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及现状

美国房地产价格的周期性表现为“低谷-繁荣-泡沫-衰退”的循环过程。

二战以前,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周期为18年。1836-1925年间,美国房地产行业每隔18年(或接近18年)经历一次危机,土地和房屋建筑的价格的变化趋势表现最明显。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房地产短期波动明显,振幅较小。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房地产行业先后经历了两次短周期波动,分别是1973年-1979年和1979年-1989年。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周期(1989-2007)。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房地产健康发展,尤其是“9·11”事件和网络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大幅降息,利率创下四十年来新低。在美联储逐步降低基准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房地产信贷机构不断放宽住房贷款条件,美国房地产市场飞速膨胀,导致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此次周期历时18年。

表: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几次明显泡沫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也表现在新开工房屋数量上。从新开工房屋套数看,20世纪60-90年代,美国房地产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经历近15年的稳定发展。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开始新一轮的周期,新开工套数至今仍处于低谷,仅相当于高峰期的1/4和近年平均水平的1/3左右。

图:美国1959年1月-2012年3月美国房屋新开工情况

表:美国房屋新开工套数的周期性表现

2.1不断创新的多样化抵押贷款市场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实现让居民有足够住房的目标,利用发达的金融机构,采取抵押贷款方式促进居民购房、建房。抵押贷款是美国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住房贷款形式。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大萧条时期,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美国政府建立了新的抵押贷款体系。这次创新提高了购房者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利率,实行月付制度,并引入国家担保,由FHA(美国联邦住房局)为合规贷款提供担保,降低了发放贷款机构的经营风险,促进贷款发放和住房供应。

图: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房地产行业金融创新图解

图: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房地产行业金融发展阶段

图:住房抵押证券化图解

资产证券化创造了住房抵押贷款的次级市场,但资产证券化并不是次贷危机的根源。资产证券化具有风险转移和增大流动性的基本功能,其设计初衷是通过增强流动性使原始资产持有人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对美国政府实施“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次贷危机的直接根源则是贷款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放宽住房抵押贷款的标准。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对风险的监管存在严重漏洞。

2.2保障性措施:建设公共住房,提供补助等手段

美国政府对中低收入者住房的保障模式主要有建设公共住房、吸纳私宅供租赁、鼓励私人购房和提供房租代金券等。

>建设公房缓解住房困境

政府建设公房的政策始于1937年,数年内,公房建设的迅速发展使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得到快速缓解。由居住问题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也得以缓解。但由于新建公房选址集中于旧城中心区,大量中低收入人群集聚,与高收入阶层居住分化。这种现象后来又演化为贫民窟内的高犯罪率和中心区衰败等社会问题,间接导致了逆城市化的发生。

表:美国公房建设详细情况

>吸纳私宅增加廉租房供给

为解决公房建设的弊端,美国政府在1961年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私有房主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低租金住房。政府以吸纳私宅的方式进一步增加廉租房供给。通过税收和贷款优惠,政府不用直接资金投资,也无需专项财政划拨,极大减轻了负担。

图:美国政府吸纳私宅增加廉租房的步骤

但是吸纳私宅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私有房主是否愿意给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租户的素质和习惯等问题会影响房主决策。部分房主不愿接受政府的条件提供廉价住房。第二,被选中的房主可能因为拥有长期稳定的租户而不愿费力修缮他们的房屋,从而导致中低收入者必须自己花钱修缮房屋,有时这种修缮费用甚至会超过房租。政府通过补贴房东的方式来补贴租户,这种补贴模式引起了经济学家的争论,很多学者认为这一做法存在效率低、目标补贴者实际收益甚少的问题。

>鼓励私人购房,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美国政府也积极鼓励中低收入者中收入相对高些的群体购买自己的住房。美国政府为中低收入阶层买房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利息补贴、贷款担保和直接提供贷款。

