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月发钞54万亿,物价股价都没涨,房产终将迎来新一轮暴涨!

早就说过一个观点,调整超两年的楼市是由于“三道红线”去房企杠杆所致,并非是出生人口下降、收入不足的原因。所以,纠正我们的楼市还将调整多年、房产价格还会跌到人们想象不到程度的错误观点,显得十分必要。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有没有足量的资金呢?答案显然是有的!

央行数据显示,货币供应M2在2021年底为238.3万亿,到2023年底为292.3万亿,24个月发钞在54万亿左右。

按理说,这么大资金量,应该体现在商品、资产价格上,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2023年的物价指数CPI竟然是-0.3%。

至于股市,其实也不用多说了,从指数就可以看出来,上证和深成指已经创近3年新低,而个股可能就更惨了。

当然,经济上也只能说差强人意,2022年GDP增3%,2023年增5.2%,这也远低于货币供应M2的年均10%以上增速。现在很多人不禁要问,其他大量的资金到底去哪儿了?

而且我们看到,央行还在释放资金,比如2月5日降准已释放约10000亿的长期资金。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无论是银行的资金,还是民间的资金,都需要找到出口。

货币供应量M2,2023年同比增长9.7%,近4年增长了100万亿左右,基本与老美和欧洲新增货币总和持平,但M1,就是企业的活期存款+流通中的现金,同比则只有1.3%的增长,“剪刀差”达到了8.4%,这说明企业的投资意愿越来越低。

然而,同期M2都高到欧美总和了,但结果却是,物价下降、股市下跌,当然,房价也是明显下降的。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未来预期信心弱,既不敢消费,更不敢投资。

梳理发现,确实难找出承接泼天资金的行业,唯有房地产。

从最近2个月的楼市政策逻辑看,确实在引导资金向房地产聚集,原因很简单。两条线同时进行:

一是,先放开二线城市购房需求,发现资金流入效果不明显,接着又放开一线城市广州和上海的流动单身一族购房资格试水。如果还不明显,那肯定就要加大电流,包括北、深都加入进来,而且将尝试更大尺度的放开。

毫无疑问,四大一线城市若加大放开限购力度的话,房价一定会上涨,因为这四座城市聚集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购房需求是远大于供应的。而且,若全面放开限购的话,还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暴涨。

二是,三道红线让前50强房企债务暴雷接近60%,即便银行通过展期,但相比不断到期的巨额债务,终究不是办法。要从根本上化解债务危机,维护系统性金融安全,就要把过去过于严厉的政策,进行全面纠偏修正。

所以,向房地产注资成为当下房地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已有26个省的170个城市申报了第一批“白名单”,共计3218个地产项目。如果按照第一个获得开发贷的广西南宁一项目3.3亿算,这批白名单涉及的金额也超1万亿了。

当然,距离住建部召开的房地产融资协调会还不到一周,这还仅仅是首批“白名单”项目,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呢。如果进展顺利的话,第二批、第三批应该也会纷至沓来。至于涉及金额,估计手指头怕是数不过来了。

实际上,还有一个措施也是在极力向楼市“输血”。如果说直接注资房地产项目是短期行为的话,那么,三大工程则是房地产新模式中的长期措施。

跟房地产融资“白名单”类似,刚开年,城中改造首批授信已超8000亿,其中济南首批城中村改造借款授信达到了940亿,而且还有陆续申报的。既然是长期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类似于上一轮棚改去楼市库存,力度之大,或不在一般人的眼力范围内。

就拿城中村改造这一项来说,刚开始还说的是在特大、超大城市中推进,但从各地方两会的接连部署看,应该是不作区分了。

而且从深圳、广州等城市发布的城中村改造逻辑看,事实上将拆迁放在了优先位置,比如广州将拆迁同意率门槛从80%降到了2/3,而深圳除了在传统的4种拆迁范围基础上,还扩大了优先拆迁范围,涉及的城市界面占到了40%,可见决心之大。拆迁对于楼市的影响就不赘述了,可脑补一下2015年到2018年那波市场。

突然看到一个讯息算是应景吧:上海虹口区位于北外滩核心区内的一个2003年建成的小区也要拆迁了,总高20多层,房龄也只有20年。一句话,在需要面前,所有的条条框框都不是事。

由此我们看到,现在大量资金,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最终还是开始往房地产汇聚,房产岂有不涨之理?

