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虽是用来住的,却代表了你绝大部分身家
买房时要考虑地段、户型、商圈、医院、学校、交通等诸多因素,谁敢否认,当你在考虑这些因素的时候,难道不是以投资的理念来筛选房子的
房子虽然是一堆钢筋混凝土,但它是有产权证书的,70年不变。虽然现买房带来的财富升值空间远比不上十年前,但对以稳字为先的国人来说,除非有更优质的资产出现,否则买房永远会是优先选项。
房子是一笔风险储备金
当你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时候,会觉得底气更足。手握固定资产,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会大一些,也开始敢于尝试以前不敢尝试的一些消费了。而当你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把房子卖了,能够瞬间扭转自己的困境。
这种思维方式很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有创业的朋友通过抵押房子来获得第一笔启动资金,经营出现问题也能以房子来周转。当然,当家庭遭遇突发疾病状况的时候,卖房子也是支持医疗费用的重要支撑。
房子与教育分不开
虽然现在人们正试图努力避免对于学区房的狂热追逐。但恕我直言,短期内房子与教育资源还没有彻底分开的可能性。
从全世界范围看,没有哪个名校周边的房子不贵的,即使是那些租房即可入学的学校。学校周边的房子的优势还有交通便利,仅仅是因为交通便利也会比较贵。
房子不能决定子女的教育质量,但是能提供氛围。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好的居住环境确实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一定潜移默化的影响。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家长们也是乐于为学区房买单的。
绕不开的结婚生子问题
网上有一些鸡汤文表示,婚姻应该和房子车子这些物质条件脱钩。可是中国人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们已经被现实教训得愈发“实在”。结婚要有房,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丈母娘的必备要求。
那些真正敢于裸婚的人,结果一般只有两个,一个是继续在底层挣扎,到孩子出生也买不起房;一个是双方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收入增长空间很大,小两口凭着自己努力一起买房。毕竟,“买房”可能不是刚需,但“住房”一定是刚需。结婚有了孩子之后还没有稳定的住所,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事。所以,管你要房子的丈母娘也无可厚非,建立家庭生儿育女,还是手里有房能保证一些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房子是“门面”,一定程度上代表你的成绩
当你有套房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不少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买得起房的人,无论首笔资金是自己赚的还是想办法借的,至少代表了你能够调动资源买房。那些贷款买房的人,虽然不敢跳出去创业,但大部分人会为了还房贷而更加努力工作,收入增长幅度也很明显。
租房和买房的差异太大
租房说的再美好,中国人似乎仍然只认一点:租房是为房东打工,买房是为自己投资。就算每个月的房租和房贷支出一样,但付过首付之后,房子是自己的,而房租只是进了房东的口袋,租了多少年房子依旧是别人的。记得任志强回答过租房还是买房的问题,他是这么说的:
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租,最后是没有实物存在的!买,这个东西是你的,他除了居住功能外,还有个自然升值的功能。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自然升值,在人口密集和聚集的区域,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