利息补贴:1968年的《住房和都市发展法》通过利息津贴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资助,提出使100万家低收入家庭获得房屋所有权。该法案针对年收入在3000~6500美元的家庭购买房屋,家庭仅支付其收入的25%(1981年后是30%),把抵押贷款的利息压到1%。法案还规定联邦资助的最高限是补足受益家庭支付抵押贷款利率1%以外的差额。

贷款担保:经联邦住宅管理署和退伍军人局担保,购房者首次付款只需支付相当于住房售价的5%,即可得到银行提供的全部住房抵押贷款,如果不经担保,购房者首次需支付住房售价的20%。上世纪90年代,中低收入家庭的补贴性抵押贷款首付已降低到3%。2004年通过的《美国首付款法案》更是将首付款降低为零(低首付或零首付加上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图:美国政府鼓励私人购房的三种途径

>用房租代金券直接补贴租户

用房租代金券直接补贴租户是美国政府目前采用的对中低收入者进行补贴的最主要手段。具有受补贴资格者中有60%的人选择这种补贴方式。这种补贴方式有两种:始于1974年的住房证(租金证明计划)和始于1983年住房券(租金优惠计划),两者略有区别。

图:用房租代金券直接补贴租户具体方式的区别

联邦政府按照住房市场一般租金水平确定补贴金额,地方政府住房局确认租约后直接以租金证明或租金优惠券的形式向房主支付租金。在总租金中,住户支付的部分不超过自身收入的30%,其余部分由政府给房主补齐。这种对租户直接进行补贴的手段是经济学家们最为推崇的,因为它的补贴效率是100%。美国的自由市场机制也必然要求这样的政府真空保障模式与之相适应。但是,由于政府补贴的资金与市场直接挂钩,在住房市场供给远小于需求的情况下,房租会远高于其实际价值,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

2.3明确有效的税制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秩序

表:美国房地产税收基本情况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税收管理体制与其政体相适应。房地产税收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征税原则清晰,确保执行得力。美国房地产税以“宽税基、少税种”为基本原则。经过多年实践,美国地方税务系统已经形成一套高效的税收征管程序,确保房地产税应收尽收。例如,有些城市规定,提早缴纳房产税的业主可享受一定的减免优惠,过期纳税的则会接到罚单,拒绝纳税则可能被没收房产。同时,房地产税还与免税优惠政策相连,比如在缴纳税率较高的个人所得税时,征税的税基将视其已缴纳的房产税而做相应的扣除减免,从而间接鼓励了房地产税的纳税行为。

在美国,没有专门针对房地产出租收益征收的房地产税,而是将出租房地产的收入纳入个人总收入,并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他有关的税种主要是根据房地产交易、继承与赠与以及所得,分别归在交易税、遗产赠与税和所得税项下。

第二,地区差异明显,各州因地制宜。美国50个州目前都征收房地产税,只是各州和地方政府的税率不同,大约在0.6%至3%之间,以1.5%左右的税率居多。由于房地产税是由当地政府制定,税率在各个地区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的村、镇,税率都可能不同。

房地产税率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由地方政府根据每年的财政收支预算情况而定。例如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受害最严重的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房价大约下跌了55%,房地产税率有不同幅度的下调。

图:美国房地产税收管理过程

由此可见,美国房产税的管理简单严谨,房地产并不会逃离税制管辖区,强制执行也不是问题,但是房产税的资产评估是薄弱环节。因此,政府注重税收评估管理和公平性,在评估上侧重现行使用价值、重置成本等评估方式。

图:美国城市城市化率与人口

3.11920年代之前:城市化前期,人口带动房地产业迅速兴起

1920年之前,美国处于城市化前期,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表:1865-1920年美国城市化基本特征

>城市化带动中央商务区和商用房地产开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府规范私人房地产开发,房地产金融初步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专业的金融中介逐渐发展

