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楼市销售“以价换量”层出不穷,价格也成了购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现状
楼市促销风潮迭起,“经济型”、“实惠型”产品比“奢华型”、“尊贵型”产品跑量更容易。
●后市
“以价换量”只是房企阶段性策略,但不排除部分企业持续。
●提醒
市场促销潮中,“找便宜”需谨慎,也是消费者检验产品,等待大浪淘沙的好时机。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监测显示,截至6月30日,销售额超过50亿的企业已达到53家。
从这份上半年品牌房企排行榜单上,行业分化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其中万科以半年度1000亿元的销售成绩,再度问鼎行业龙头宝座,而绿地、恒大、保利、碧桂园等房企大佬聚在各显神通的方舟上,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掌舵能力。
然而,若是将日历翻回到年初,我们就能看到另一个问题:尽管少数房企交出了漂亮的年中考卷,相对于今年各大房企定下的巨额销售任务,这份成绩依然不够理想。
“实惠”比“尊贵”更好卖
继“金三银四”回暖动力不足,“红五月”遇冷后,长沙楼市6月的优惠力度更为强劲:低首付、零首付、一口价、买房送车、买房送房……
业内人士分析,从上半年楼市折扣力度来看,大品牌的优惠力度和范围,明显大于中小型企业,而定调“奢华型”、“尊贵型”的产品,远不如“经济型”、“实惠型”的产品好卖。
就在上个月,恒大、龙湖等龙头房企正在进行一场真正的“以价换量”。与此同时,在市场预期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各大房企的营销方式也从单一的品牌和产品推广,逐渐走向复合型营销。
“全民营销”可以说是其中一个缩影。
作为碧桂园的杀手锏,它快速地被各大房企复制,这股全民参与的风潮,不仅出现在上半年的长沙楼市,不少房产网站已经用“自由经理人”的职业模式,把全民营销的统战线路发展到更广阔的地域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比品牌、比产品、比价格”成了海量供应下,购房者最乐意为之的事情。
年中冲量潮愈演愈热
进入6月,年中的优惠范围和力度越来越频密。
梅溪湖北岸的振业城打出了5980元/平方米的“5字头”招牌;梅溪湖红线圈内的中国铁建·梅溪青秀6000余元的产品供应也不少;融科东南海、华润·橡树湾等大盘也把价格姿态放低到了“5字头”;龙湖更是组合出击,不到两百万元的别墅,买一套还送一套高层。
“单盘或者单一品牌的成交量的上升,更多的是房企为了冲刺年中任务,‘以价换量’的结果。”碧桂园·威尼斯城营销负责人喻新祥表示,长沙楼市每年都会有两次大范围、大力度的市场促销,其一是年中的五、六月,其一在年末的十一、十二月。
喻新祥同时提出,期间进行“以价换量”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大型上市公司,为了完成集团对子公司的年度考核任务,往往会选择年中和年末“以价换量”冲刺业绩;而另一种则是在资金流中挣扎的中小型房企,在大企业引领了促销风潮后,他们为了在市场谋生,不得不跟风大幅让利。
释疑
“以价换量”有望延续优惠吗?
尽管市场跑量成风,但“以价换量”却不是购房者和投资者的万金油。
事实上,位于河东核心区位的项目也有同样的顾虑。河东一项目营销负责人表示,由于开发成本较高,跟风低走企业肯定不愿意看到,为了避免迎合这波促销潮,原定于年末推出的货源可能会适当延期。
“个人觉得,‘以价换量’只能是房企的阶段性策略。”喻新祥认为,房价是因开发成本而设定的,经过多年发展和规范,房产开发净利润已经不多,即便房企大动作“以价换量”也是在保全成本的基础上,消减利润。但不排除,部分为了生存的中小型企业,会在促销潮中断臂求生,大幅降价。
2014年最佳买点在哪里?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和竞争格局进入调整,新格局风雨欲来的前夜,市场的声音往往很难达成一致。
喻新祥认为,“金九银十”将会是一波好的入手时期,这时将有大量新盘推出市场,一方面购房者选择较多;另一方面,房企丰富的产品和营销方式,也使得产品和优惠能结合到最佳状态。
泰禹国际项目总经理周菲则认为,随着人口红利阶段性的消化完毕,刚需供求格局改变,预计下半年房企将持续进行促销,加大‘以价换量’力度。
“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金融收紧,开发贷款和房贷受到影响时,促销风潮很可能会持续全年。”周菲表示,在现有政策不放松,银根持紧的情况下,房企依然会秉承“现金为王”的原则。对于购房者而言,在持续的“以价换量”中,今年的最大“捡漏”机会可能出现在年底促销潮。
潇湘奥林匹克花园营销总监唐旭东曾说,不管市场顺境逆境,总有卖得好的企业和卖得不好的企业,行业上行期间,价量齐升只能说顺水搭舟,下行期间,也未尝不是检验产品、大浪淘沙的好时期。
贴士
“找便宜”也有风险
对于整个楼市来说,尽管案例极少发生,却折射出中小型开发商现金流和融资渠道愈发艰难的问题。
当观望之风从四面八方渐渐吹散时,购房者面对低价一定要慎重。
“在开发商品牌和产品基础较弱的前提下,中小型企业为了谋生存而采取的‘以价换量’,伴有一定的风险。”喻新祥认为,一旦遇到资金瓶颈,项目很可能出现前期承诺不能兑现、工期延后、甚至烂尾的可能。
所以,“找便宜”也有风险,入手需谨慎。
手记
房企用生命跑量
房地产营销好比战场。
老百姓在哀嚎房价高企的同时,或者并不理解,这股硝烟背后是烧到油滚水开的新房库存和市场新增开发量。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而言,快速跑量关乎的已经不再是赚多少钱,而是性命攸关的殊死斗。
决定存活与否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实力,也有时运。但如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卓所言,在房地产大浪淘沙的发展进程中,过去“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经验,在2014年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而那些拼命跑量的房企,不仅仅是在市场震荡中艰难地普降甘霖予需求者,也是在这场营销战争中,憋着一口争胜的气,用生命在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