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连涨终结的香港楼市将向何处——凤凰网房产阳江

香港,是全球国际中心之一,积聚着全世界各地最活跃的资本和高端人才。这里也是“楼花”的诞生地,让更多普通市民能拥有一套物业的同时,也助推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口持续的吸引力,香港的房价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在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2022年10月发布《全球一线城市房价比较》中,香港中心区域以21.84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位居第一。

不过,也是在2022年,这一连续13年的房价上涨态势结束。受到美联储加息、国际经济形势等的影响,2022年全年,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下跌了15.6%。

超过730万的人口,再加上源源不断的新来港居民,这颗楼市上的东方之珠,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2022年成交量下跌近四成

“2022年推出新盘不多,8-12月只有3-4个,因为市道不佳,经济下行,发展商也暂停推出新盘。”他建议再多观察半年,“通关后这半年,会是一个转捩点。”

果然,在通关后,Daniel接手的客户中,来自内地的客户比例从此前的2成增长到约6成。香港楼市也在此时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今年一季度,香港楼宇买卖约1.9万宗,交易额超过1450亿元,按季均大幅上升超过六成;同时,住宅售价指数也在2022年12月触及近年最低位后连续4个月上涨。

这一向好的势头并未能延续。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进入5月份,全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回落,环比下跌0.74%,上升态势戛然而止。截至6月底,整体住宅楼价较2021年高位仍累计下跌13%。

据Daniel观察,在2023年新推出的楼盘中,单价偏高或者区位较差、配套不足的项目,销售表现仍不算好,部分销售成绩较好的项目则是以低于之前2-3成的呎价推售才实现的。当下经济环境尚在修复中,美国加息周期也未结束,按揭利率仍偏高,“买家现在出手也会比较谨慎”。

这一楼价调整周期自2021年下半年便开启。受新冠疫情和美联储加息等影响,在2021年9月至2022年底的15个月内,香港房价下跌了近16%,2022年全年成交约为4.5万宗,同比下降近四成。

一位身在香港的债券分析师也赞同此观点,“经济不好,很多人供不起楼;而楼价不涨,有钱人投资地产的必要性丧失,美债收益率都在4%以上了,而租金回报率也才2%。”

在此背景下,今年7月,香港金管局发出大招,提高部分自住物业的按揭比例。这是自2009年香港金管局实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措施以来,首次放宽针对住宅物业的措施。

不过,香港业内认为这一力度尚不足够,政府应该对楼市政策予以更多放松,尤其针对买房印花税。

早年间,香港为遏制投资买房曾推出高额印花税,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置业须缴付两笔印花税,总共约等于楼价的30%。以一套总价1000万港元的住宅为例,非香港本地居民购房需要缴税300万港元。这也被称为遏制楼市的“辣招”。

仲量联行香港主席曾焕平表示,目前香港楼市正在经历自2008年以来最长调整期,目前尚未见底,预计当利率开始向下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开始反弹时,楼市才会有复苏迹象。他建议政府取消“额外印花税”等冷却楼市的“辣招”。

港府已在部分层面上“撤辣”。2022年时,香港曾发布一系列“抢人才”措施,截至5月底官方发布的数据,香港的各项人才计划合计收到8.4万宗申请,共批出约4.9万张签证,远超原定每年3.5万人的目标。今年6月,香港通过新的条例,若该部分人群在港置业,可申请退还部分置业所产生的印花税。

今年7月初,港府打算在人才引进方面再降低门槛。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可以进入香港。这对楼市也将形成相应的支撑作用。

房价连涨13年

在香港读书工作多年的Lisa,来自内地省份,也曾在父母的建议下,仔细考虑在香港买房置业的可能。不过,在2019-2021年大约两年多的看房过程中,Lisa甚至都没能成功进入过“抽楼”现场。

据媒体报道显示,2021年初,会德丰旗下启德一项目推出了首轮145个单位,收获了3727张入票登记,超额认购近25倍;至2021年年中时,新世界发展与港铁合作开发的项目推出173个单位,收取了约3.05万份意向书,认购倍数超176倍,成为“史上新盘票王”……

