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一西二环独栋
所属区位:西二环
所属商圈:天宁寺商圈
租金报价:价格美丽
出租面积:100㎡-200㎡-300㎡-600㎡-1200㎡-2400㎡
装修状态:遗留装修
交通:地铁2号线
付款方式:押三付三
起租年限:2年起租
装免期:面议
注册公司:可以注册
周边配套:商场,餐饮,娱乐,银行,酒店,洗衣店,图文打印,超市等
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位于西城区莲花池东路,紧邻古刹天宁寺,是距离北京核心区域最近的老厂区产业园。
园区占地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原北京第二热电厂改建而成。
园内绿树成荫、优美宁静,随处可见由老机器和零件重新创意改造的作品。
80米高耸的大烟囱和巍峨古朴的天宁寺塔相映,工业历史记忆与现代文化气息相得益彰。
从天宁寺出来就来了与它一墙之隔的天宁1号,这是出发前就计划好的,跑出来一趟不能只去一个地儿是吧,何况天宁寺也不大,慢慢溜达有个一小时也结束了。俩地儿虽然只是一墙之隔,但是天宁寺门朝南开,天宁1号门朝北开,还是要开车绕过去的。这边车就好停了,园区里有的是停车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出现严重缺电局面,市内分散的小锅炉供热导致飞灰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北京第二热电厂(“二热”)应运而生。二热筹建于1972年,1977年11月5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1980年全部建成,是中心城区的唯一热电厂,承担着长安街沿线重要单位及500万居民的供热任务,减少了近800台小锅炉、近300个小烟囱的使用。厂区内高达180米的大烟囱也成为了当时北京城市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二热电厂逐渐不再适应城市供热和环境保护的要求。2009年8月5日,热电厂燃油发电机组正式关停,厂区内部分厂房开始闲置。2014年,启动了老厂改造工作,2015年,“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宣告成立,对原有闲置厂房进行功能性改造,2016年10月28日,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开园,承办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西城分会。
一期改造位于园区东侧和东北侧,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二期项目将对占地面积10900平方米的主厂房及西侧附属建筑物进行改造,二期改造完成后整个园区
沿西二环向南过复兴门桥
人们会看到一座古塔与一座大烟囱并肩矗立
它们一边是有着900余年历史的天宁寺古塔
一边是有着40年历史的“北京第二热电厂”
如今
古塔还是那座古塔
而烟囱所属的工厂
已经变身为了“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
今天我们带您走进这座园区
感受40年来
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工业文明在城市中的蜕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出现严重缺电局面,市内分散的小锅炉供热导致飞灰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北京第二热电厂应运而生。从1972年开始筹建到1980年全部建成,北京第二热电厂承担着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及前三门地区居民的供暖,减少了近800台小锅炉、近300个小烟囱的使用。厂区内高达180米的大烟囱也成为了当时北京城市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二热电厂逐渐不再适应城市供热和环境保护的要求。2009年8月5日,热电厂燃油发电机组正式关停,厂区内部分厂房开始闲置。2014年,中国华电集团与西城区政府联合启动了老厂改造工作,2016年10月28日,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开园。
第一就是我们要落实好中央和市委,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这么一个精神;第二个就是作为西城区来说,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这么一个关键时期;第三个就是二热电厂它有这种愿望,大家都觉得这块地方在老城区内,不但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特别是利用老旧厂房来发展这个区域,能够提高整个资源的利用率。这个区域定位是为文化加金融加科技的示范区的一个定位,引进的企业数量不多,但都是高品质的总部经济,提升我们西城区的整个发展品质。
从原来的大拆大建,到现在的自主城市更新微循环,我们项目的改造思路也是在随着北京市整个城市规划的这个要求不断变化而变化。在改造的时候,所有的外立面装饰装修都是,本着一个修旧如旧的原则,实际上还原了建厂初期70年代的工业风貌,在这个景观设置这一块,我们也是考虑到原有厂区,包括原有一些工业上的备品备件更好的利用。
我们南广场这个龙门吊,承载了很多工业时候的一些重要的功能,配合我们的草场,配合我们整个南广场的景观,打造一个更立体的更丰富的视觉效果,结合周边的环境因素,包括天宁寺,包括周边的这种历史文化元素,给儿童或者入园企业,能够普及我们电厂的知识,同时又是增添一个记忆的痕迹。
天宁1号园
一期改造建筑面积2万平米
二期改造后
整个建筑面积将达到10万平米
目前已经有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
