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十次危机九次地产,中国如何避免房地产泡沫危机?地产界澎湃新闻

2月25日,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近期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三四线去库艰难,从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空置率、去化周期等指标来看,中国当前存在一定房地产泡沫,但区域分化较大。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

任泽平指出,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深远。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且振幅很大,在向上时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在反转向下时势大力沉,经济史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即使在美欧发达国家,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也举足轻重,如2008年次贷危机本质上是一次房地产泡沫危机。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和人口周期拐点一起成为引发德日韩增速换挡的重要驱动力。

任泽平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有部分研究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期情况进行简单类比,并由此得出比较悲观的判断。但详细对比中日住房供求格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城镇住房供求格局更接近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日本的情况,库存和债务仍然有化解空间。此外,中国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体水平在22%至26%之间,尚在安全范围之内。

但是,为了避免产生类似日本和美国等地房地产泡沫所引发的危机,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

美国和日本金融政策是刺破泡沫的主因

任泽平称,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后期,住宅开工数量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人口出生数量和适龄购房人口数量

随着经济增速和城镇化进程放缓,住宅开工数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或下降通道,驱动因素越来越受人口出生数量和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影响。统计表明,人口出生数量领先住宅开工数量20年左右,20-50岁是住宅消费主力人群和购房适龄人群。

中国房地产已告别高速增长

步入后房地产时代

基于以上的分析,任泽平将中国适龄购房人口年龄段界定为20-50岁,与美国、日本等国际经验相符,中国该年龄段人口长期上升趋势在2014年已经迎来拐点。由于计划生育和人口再生产自身规律,1994年中国人口增长率和总和生育率到达低点,随后在20年以后即2014年,房地产迎来长周期拐点。

综合人口出生数量和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来看,2014年以来地住宅开工数量已接近增长的极限并转入下降通道。

我国人口的区域分布结构正逐步从第一个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向第二个阶(郊区化,一些中小型城市增长放缓,而大都市人口比重继续上升)过渡,随着产业从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未来农村人口将继续向城市转移,但大都市圈人口占比将继续上升但幅度放缓,大都市圈周边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的郊区县有望分流都市核心区转移的产业和人口,重化工业和资源型产业主导的东北及部分西部省市面临人口净流出的压力,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人口迁移将放缓。中国房地产已告别高速增长阶段,步入后房地产时代,将呈“总量放缓,区域结构分化,人继续往大都市迁移”的新特点。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程度

任泽平指出,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或健康程度的指标主要有房价收入比、去化周期、租金回报率、空置率等。

首先是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指一套住房价格与一个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房价收入比是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时所采用的主要指标,是各界对房地产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时广泛使用的一个指标。

我们将全国主要35个城市划分为一二三线城市,2014年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大幅上升至14.6,二线城市小幅回落至8.19,三线城市小幅回落至7.45,反映了后房地产时代“总量放缓、区域结构分化、人口继续向大城市迁移”的新特征。

目前有部分研究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期情况进行简单类比,并由此得出比较悲观的判断。但详细对比中日住房供求格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城镇住房供求格局更接近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日本的情况,库存和债务仍然有化解空间。

空置率。空置率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至10%之间为合理区,商品房供求平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空置率在10%至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商品房销售的力度,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针对目前楼市的状况,2015年6月4日,腾讯网、腾讯房产研究院与中国房地产报、《腾讯智慧》联合发布《2015年5月全国城市住房市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体水平在22%至26%之间,尚在安全范围之内。

中国如何避免房地产引发的经济危机

报告指出,房地产对经济和资本市场影响深远,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且振幅很大,在向上时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在反转向下时势大力沉,经济史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即使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也举足轻重,比如2008年次贷危机本质上是一次房地产泡沫危机。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和人口周期拐点一起成为引发德日韩等经济体增速换挡的重要驱动力。

第一、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住房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从高速增长步入平稳或下降状态,从数量扩张步入质量提升,从总量扩张步入“总量放缓、区域结构分化、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迁移”。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房地产重归高增长轨道,否则将形成泡沫酝酿金融危机,日本在1969-1973年、韩国在1992-1996年都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新阶段的房地产政策应注重提高住房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住房成套率,更注重区域差异。

第二、必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住房法律体系。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以居住为导向的住房制度设计,建立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长效机制是德国的主要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启示。在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基础上,应抓紧起草《住宅法》、《住房租赁法》和《住房保障房法》等各项专门法律,构建完整的住房法律体系。借鉴德国经验,法律首先要明确住房的居住属性,强化对市场投机性需求和开发商“囤地”、“囤房”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行为的法律约束和处置。其次,要构建租户和购房者利益维护机制。对房东和开发商短期内过快提高租金和房价的行为,法律要明确严厉的处罚措施,以法律形式遏制漫天涨价行为。同时,要建立独立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制,对不同地段、不同类型的住房必须定期制定详细的基准价格作为执法依据。