Lisa将当时的楼价形容为“涨得很可怕”,“不买的话,下个月就又涨了”。那一阶段的香港楼市里,各种因素都在推动购房者入市。根据香港金融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时,按揭平均贷款利率基本在2.5%左右,2020年间持续下降,至2021年1月时已降至1.56%的低位。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尽早“上车”,香港开发商提供了更多诱人的方式。Lisa回忆道,尽管当时房贷利率很低,但贷款需要通过银行的压力测试,以保证未来的还款能力,不少购房者当下时点的收入水平并不足以支撑期待的额度。开发商制定贷款方案给这部分客户,吸引其入市,增加购房者数量。

此外,香港购房是以个人为单位,且每人可递交两次申请,获得两个抽楼名额。而香港购房者往往选择拖家带口,中签概率因此大大提升;楼盘的认购数量也明显增加。“我只有一个人,基本上每次都排到千名开外。”Lisa表示,陪跑了两年多,她始终没能完成买房的心愿。

这期间,尽管受到疫情、国际经济形势、社会事件等的多重影响,香港楼市经历了些许动荡,但仍保持向上的态势,2021年,楼价整体上涨3.6%。至此,香港房价从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已连涨13年。

来自内地的客户向来是香港市场中一股重要的力量。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布少明指出,今年一季度,通关和“抢人才”政策的影响下,内地买家在个人买家中占比提升至13%,创出逾11年新高。

在Daniel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香港的制度优势,例如在港可持有多套房产,持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证可以免签去其他国家,出国谈生意更便利等。同时,许多客户看中香港经济发展及楼房需求量,租房需求庞大,会有较好的租金回报率,再加上早期按揭利率不过在2.5%的水平,相对便宜。

富豪的投资更是大手笔。美联物业数据显示,至5月中旬,市场共有134宗逾5000万港元一手豪宅成交,已赶超2022年全年的成绩。该机构指出,全面通关带动了楼市的迅速复苏。

而伴随着香港楼价的上涨,长期持有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超高的收益。公开信息显示,今年5月底,冯小刚夫妇以1.18亿港元的总价出手了一套豪宅,呎价达6.1万港元(约每平方米59万元)。2010年,其购入该套房产时,总价约5800万港元。这笔投资给冯小刚夫妇带来了6000万港元的收益,已然翻倍。

不只是个人投资,眼看着香港楼市书写出十年如一日的上涨神话,同样野心勃勃的内地开发商也不愿轻易放弃这块肥肉。发展壮大之后的内地房企2015年前后纷纷来到香港。

据香港地政总署发布的数据,2015年,内地房企在香港所购地价的总和首次超过香港本地房企,占当年出让金总额的一半以上。恒大、中海、万科、保利、龙光、世茂、合景泰富、碧桂园等规模房企都曾活跃在香港土地市场。

“市场是不会饱和的”

如此多内地地产商对香港心向往之,除了对当地市场的看好之外,大约也是因为这里是许多房地产制度的创新发源地。“楼花”,也即预售制,便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香港市场。

1953年,霍英东买下油麻地一宗地块,准备兴建住宅。在那个年代,香港的富裕人家才有实力买楼,为了让更多人进入楼市,霍英东创新了购房方式,提出分期付款,即先交总楼价的50%为订金,此后分期直至最后10%在领到入伙纸时清缴。

借助这种方式,即使是无法一口气拿出全款的普通市民家庭,也有了拥有物业的希望。于是,“卖楼花”一经推出,香港市民便蜂拥而至,新楼盘开售往往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同时,开发商也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资金快速回笼,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回报,同时更多小型开发商也有资本加入到房地产开发的行业中。此后伴随着香港资本市场的崛起,新鸿基、长实、新世界等“地产五虎将”也在20世纪70年代完成上市。至1990年代,地产业成长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未改变香港的极端不平衡供求关系。事实上,供给不足堪称香港楼市的常态。

中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披露,1980年代,香港私人住宅年均落成还有29431套。到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其年均落成规模就只有19882套。2010年之后的5年,这一指标降至11395套,比1980年代下降了超六成。

“这种供给规模的下降,并不是因为全社会人均居住面积显著上升,而是政府长期控制土地出让规模的结果。”上述研报直言。

长久的人地矛盾,也让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始终处于低位。这里是全亚洲乃至全世界人均居住面积最小的城市之一,人均居住面积低于20平米。同时,因为房价高,香港楼市户型小型化,100平米以上的房屋不算常见,往往可以称为豪宅。

