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价回到1985年房产泡沫破灭吓坏中国人房产资讯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在1990年,日本全民炒房都在赚大钱,只买不卖,楼市泡沫达到了高潮。

在1990年,由于日元,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社会各行业资金投机楼市达到高潮。

在1991年,美元,投机资本高位套现,日本楼市泡沫破灭,只卖不买,可惜卖不出去。

在2005年,日本人从未想到过房价会跌回到1985年,那是20年前的1985年。

在2005年,大部分炒房的日本人发现自己的房子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在2012年,中国全民炒房都在赚大钱,只买不卖,楼市泡沫达到高潮。

在2012年,由于人民币,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社会各行业资金投机楼市达到高潮。

在2012年,中国人坚信房价只涨不跌,因为土地资源太稀缺了。

在2013年,美元,投机资本高位套现,中国的楼市泡沫。。。此处省略若干字。。。

在2013年,北京的房价(35375元)已过了韩国首尔(30976元)。

在2013年,北京的房价(35375元)已经达到日本东京(35891元)。

延伸阅读:

1989年,东京的李四君,来到了售楼处。他计算出房价收入比是20年,犹豫了,因为他知道,国际标准是6年以下。

第二天,他对老婆说:“下决心买吧,通货膨胀是永远的,工资永远在提高,大都市的土地永远会上涨,房租永远在上涨,只要过几年,我们的住房的房价收入比和售租比都会降低到国际标准。”

历史在开玩笑:1980年代平均每年货币增发10.2%,而1990年代下降到3.4%。通货膨胀变成通货紧缩。

历史在开玩笑:在房熊市里,日本的工资水平只是十几年前的水平。从储蓄下降就可以知道。

历史在开玩笑:叶檀说:“泡沫崩溃,日本土地价格连跌16年,直到2006年才有所回升,2007年底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只相当于1991年的27.7%,价格相当于1982年的水平。”看看东京的地价,跌得惨不忍睹。

历史在开玩笑:房租没有永远上涨。售租比却在大跌。

房价下跌曾过80%,而且2012年仍然是价的5分之一。于是许多日本人已经套牢22年,至今仍然亏钱6分之5。

李四君花钱买的教训说明:房市的未来变数很大,房价的未来走势是不可捉摸、难以预测的。不要以为房价只有上涨这个方向。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发生在日本国完成城镇化20年后,我国在城镇化中途,且房产这个商品,的组成部分是土地,土地是由国家控制操盘,土地归属国家,这是最根本的,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可逾越宪法,行政阻拦买卖交易,行政干预定价,这几年不就是这么做的,直到通胀慢慢坐实房价。

这一切在日本这样的法制国家,均属违宪,任何一条都可导致首相下台,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在我们有生之年未必能看到破灭的一天。

不要老说,人民买不起房会造反,人民租不起房才会造反。房价从来不计入民生指数。你有兴趣查一下十二五末期我国住房保障的文件,指出,住房未来的实物保障将逐步过渡到发放住房补贴为主。北京海淀区已经开始试点了。全民租房时代即将到来。

不要老说农民穷什么的,农民不只有农民工,尽管农民工的收入也不算低了,但各行业发了财的农民并不在少数。你可以永远不承认,但事实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正如房价一样。

楼市教训日本人领受更直接中国房价只涨不跌

原题:房市教训日本人领受的更直接中国国情大不同

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很多经济学家的噩梦。越是看空,越是暴涨。但市场自有其内在规律,扭曲的关系最终会被理直,一路暴涨之后也难免会出现暴跌。当我们仰望房价觉得高不可攀之时,或许泡沫破裂的脚步正在逐步走来。

从一个长远的角度看,从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中国,也适用于市场经济相对更加完善的美国和日本。

记得2006年6月笔者初到华盛顿时,许多美国人还为没有及时买房或少买了房子而懊恼不已。一位华人朋友就颇有悔意地对我说,以前他买的60万-70万美元一套的别墅,当时已涨到了150万美元左右,如果多买一套,那该多好!