第三、需要实行长期稳定的住房信贷金融政策。从国际经验看,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变动对购房者支付能力影响很大。购房需求容易受到房贷政策影响而出现集中爆发现象,短期内易推动房价过快上涨。建议我国可研究和探索居民购房时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固定或两者反向变动的房贷政策,以稳定购房者预期,避免购房需求短期内提前释放。为减少通胀水平对贷款利率的影响,中长期可考虑成立专门的住房储蓄银行,通过与通胀水平挂钩,使真实贷款利率长期不变。

第四、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和住房发展机制。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出让、租赁等方式,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增加住宅用地供应主体,提高重点城市土地供给弹性。推动“多规合一”试点,逐步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建成区,以及一些城中村,纳入城镇化规划,统一建筑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和住宅与商业发展规划。

THE END
1.观点教授/研究而且,美国和日本的历史说明房地产泡沫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很大关联,在去库存、价格有下行可能的情况下,必然对金融机构产生风险,行业风险有可能向金融体系传导。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正处于实施结构调整的时期,决策层提出对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房地产行业去库存成为重要的目标。房地产库存的变化由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影响。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4038.html
2.世观中国楼市之三:汲取他国教训纵看全球起伏要闻新闻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李洁)从美国到日本,从香港到阿联酋迪拜,房地产泡沫破灭给经济带来的伤痛至今仍未完全消除。溯本求源,偏离了经济规律的房地产业逃脱不了泡沫破灭的宿命。对中国而言,既不能“妖魔化”房地产业,也要汲取他国教训以防误入歧途。尊重经济规律,对症下药,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https://www.gov.cn/xinwen/2014-05/22/content_2685378.htm
3.地产泡沫流动性冲击与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本文是笔者2020-2021年写的一个专题《从流动性冲击到金融危机:银行渠道》(摘选),阐述了从地产泡沫到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反馈,并选取美国大萧条和日本地产泡沫为例加以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也是一个典型案例,后续整理书稿时会增加)。其中,日本1991-1996年的历史尤其值得关注。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634801037876986684
4.中国房地产抵抗美国金融收割的全过程,大智慧,大气魄通过提前预演后期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产生的影响,发现那些借了大量美元债的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开发商,可能会因为美元升值导致债务规模扩大,而发生债务逾期演变成债务危机,甚至有可能会因为这些开发商成为刺破我们国家房地产泡沫的突破口。 但是这些开发商已经进入美国提前挖好的美元债陷阱,无论如何已经不能全身而退,怎https://www.douban.com/note/858046927/
5.中国房地产抵抗美国金融收割的全过程,大智慧,大气魄通过提前预演后期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产生的影响,发现那些借了大量美元债的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开发商,可能会因为美元升值导致债务规模扩大,而发生债务逾期演变成债务危机,甚至有可能会因为这些开发商成为刺破我们国家房地产泡沫的突破口。 但是这些开发商已经进入美国提前挖好的美元债陷阱,无论如何已经不能全身而退,怎https://www.meipian.cn/4zbh6i50
6.曲子:QE3将成为中国房地产最后的“剩宴”这轮QE3或许会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后的“剩宴”,而非盛宴。接下来,中国房价不会等到明年3月份之后就有可能会崩盘,这是内因决定的。而QE3经过一段时间开始起作用,将成为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外因。 其实,错也不在董藩、任志强他们,而在经济结构本身。(曲子) http://views.ce.cn/view/ent/201209/18/t20120918_23688378.shtml
7.徐明天:反击!美国通胀5.5%,中国却要捅破房地产泡沫美国通胀5.5%,中国却要捅破房地产泡沫 今天美国公布CPI数据,有的报道是5%以上,有的报道是5.5%。这是美国1992年以来的20年来的新高。 三月份2.6%,四月份4.2%,五月份5.5%,六月份会是多少? 反正特高,高到吓人。按这个通胀法,拜登可能等不到中期选举,美国老百姓就上街了,特朗普真的要夺回参众两院攻占白宫。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176&id=152926
8.盘点全球最触目惊心的房地产崩溃轮回,下一个就是中国?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经济危机九次因为房地产。纵观全球历次房地产大泡沫的催生、疯狂、轰然崩溃及启示,包括1923-192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房地产泡沫与大萧条、1986-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与失去的二十年、1992-1993年中国海南房地产泡沫、1991-1997年东南亚房地产泡沫与亚洲金融风暴、2001-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与次贷危机。http://finance.sina.cn/cj/2016-09-22/tnews-ifxwevmf1959851.d.html
9.美国空头大鳄看空中国:地产泡沫超迪拜1000倍2009年初,查诺斯在研究矿业公司时,开始关注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开始做空中国房地产公司、建筑商、银行和大宗商品公司。他曾宣称,“这是我们最好的做空买卖之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超过迪拜1000倍,甚至更严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4月5日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查诺斯称,中国金融危机势必发生,只是早https://cs.loupan.com/html/news/201304/77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