THE END
1.2025年将是中国房价新一轮上涨的起点!要精准判断房价是否还有上涨周期,核心在于透彻理解推动房价上扬的关键因素。回顾过去 15 年,中国经历了两轮显著的房价上涨周期。第一轮是在 2009 年至 2012 年期间,第二轮则是 2015 年至 2018 年。深入探究后会发现一个极为关键的共性因素:这两轮房价的显著上涨均与中国的财政刺激周期紧密相连,皆处于政府大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42006228157209&wfr=spider&for=pc
2.影响3月30日上市公司股价重大消息一览经济台市场供不应求 锂电池产业进入新一轮投资高潮 昨日在上海召开的“2012 中国锂电·正极材料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车的方向明确、整合铅酸电池产业的大背景下,中国锂电池和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http://jingji.cntv.cn/20120329/115962.shtml
3.短期难逆转房地产或迎来一个漫长的下降通道就是为政治体系的稳定考虑,政府下一阶段也不会放任或是支持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因此,可以预期,没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今后数年内,中国房地产将迎来一个漫长的下跌通道,可能是一个较慢速度的下跌,也可能将迎来一个短暂的暴跌低谷,无论怎样,都是一个下跌的过程。https://nc.loupan.com/html/news/201003/17092.html
4.超预期降准打开A股新一轮上涨窗口?投资主线有哪些?十大券商策略来了行业配置上,从景气改善和涨幅安全的角度出发,关注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数字中国”和AI商业运用驱动景气验证的计算机和通信,上游电子中的半导体和光学光电子也将受益;第二条是受地产成交持续修复下有望迎来政策和景气双击的房地产及下游家居家电、轻工制造、装修装饰等;第三条主线是随经济缓慢复苏而需求改善的公用事业。https://m.laoyaoba.com/n/852936
5.银行周报(8月17日)界面新闻城商行带领银行股连续两日上涨 银行业未来净利可调空间收窄 国开行完成国内首次金融债券做市支持双方向操作 银保监会: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9.4% 银保监会:2020年二季度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257.5万亿元 同比增长10.8%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工、农、建三大中国银行继续位列利润榜前10位 https://jiemian.com/article/4835425.html
6.有色金属(159871)个股概要股票价格最新资讯行情走势大宗金属板块,国内进一步放松地产政策,复苏动能有望提升,在库存周期见底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有望延续,在供给瓶颈下,基本金属终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尤其是铜铝更是如此。当前时点,有色金属ETF(159871)配置价值凸显 评论 点赞 分享 举报 肺鱼 · 05-22 有色金属第一波上涨结束,开启25个交易日左右的震荡回调 https://www.laohu8.com/stock/159871/
7.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31期(总期81期)在线培训课程生物制造谷:依托天津港保税区,充分发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用,从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出发,主要聚焦于合成生物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方向,重点突破工业酶和核心菌种自主构建和工程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制约。 北方声谷:依托天津港保税区,围绕讯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天津中心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07.html
8.2022中国家居产业发展报告家居报告不过这一上涨空间主要存在于前半年,翻看具体数据便能发现,2022年8月以来家居卖场销售额持续呈下跌趋势,其中8月的同比下滑率为10.65%,9月为15.30%,直至10月下滑率超出40%。此外,2022年10月BHI(建材家居终端卖场景气度指数)为98.12,环比下跌6.22点,同比下跌71.68点,创今年新低。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解读,http://www.smile2012.com/html/2023/jiajubaogao_0314/14598.html
9.继续买房?小程序爆发?腾讯市值超越苹果?虎嗅作者眼中的2018王新宇:房产税离我们有点远 宏观市场:变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11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两百余条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政策的频频发布,主要还是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但这轮调控与往年调控不太一样的关键词“长效机制”,不停出现在大家视野当中,对于2018年房地产的走向,尤其政策的走向,预测如下: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7944.html
10.80后发财靠康波:周金涛生前20篇雄文精华,一文尽览第一,全球将出现滞胀,通胀将在未来三年缓慢上行。 第二,中国和美国都会出现第三库存周期(请重点关注“第三库存周期”这个关键词,周金涛在后续的文章中会密集提到——编者注),其时间点大致在 2016 年中期开始。 第三,2017 年中期之后,本轮中周期将结束,而以周期理论来看,这个周期的结束需要解决货币过度宽松问题,资https://blog.csdn.net/julius_lee/article/details/86543969
11.中国资产泡沫(精雅篇)金融危机后,欧美的房价大幅缩水。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看,中国房价应该降幅更大才合理,但在2009年中国却迎来了一个房价的爆发上涨期。深圳商品房均价的涨幅达73%, 北京达到71%。一二线城市中,有7成的涨幅超过了20%。 这其中的不合理,很难解释,过度的流动性则是其中一个原因。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0y3611.html
12.2024年消费行业专题研究:美日消费变迁的启示,经济驱动动能转移从年龄结构角度看,美国 1970 年的老龄化率为 10%, 和日本 1981 年、中国 2014 年的水平相当。更重要的是美国的老龄化率没有迎来迅速的提 升,长期维持小幅上涨的趋势,人群结构中仍旧有大量的年轻群体。截止 2023 年美国老 龄化率达到 18%,而日本达到 30%,中国达到 14%。这或许得益于美国特有的移民政策、 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09fd7d993909331d5a33ac73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