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5年上海房价的预测及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按楼市周期来说:上海在一年以前,基本上是涨一年跌一年,或者是涨一年跌两年,这样的周期性变化较为稳定。
但自2011年限购政策出台后,政策的影响逐渐大于市场的影响。
上海的楼市涨幅开始变得不规律,可能涨1年或2年,跌也可能是1年或3年。
例如,2011年上海出政策后,接下来的几年都没有明显的行情。
直到2013年房价上涨,而2014年又陷入低谷。
2015年和2016年是有史以来涨得最厉害的一次,房价直接翻倍。
但随后几年,包括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房价都在下跌。
到了20、21年,房价再次上涨,而2022年至2023年又开始下跌。
即使不考虑当前的经济、财政和就业问题,正常来说,明年上海楼市也可能会有行情,只是涨幅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第二,政策导向: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像今年这样密集的出台政策,官方媒体各种告诉大家楼市变热了,很多人在买房了,这样的情形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在我们的记忆中,每一年几乎都在打压房价,都在说楼市过热。
但像这样从上到下不遗余力地鼓励大家买房的做法,上一次还是2014年,再上一次是2008年。
而2009年全上海房价涨了50%,2015年和2016年全上海房价翻倍。
因此,从现在的政策密度来看,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政策会不断地出台。
直到上海楼市整体回暖,大家信心恢复,甚至带动二三线城市楼市,才可能结束,并可能出台新的限制政策。
在此之前,政策会一路绿灯,不把这个楼市拉上去是不会停止的。
第三,通胀因素:我们整个20多年来,甚至40多年来一直在通胀,但大家对通胀的感觉并不深。
因为在通胀的同时,我们的工业能力和全球化进程都在快速发展。
外面的货币层数翻了20倍,而我们的收入也翻了大概15倍。
但由于工业化大生产,工业化的产品价格只翻了5倍。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大家的收入相比之前有明显上升,而物品价格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但问题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工业品价格还有可能再往下调吗?
工资收入还有可能往上升吗?
物价上涨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020年我们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200万亿,今年开春已经变成300万亿了。
没有意外的话,三年以内会达到400万亿。
如果六七年之内整个货币量翻倍的话,物价会平还是会涨?
如果物价是涨的,那你觉得在上海这样的房子算不算优质的资产?
如果通胀来了,房价是会涨还是会跌?
其实通胀已经来了,只是大家感觉不深。
如果你去过菜场买鸡毛菜,你看一下去年的价格,再看一下今年的价格,就可以感受到通胀的压力。
第四,财政压力:我们去年整个的财政支出超过25万亿,而全年的财政收入只有21万亿。
而房地产的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比是非常高的,基本上每年少的话五六万亿,多的话能达到七八万亿。
如果房地产不景气,那意味着中间有多达10万亿的缺口无法解决。
而这个10万亿,不管哪个行业,不管哪个正规途径,都是绝对变不出来的。
要么你每年多印10万亿的货币。
要么你就得想办法把房地产拉起来,把房价拉起来,通过这个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
但是,不管你最后选择是印钞还是让房价上涨,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北京、上海依然是全国最好的城市。
北京、上海市区的房子依然是我们最好的抵御通胀的优质资产。
因此,从现在的整个经济、财政、就业以及未来预期来看,你除了拉房地产,没有任何一条路能解决问题。
如果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地投入资金刺激楼市,可能几个月之内就能见效。
但如果现在还抠抠搜搜地分批投入资金,最后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见效。
而到那个时候,通胀会提前来临,物价会继续上涨,经济还是没有恢复。
而到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应对通胀和物价上涨。
如果你还想在上海生活,还想保护自己的资产,还希望能够在整个的时代浪潮里边保护好自己,那么现在这个时候你应该马上去看房。
上海的房子已经是你仅有的能够抵御未来通胀的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