新华网、国开金融等九家企业入驻园区
实现了百分百的入驻
我们媒体创意工厂是从去年开始策划,到今年现在基本已经完工的这么一个项目。它其实主要是为了融合我们现在的融媒体的时代,观众的眼睛,包括他的审美已经越来越高了,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那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呢,决定做出改变,我们现在在这个媒体创意工厂里面,想要用电影这样的拍摄手法以及电影级别的这样的影像的质量,让我们这些政策、法规,让我们的这些影视作品更好看了,来传播我们属于新华人,属于新华社,应该向大家传播的这些理念。
目前的中国行业,中国的钢琴教育行业在世界上是第一大国。中国的钢琴需求远远超出世界水平好多好多,中国的琴童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越来越属于在最巅峰的状态,咱们“珠江”在北京进了天宁一号园区,因为天宁一号园区,您可以看到是二环以内比较雅的这么一个园区,在国际上树立一个高端的品牌推广,在北京是一个文化中心也是一个行政中心,更好地对接政府一些活动和一些的文化品牌的一些宣传。
继承原电热厂“讲政治,服务首都,奉献社会;求生存,拓展市场,惠及职工”的22字厂训,“天宁1号”产业园已陆续承办了多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及“2018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等文化活动,并面向社会开展了多项免费公益活动。目前园区的二期建设正在推进中,将为城市保留更多的工业文明记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开放的红利。
在二期当中的话,对于烟囱,我们围绕着保护历史文物和设施安全这个角度来想的话,把烟囱的高度下降一下,烟囱内部进行一些改造,打造一个历史纪念馆吧。
今年进行的一个老旧厂房调查数据表明,现在在西城区辖区内可利用的老旧厂房面积,就达到将近50万平米。目前的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发展空间的实施细则,然后进一步挖掘老旧厂房空间的潜力,除了发展产业之外,利用老旧厂房来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绿化美化面积,让驻区的老百姓在享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还有美好的环境。
编导:杨怡华
摄像:吴朝光
责编:樊鲁阳
校对:王昭
审核:侯明月
2020年11月18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委网信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指导,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上榜名单公布,共100家,分为七大类主题榜单,包括自然景区类、人文景观类、文化艺术类、阅读空间类、街区园区类、餐饮及创新零售类、住宿类。上榜的网红打卡地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文旅体验和消费场景,极具北京特色、深受市民和游客欢迎,展现了首都的城市新面貌、古都新风尚、时尚新地标、消费新场景。即日起,北京旅游网将对这100家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逐一介绍,为您游玩北京提供参考。
街区园区类——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的天宁一号是首批33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以“文化+科技+金融”为核心,致力于成为西城区文化展示窗口,老旧厂房改造文化产业园区的典范,二环周边综合性休闲娱乐办公场所。园区内大小不一的叶轮,堆放成小塔模样,与天宁寺塔遥相呼应;锈迹斑斑的“铁疙瘩”电机泵,静卧路边绿草丛中,成为景观小品。
一边是巍峨古朴的天宁寺塔,一边是工业厂房中拔地而起的大烟囱,在这两座“高塔”的“注视”下,是最科幻的媒体创意工场和最时尚的钢琴艺术体验空间。“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正是这样一个将古代、现代与未来完美融合的奇妙所在。在文创园宽敞的草坪上放眼望去,千年古都的沧桑巨变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让人感到仿佛走进一出穿越时空的大戏。
从位于莲花池东路的园区北门进入“天宁1号”,最先感受到的是干净整洁、优美宁静的园区环境。蓝天映衬着红砖白顶的老厂房,宽敞的园区道路和清楚的示意图把来宾引领到想去的地方。园区设计者花了很大心思。精心打造了可以近距离欣赏天宁寺塔的楼顶吧台‘观宁阁’和开阔舒适的南草场绿地。
位于31号楼二层楼顶的露天吧台,宽8.3米,长86米,场地可用面积约714平方米。人在上面可以近距离观赏天宁寺风貌。坐在吧台,可以平视北京城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塔身上精美的砖雕佛像和13层塔檐清晰可见。这个楼顶吧台是整个园区中历史文化与工业元素的交会点,可以承接年会展览、商业发布、小型演出等活动。
观宁阁楼下就是户外活动区——南草场。它可以举办婚礼、亲子活动、团建、拓展活动、露天音乐会等诸多户外活动。也可作为园区壹空间剧场室内活动的配套室外休闲区。
园区内另一个重要的建筑是壹空间剧场。剧场文化区位于“天宁1号”园区中的最南端,是一个结合了工业元素与现代简约科技设计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建筑群。它包括了演艺区、候场区、休闲区以及观众区四大区。主要用于话剧、歌剧、音乐会的演出,也可举办会议会务、商业发布、培训演讲、主题展览等活动。开园以来,壹空间剧场举办过许多公益讲座,也曾是周边社区居民的春节联欢会场地。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6号
