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2023年是一个“焦灼”的年份,年初“高开”的楼市,让诸多企业再次误判形势,个别甚至采取较为激进的投资策略;但“低走”的市场不仅没有回应企业的诉求,反而让其陷入库存难题。
虽然房地产融资利好和楼市松绑的政策不断,但由于各方顾虑重重,使得政策的雨露并没有润泽到企业及市场。冷热不均的土地市场,日渐下行的楼市,以及一筹莫展的房企,让未来房地产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但不确定性中似乎又孕育着某种确定性,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等国家工程启动,部分城市商品房成交企稳回升,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逐渐占据行业主导地位,随着2024年偿债高峰期来临,或将再一次重塑房地产格局。
房企集中度
1月11日,华润置地(01109.HK)公布2023年销售业绩,全年合同销售金额3070.3亿元,位列第四名,排在前面的是保利发展、万科和中海地产。
截至目前,多数房企已公布2023年销售金额,与2022年相比,TOP20房企名单少了远洋集团,多了中交地产,大体保持稳定,其中TOP10房企与2022年完全重合,仅排名顺序发生变化。
经历了2022年和2023年深度调整,多数民营企业被剔除在千亿俱乐部外,16家千亿房企中仅有3家民企,国资成为行业的绝对主体。可供对比的是,2021年,41家千亿房企中有27家是民营房企。
在这一轮房地产洗牌中,国央企排名大幅跃进,尤其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地产、越秀地产、建发地产等后起之秀;而消失的千亿房企中,主要以民企为主,大量民企甚至跌出TOP50。
中指院报告显示,2023年TOP100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下降了17.3%,其中TOP10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1.7%;TOP11-30房企销售金额同比降17.8%;TOP31-50房企降19%;TOP51-100房企降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