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背着高杠杆买房的家庭,正在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的边缘疯狂试探。
再往下一步,就是破产。
为此,日前有关部门已经提出“逐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符合条件的消费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最终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
其实贷款买房已经是常规操作,个人破产制度预防的只是那些实力没法驾驭野心,试图用高杠杆撬出未来但终究失败的残局。
想避免一觉醒来被动破产?杠杆率成为衡量风险的重要指标。
01丨杠杆率是什么?
居民资金杠杆率通常指的是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住户部门杠杆率急速攀升,相当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负债率达到难以持续的水平,更严重的是全社会的新增储蓄资源一半左右投入到房地产领域。”
居民资金杠杆率加大,表明中国居民正在从高储蓄的资产状态向高负债的资产状态过渡。
02丨从前车马慢,储蓄好过贷款
曾几何时,中国还是储蓄大国,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们,普遍对“存钱”这个事看得很重。
可是秉持着不要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这帮人慢慢老去,在千禧年之后诞生的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
随着储蓄率的下降,杠杆率不断攀升,截止2018年末已经高达53.2%,10年内涨幅35%。
还有不少网友调侃,“这是平均杠杆率,没有什么参考意义”“多亏了广大农村零杠杆群众做分母”。
单看各个城市,情况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03丨厦深杭领跑,原因大相径庭
其中,厦门以172.2%位居第一,深圳以144.4%位列第二,其后是杭州以136.7%位居第三。
三个城市又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高杠杆类型。
厦门
厦门居民杠杆率能一马当先冲在全国最前列的原因,便利的交通导入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另外还要依托整个福建省的市场。
闽南人浓厚的乡土情节,让他们无论在哪座城市赚到了钱,都愿意回来买房。而厦门良好的教育环境、空气质量、生活品质让其成为了闽南人买房的首选地。
但是由于厦门供地节奏的控制,让房企拿下了不少高价地,推动了房价的水涨船高。刚需年轻人想买房,还是难如登天。
深圳
深圳与厦门类似的是它“移民城市”的标签。
居民资金杠杆率达到144.4%,远高于其他一线城市。主要还是受其“移民城市”的影响,本地“拆二代”少,吃苦成了城市主旋律。
根据深圳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深圳人30%的收入都拿去交房贷或付房租,消费力被明显压制。
北上广依然稳坐前三,但深圳直接掉出前6,差点成为一个没有姓名的同学。
深圳人穷,全部存款掏空还不够,咬牙贷款也要买房,这也成了城市标签之一。
杭州
相比厦门有整个福建省兜底,深圳人的吃苦耐劳和高薪资保障,杭州的高居民杠杆率缺少支撑,背后是无数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在哭喊。
根据2018年数据显示,杭州薪酬差异为7.51倍,贫富差距被不断拉大。
根据8月最新房价数据显示,杭州住宅均价已经超越广州,跻身全国房价最高区间,民间过热的房产投资热情,让年轻人望洋兴叹。
富人贷款买房,用杠杆撬动整个地球也只算投资的一个小环节。穷人眼巴巴的看着,举家筹款,不够再借再贷,也努力搭上杠杆这辆车。
看上去都差不多,只不过每月还款后的账户余额,暴露了所有难藏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