交通:乘坐地铁1号线至南礼士路站(A口)下车,步行349米,换乘3路公交至白云桥西站下车,步行314米即达。
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首期“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参观学习与交流座谈”活动在“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天宁1号”)拉开序幕。在北京天宁华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陈滢主任带领下,参观团成员参观了骏能体育、二期厂房、古玉文化馆、珠江钢琴北京艺术之家、壹空间等园区典型企业和活动场地。
在工业遗址保护中留住人文情怀
按照“不增加建筑面积、修旧如旧、保留工业原貌”的原则,园区保留原北京第二热电厂仓库的红砖原貌,建设大面积开放空间、绿地、绿植,老式车床、杠杆式地上衡、高压闸阀等老式器件散落四周,与园区景观相得益彰。园区距天宁寺仅一墙之隔,为观寺的绝佳之地。
在城市活动中打造融合空间
创新管理模式,打造“三生融合空间”。园区不仅具有单一办公功能,还为内部工作者、周边居民提供休憩互动、文化体验创新等多功能复合空间,是集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交流展示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城市活动中心,实现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的融合共生。
在资源联动中提升品牌力量
创新运营模式,“以文促商,以商养文”。通过整合利用空间,将部分厂房和公共空间改造成多功能、开放性公共活动区域,承接符合园区定位和品牌特色的商业活动和文化活动。对于入驻企业来说,以园区为平台与外部对接,实现了园区内外资源联动,打造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园区、企业与社会资源之间展示交流互动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在凝聚人气中创造商业价值
园区发挥与天宁寺的地缘优势,将继续加强场景建设,并打造夜间经济,吸引人流汇集。据了解,二期改造将在保留主要工业原貌的基础上,对主厂房进行加固和内部改造,腾退拆除主厂房周边部分低品质建筑,在厂区内规划大面积城市绿地,同步建设地下停车及空中绿道、展览广场、多功能休闲体育场地等配套服务空间,加强项目的开放性及与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
据介绍,除参观企业之外,新华网、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24H城市书房、欧林乌托邦摄影棚等行业领军企业也已入驻园区,一期企业入驻率总体达到95%,初步形成了文化、科技、金融等资源要素在园区内融合发展的模式。
在参观后的座谈会上,北京天宁华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建新对天宁1号项目进行了介绍。王书记介绍道: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分两期建设,一期位于老厂区的北侧和东侧,规划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是对建筑外立面、园区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景观小品进行了改造升级,同时建立了集知识、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网络支持系统,旨在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软硬件服务。园区二期改造正在稳步推进,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拟拆除1.3万平方米,改造后主厂房及附属建筑将实现综合利用面积约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
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副秘书长崔志林主持了座谈会议。
参观人员对“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的规划、设计、运营模式给予了充分赞赏,并希望借助此次参观交流,进一步加深企业间交流互信、促进学习共享、共同发展。
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专家刘泉,北京天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公司总经理常晨、前期部经理张剑、计划成本部经理关博,北京住总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文瑞,中建八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汪佳亮,北京首开集团城市更新事业部主管申珅,北京住总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袁守恒、资产经营部副部长江鹏飞、策划经理严心荷,天津百利环保有限公司总监薄雯,上海维祥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监李晓辉,北京天创文投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文旅置业部总监王焱,北京鸿业集团项目开发副总许艳春,优易特(北京)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项目负责人晋玉洁参加了本次参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