各种专业的房地产金融公司陆续出现,储蓄和贷款协会成为住宅贷款的领导者,尤其在独立式住宅方面,专门促进中等收入者建造或者拥有自己的房屋;人寿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在商业和工业物业贷款业务方面占统治地位。

>房地产专业化程度提高,行业协会诞生

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强。1908年,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成立,对经纪产业的所有参与者进行公共管理。此后,建筑业主和管理委员会、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等行业协会不断成立,美国房地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3.21920年代至今:城市化后期,城市群逐渐形成,房地产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心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产生一系列规模不经济的现象,诸如交通拥挤、地价飞涨、环境污染、人居环境恶化等等,由此产生了一股“外溢”的力量,其动力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郊区化。这个阶段产生于上世纪20、30年代,强化于40、50年代。科技进步,特别是汽车步入家庭,是这个阶段的明显标志。政府的引导,比如规划建设“绿带”和“卫星城”或“新城”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城市功能的“外溢”和城市人口的“郊迁”,使城市建设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都市郊区已不再是中心城市的附属,而是大都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区。建设城郊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枢纽、海港枢纽、能源供应、水资源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等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基本上高质量地完成了“布网”阶段。

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进入稳定期。在稳定阶段,美国开始出现人口向郊区迁移的趋势,城市群的发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郊区城市与原有大中城市商业中心之间存在的土地差价,使许多大公司纷纷把自己的总部迁往郊区城市,新兴产业也在郊区兴起,大规模的商业服务也落户于郊区,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中心区域在美国郊区形成。这一变化带给郊区大规模的就业机会,原来往返于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工作生活方式大为改变,郊区城市成为许多中产阶级人士主要的生活、工作空间。80年代后,高新技术的发展,把更多的资本、技术带往郊区,加速了郊区城镇的开发力度,许多美国郊区的城市化中心由此而成为具有复合城市功能的卫星城,从而形成了城市群。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美国的传统城市中心及它的郊区边缘城市共同构成的多中心的城市群又有向其外围拓展的趋势。这一趋势使美国的农村地区城市化,其起点是目前已存在的农村集镇。带动这新一轮城市化的原因是:(1)大型城市群的边缘地区增长正促使在边缘地区工作的城市居民把家搬迁至开车一小时可以达到的农村小镇。(2)经济的增长正促使大都市圈内的公路干线向外延伸,这一趋势引导着美国的投资向公路干线经过的农村地区扩张。目前,以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带的GDP占全美76%,是美国多年推行城市群经济的结果。

