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2009年开始,对中国国内煤炭采空区、林场、农垦及华侨农场中棚户区进行大规模改造。2012年9月,棚改力度开始加大,棚改对象也扩大至“城中村”、城镇危旧房。2014年,国家发布重要文件,宣布部署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且当年就实现了棚改开工总量470万套。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015年起,楼市“去库存”号角吹响,而支撑该口号的强有力的政策就是“棚改货币化安置”:2015年6月,棚改补偿模式由实物货币安置并重转向货币安置优先,棚改由1.0进入2.0。简单来说就是,棚改拆迁不再实物安置,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以货币的形式补偿被拆迁棚户区居民,而后居民再到商品房市场上购置住房。
为什么“棚改货币化安置”能够推动房价快速上涨?这就不得不提央行推出的PSL工具。这个工具是伟大的发明,可以让地方不花钱“躺赚”:央行通过这个工具向国开行发放贷款,国开行以棚改专项贷款的名义向地方发放贷款,地方把钱再给到被拆迁户,同时拿卖地收回的土地出让金偿还国开行、央行贷款,形成资金流的闭环。这也是为什么,棚改2.0模式比1.0成本高出30%左右,但地方仍然倡导该模式的根本原因。
住建部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全国棚改贷款总量高达4万亿,其中仅2015年、2016年两年就新增了2万亿规模。值得一提的是,棚改撬动的近75%的货币宽松都流向了三四线城市。这些钱最终又以购房首付款的形式,撬动了3倍以上的杠杆,再次回流房地产。最终的结果是,2016年、2017年三四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与此同时,开发商积压的5年以上的库存,也基本清零了。
不过,属于棚改的辉煌,最终定格在2018年:2018年全国棚改开工总量高达626万套,但接下来的2019年只有316万套,仅有2018年的1/2,2020年更是缩减到209万套,仅有2018年的1/3。
“棚改”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过去十年,全国棚改开工总量高达4000万套,累计帮助超过1.2亿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此外,棚改还扩大了有效需求,补齐了房地产保障市场发展不足的短板,可谓一举多得。
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要对其“踩刹车”?专家分析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其一,棚改2.0模式,逐渐走偏,不仅拆迁安置成本高,且容易成为地方借机获取长期低息融资的工具。其结果是,不仅造成信贷资源被占用,而且导致地方“债台高筑”;
其三,城市中棚改户和危房户基本已拆除,剩余的任务量不大。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家逐渐意识到“大拆大建”的问题。对此住建部副部长说得非常明确:一是每年的“拆旧建新”比例严重失衡,二是“大规模棚改”对于国家定调的绿色发展、对于降碳,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2021年8月底,住建部正式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未来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打个比方,原来一片区域总建筑面积1万平可全拆,未来可拆除的比例将不大于20%,即最高只有2000平可以拆除。专家分析认为,未来老房子棚改拆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规模或大幅减少一半以上。
2022年2月24日,住建部长王蒙徽在谈到“2022年工作部署”时也坐实了这一点:住建部计划2022年棚户区改造总量120万套,较2020年的209万套,近乎腰斩。
此消息一出,无疑对两类人造成了剧烈冲击:盼拆迁的人和博拆迁的人。前者是希望棚改拆迁改善居住条件,后者是顺应棚改拆迁之势,发大财。
未来棚改大规模收缩,那么市面上仍然存在的20年的老房子将如何处置?尤其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预制板、无电梯、环境差的老房子,该怎么办呢?
住建部发声定调,4万亿旧改来袭
对此,大家完全不必焦虑,2021年8月以来,住建部已经多次给出了答案。首先,在去年住建部发布的“防止大拆大建”文件中,明确提到,未来城镇老旧小区会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直白点说就是,符合条件的仍然会拆除,但城市更新主推“旧改”模式;
其次,2021年10月份,住建部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态,未来城市更新要找到低碳发展的路径。通过2019年、2020年旧改试点来看,“旧改”是接棒“棚改”的最佳模式;
再者,2022年2月24日,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发声定调:2022年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促进存量住房用途调整等措施,把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发展工程做好。
事实上,根据国务院的规划,2021年-2025年,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根据住建部初步统计,这些老旧小区总共涉及居民4200万户,改造总面积约40亿平米。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测算,按照每平米投资1000元计算,未来5年旧改将带来4万亿的投资。
综上有三点非常明确:第一,未来旧改将大范围接替棚改,老房子不再拆除重建,而是原地改造;第二,并非所有城镇老旧小区都旧改,旧改主要涉及2000年以前建成的符合条件的小区。换言之,旧改对象都是20年以上的老房子;第三,旧改带动的4万亿资金,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房产专家刘博看来,4万亿旧改来袭,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未来20年以上的老房子又吃香了。原因很简单,一是旧改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民生工程,政策支持、具体实施、监管验收都会非常严格,这就给20年以上的参与旧改的老房子质量保障;二是旧改内容直击20年以上老房子的“痛点”,换句话说,旧改后的老房子将迎来“新生”,尤其是加装电梯后的老房子,居民出行也会便利很多。业内专家预估,经过改造后的老房子,升值率可能超过20%,尤其是加装电梯后的多层老房子的最上面两层,升值空间更大。
4万亿旧改来袭,两类人将从中受益
专家分析认为,旧改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毕竟能撬动的总投资额高达4万亿。当然,有两类人将直接从旧改中受益:一是参与旧改的各大企业。据统计,旧改涉及的行业不少于20个,其中水泥、防水材料、管材、电梯、家居等主要受益。据测算,全国旧改电梯需求高达近300万台,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说白了,未来5年,只要你所在的行业能参与旧改,哪怕你只是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的小企业,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二是老旧小区居民。当然,每个小区由于基础条件、地段、配套等不同,受益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什么旧改后老旧小区居民会受益?根本原因是通过旧改,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外观条件、上下楼出行、物业、便民、增值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通过改造提升,居住品质,房子的价格都会有提高,租金显然也会提升。尤其是那些地段佳、资源好、户型好、底子好,还能加装电梯的老房子,未来价值回归力度可能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