即便是如此小的面积,在高企的房价之下,普通香港人购房压力极大。“700万港元的楼,借500万购房,月供在2万元左右,入息最少要4万以上,”有位香港本地人告诉记者,而香港人入息中位数才1万多,买房压力一想便知。

而这所谓700万的房子,在港岛能买到的也仅是“一间300尺的房子”,约合30平方米,“内地一些房间比我们一间屋大”。

始终紧俏的供应,仍在持续流入的人口。上述债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这里地少人多,现在不少人还是没有房子,只能和家人住,“市场是不可能饱和的”。

不过,近年来,香港楼市的供应情况已呈现出改善的趋势。2022年香港私人住宅楼房建造完成数量为21170个单位,创18年来新高,同比上升47%;2024年,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增加至26970个单位。近来港府亦再度强调,土地房屋是关乎经济民生的重要并须迫切处理的课题,要全方位、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加快造地建屋。

THE END
1.香港二手房香港二手房出售香港二手房12月参考均价24660元/㎡现有二手房房源13715套,房天下香港二手房网为您提供快速全面的香港二手房信息及新发布香港二手房价格,为您创造舒适二手房购房体验。https://hk.esf.fang.com/
2.大陆人在香港买房条件有哪些?大陆人在香港工作或居住7年以上,可以获得居留权,也就是香港购房的资格;公职人员在港出生的子女,可http://www.loupan.com/ask/980951.html
3.2024香港买房最新条件咱们得拿出点“笑对人生,勇闯楼市”的精神来,因为香港不但有高消费还有高房价,很多人不想来香港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高给拦在门外了,但是也是这两个高,让香港吸引了更多全球优秀顶尖的人来这里发展,生活定居,自从2024香港“撤辣”以后(类似于国内的放开限购政策),更多的内地居民打飞的来香港购房置业,生怕晚了一https://m.sohu.com/a/811698072_122042555
4.香港楼市全面“撤辣”内地客赴港购房“打九折”那么,本次政策放开,内地人在香港购房的成本明显下降,会有多少内地人赴港购房?根据美联物业研究中心综合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按已知买家数据作分析,2023年第四季,内地买家占个人买家于香港楼市的住宅注册量比率约17.1%,较2023年第三季约12.8%增加4.3个百分点,创纪录新高。“相信全面撤辣后,个人买家中内地买家的比例有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2282997352343.html
5.今年前三季度内地买家在香港购房成交数量创纪录,人均花费超1100万赞 评论 今年前三季度内地买家在香港购房成交数量创纪录,人均花费超1100万港元 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被控非法收受财物1.77亿余元 张红力受贿案一审开庭 北京日报1.8万次播放 “逃跑时子弹离我不到一米!”23岁小伙逃离缅北电诈窝点,自述遭电击吊打 红星新闻22.1万次播放 还记得巴黎奥运会的甜蜜求婚吗?@黄雅琼--- @刘https://video.sina.cn/finance/2024-11-01/detail-incupefn3486003.d.html
6.香港购房流程三、香港看房,选中意向单位后,签订临时买卖合同,一般需支付房价的10%作为首期定金;3天内上律师楼签订正式买卖合同,此时需支付香港购房印花税(契税),所购房价2000万港币以上的,按总价的4.25%收取,672万~2000万港币范围内的,按总价的3.75%收取。 四、签定买卖合同的45天至60天内,根据开发商要求支付10%的房价(第http://www.can-goldlink.com/wap.php?action=article&id=8334
7.香港买房须知香港新楼盘资讯关于内地客户在香港买房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需要缴付哪些税费,在香港银行贷款需要提供哪些资料,在香港银行开户需要准备哪些资料,选择即供付款方式还是建筑期付款方式等。https://www.hkxfb.com/category/maifangxuzhi
8.内地人在香港疯狂扫“楼”!想在香港买房,这些信息要知道!香港购房十分火爆!但在买房之前,建议有意向的人士先熟悉香港物业拥有权的相关法律程序和要求。 在香港买房一定要找代理吗? 在港买房不一定要找中介代理,但是物业中介在香港担当着连系买卖双方的重要角色(而且代理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当,都需要牌照且债务青白)。 https://www.iyuanyang.com/news/hongkong/1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