THE END
1.国外楼市泡沫破灭的经验与启示一、国外楼市泡沫破灭的案例 2008年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是国外楼市泡沫破灭的一个典型案例。当时,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房地产泡沫破裂,市场低迷,库存积压。房地产产能过剩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清理过剩产能成为一项漫长的任务。 二、国外楼市泡沫破灭的扶持政策 https://www.jiwu.com/baike/104360.html
2.中国经济可能踏上1990年代以来日本及2008年美国房地产破灭后a如果缺乏对当前中国住房市场问题性质的清醒认识,就很可能出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突然逆转的情况,而这才是国内楼市最大困境所在。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不仅不能挤出国内房地产泡沫,而且中国经济可能踏上1990年代以来日本及2008年美国房地产破灭后经济全面衰退的老路。 正在翻译,请等待[translate]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7419330
3.贾康:“中国会重蹈日本式楼市泡沫破灭”的说法没有道理,房产税应贾康: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候,城镇化水平是77.4%,中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0%(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为56.1%,但那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而非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还有十分可观的城镇化高速发展空间。 如果中国人自己不犯低级错误的话,怎么会在这个阶段重复日本的楼市泡沫破灭?我们当然要警惕出现日本https://www.bjnews.com.cn/finance/2016/11/07/422437.html
4.摩根士丹利宏观策略会谈中国行,收获满满,信息量极大!日本在应对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日本在1990年代初期面对房地产泡沫破灭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大幅降息、中期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然而,这些响应式政策未能充分重视金融体系内坏账问题,到1997年末金融系统出现问题,被迫注资并显著加码财政政策。但尽管如此,日本经济仍陷入通缩泥潭。这一经验表明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084536.html
5.头条文章房地产泡沫轮回 因果循环 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无独有偶,2008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跟90年代的日本泡沫破灭如出一辙。亲手刺破日本房地产泡沫后,美国也在2008年尝到了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滋味。 1985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金融战正式拉开序幕。《广场协议》签订以后,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30299320385643
6.2024年商铺地产市场现状与前景2024三、美国的房产泡沫破灭的警示 8 第三节 欧洲 6 一、英国、爱尔兰和西班牙的房地产行业将迎来拐点 6 二、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典的房地产市场将萎缩 8 三、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和土耳其的市场将陷入停滞 产 第四节 亚洲 业 一、亚洲主要房地产市场买卖差价不断拉大 调 二、中国香港房地https://www.cir.cn/R_JianZhuFangChan/AA/ShangPuDiChanShiChangXianZhuangYuQianJing.html
7.房地产危机:美国经历的第一次房地产泡沫胸中无剑和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相比,20世纪20年代佛罗里达的房地产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佛罗里达州及其邻近的佐治亚州,但房地产泡沫的几乎所有症状都能在当时找到。将近80年之后,由于岁月遥远,记忆黯淡,很多人忘记了当年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健忘的结果是,危机只能再来一次,而且来得更为猛烈。 https://hefan.blog.caixin.com/archives/248638
8.全球房地产市场历史专题之三:美国篇,泡沫崩溃与变革(1914~1945佛罗里达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了,但此时全美其他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运转尚属 健康,所以这种局部的危机并未扩散至全国,也没有阻碍美国经济继续表现出繁 荣景象。直到3 年后,一个规模更大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全面危机,美国的房 地产市场再度面临严峻挑战。这一次,美国政府选择走上台前,扶大厦之将倾, 在拯救市场的行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28/7064004121003166.shtm
9.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畸高中国房地产泡沫是一颗毒瘤贝乐斯文章2013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高达16%,而事实上从1960年来但凡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高于6%的国家,房地产泡沫都出现了破灭。而事实上,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也不过是9%,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比例达到局部峰值6.2%。 如此看来,中国房地产真的能一枝独秀,违背经济规律么? https://blog.csdn.net/wankunde/article/details/52514027/
10.美国大选和经济危机常用词汇(转)ARM是adjustable rate mortgage缩写,指可调整利率贷款,美国之所以出现次贷危机,就是由于Option ARMs过于“发达”,使得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 3、房地产泡沫 real estate bubble 房地产泡沫 The Housing Bubble 房地产泡沫破灭 the housing bubble busting https://www.douban.com/note/23985515/
11.美国历次加息,都长什么样?2015年,耶伦领导下的美联储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后消退后实施了货币政策正常化。2020-21年,全球货币宽松程度史上前所未见,当前美国面临经济的强劲复苏和通胀连创新高,市场对美联储连续和快速加息的预期强烈。 这些加息周期的类型丰富,既有供给端压力导致的高通胀,地产、股票带来的泡沫压力,也有非常规政策实施后的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2503
12.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接下来炒的就是房地产//@八千代:回复@蚍蜉回复@八千代: 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接下来炒的就是房地产//@八千代:回复@蚍蜉判官:到现在还有鼓吹房地产主心骨的?你看美国经济大发展靠的是房地产吗?房地产只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副产品,只有经济过热了才引起房子涨价,而不是本末倒置 $保利发展(SH600048)$不得不承认, 房地产确实是中国经济总龙头,到今天半年报白酒https://xueqiu.com/4524170903/303190079
13.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惨痛教训!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动产泡沫破灭带来连锁反应,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几大银行相继倒闭、部分地区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795119_27575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