化时代,区域分化、房企分化、地段分化等将日益明显,都市圈城市群时代来临,房产税代替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
“进一步放松限售和限购,增加市场购买力或许可以让企业经营好转。”在林律看来,行业若想要改变,根本上仍是需要销售端发力,增加企业自身的造血细胞。
中央财办方面同样表示,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也公开说:“当前,房地产是重点领域,也是薄弱环节,理应加大金融支持。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要保持总体稳定。”
刘国强还进一步解释说明,前期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已经克服了大涨的风险。未来,“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离,要以稳民生为落脚点,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