但很可惜,这种乐观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从2006年起,美国房市在火爆多年之后,开始下滑,随后则急转而下。房价节节下跌,甚至不到高峰时的一半甚至零头,销售一路下滑,更少有人购买。已买房人欲哭无泪,建筑商也是无力回天。那位懊悔没有再多买房的人,想来还是幸运者。

持续走低的房价,使当初兴冲冲高价买房的美国人被“套”其中;随即被套的,还有美国的房贷公司,尤其是风险较高的次级抵押贷款金融公司。于是,以房市泡沫破裂为肇因,最终在美国掀起一场“完美风暴”:雷曼破产、“两房”被迫国有化,美国经济陷入“大衰退”……

泡沫破灭的后果是一轮套一轮的,按照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经济学家贾里德·伯恩斯坦的说法,“衰退就好像病毒一样,正从美国一个行业传染到另一个行业”——美国房地产业、制造业、金融业已病毒缠身,而随着经济状况的恶化,劳工市场自然也在劫难逃。

曾一度对金融危机不以为然的“股神”巴菲特,后来也感慨言道:当时所有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房价会永无止境地上涨,“基本上,四五年前,几乎每个美国人脑袋里都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认为房价不可能大幅下跌……这是愚蠢的想法,也是从众心理使然。”

其实,房市的教训,日本人领受的更为直接。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神话”如日中天,房地产热火冲天。当时甚至有一种说法:卖掉东京的土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也借助于房产泡沫带来的资产增值,日本企业纷纷到美国购买地产,激发了美国被日本超越的恐惧和反感。但可惜好景不长,泡沫随即破灭,日本也由此陷入“失去的十年”。

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国情有很大不同,一些地产行业的朋友也总是说,中国的城镇化等诸多因素,使之房地产有诸多的刚性需求,因此其中的泡沫并不多。更何况,中国不存在土地私有,地方政府也不可能容许地产破裂,也许如此。但一个普遍的规律是,按照目前的房产价格,相当一部分居民,包括很多自认为或被认为的中产阶层,已经无法凭借正常收入实现安居。这种状况合理否?

记得在美国时,当一位美国政府统计部门的经济学家听笔者言,北京上海的房价比华盛顿等很多美国城市要高出许多时,他惊诧不已。在他看来,中国的增速比美国快是正常的,但快到能从值上超英赶美就让人难以相信了。

有“卖空大师”之称的美国投资家吉姆·查诺斯称,以建设成本计算,中国住宅市场的价值相当于GDP的300-400%。而日本在泡沫崩溃前的1989年,这个数值约为375%,因此,“中国的住宅泡沫已经达到历史罕见规模”。

THE END
1.日本房地产泡沫: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没有告诉你的故事说起东京地产,“泡沫破灭”“一蹶不振”,是经常用到的词汇。东京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从1990年左右的顶峰时期到现在,下降了约7成。“日本经济‘失去了20年’”,也被认为与房地产泡沫破灭有关。然而,2013年以来东京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反弹,房产成为众多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热门资产,而东京也频频被机构投资者列为亚太区*https://www.kan3721.com/news/show-35446.html
2.当年日本房产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做出了什么来补救?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当年日本房产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做出了什么来补救? 2018-06-21 16:56:43 /zhushan /今日头条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 因为连续数十年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房价也在迎风飘扬。如果以1955年的数据作为基数https://m.loupan.com/nj/news/201004/3291229
3.日本房地产泡沫如何走向破裂平安证券认为:土地、人口因素使得日本房地产市场的脆弱性提升,但1980 年代日本政府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才是导致其房地产泡沫破裂的直接原因。 (一)货币政策“失误”频频:签订“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萧条;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日本央行短时间内连续多次降息;“卢浮宫协议”签订及“黑色星期一https://wallstreetcn.com/charts/41952448
4.2024年房地产行业:复盘日本房地产泡沫,从繁荣到破裂.pdf2024年房地产行业:复盘日本房地产泡沫,从繁荣到破裂.pdf,[Table_Info1] [Table_Date] 复盘日本房地产泡沫:从繁荣到破裂 1991年前经济泡沫逐渐形成:上世纪,日本制造的产品大量出口 [Table_PicQuote] 到全世界,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较低的日元汇率为日本的出口 行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706/6134042015010155.shtm
5.买最贵的房子还是黄金?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思考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期达16个季度,而价格下跌期则长达56个季度,房价波动的剧烈程度比同期其他有房产泡沫的国家更为严重。日本股市遭受重创,暴跌了70%,银行、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国际资本开始大量撤离。 当时日本大财团将制造业、房地产、商社等捆绑在一起,股票大跌后房地产开始了崩盘,房子的价值一下子跌去了70%,日本http://m.zhubaojie.com/index.php/faxian/news/view/1/18595
6.关于20多年前的日本地产泡沫日本给世界留下的两宗“财富”之一是房地产“泡沫”(另一宗是“经济奇迹”)。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政府放松宏观调控,放任房地产投机造成的必然恶果。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1985年~1988年的短短3年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暴涨了近两倍,东京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土地财富已经占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146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