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度解析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5.02.15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08年金融危机概述

2007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它是美国国内政策以及全球经济不均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化合的结果。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金融,地产及全球经济都受到重大打击。

1.1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国际收支失衡。首先,美国政府的经常项目和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长期以来奉行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早已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加剧了全球的资本流动,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而美国在经历互联网泡沫以后,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领国美经济走出低谷,而美国政府这时想到了从古至今都最容易产生泡沫的房地产行业。

1.2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外部原因:

第一,崇尚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

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原来的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美国国内大肆宣扬自由经济的好处,认为经济自由是高效率配置资源的有效保证,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保证。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缺乏有效的政府管制,也导致了美国90年代的金融危机。其一,自由主义使金融完全自由化,接触了对金融的管制。虽然使金融机构能更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大大的增加了金融风险。其二,新自由资本导致贫富差距的日益严重。而大量的贫穷者遇到唯利是图,不管风险和后果的金融机构,进入借贷市场后,便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抵御能力。其三,当经济自由时,容易产生泡沫。当资本缺乏管制时,便会自然的流进利润丰厚,资源稀缺的行业,导致此行业发展过热,产生泡沫。

第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三,过度负债消费及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

美国政府21世纪初的每年的财政赤字以及美国公民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是危机爆发的根源。截至2008年10月,美国信用卡债务接近1万亿美元,人均信用卡负债约8000美元,相比2003年增幅超过25%。可以说美国经济是靠全球借贷消费支撑的。过度消费虽然刺激了经济,同时也累计了财政赤字,贸易逆差及大量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泡沫,最终导致风险爆发。其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根基动摇。适度的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本身不产生价值,但可以无限放大金融资本,放大的资本放过来扩张信用。一旦预期出现问题,就可能引起虚拟经济的崩盘,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内部原因:

第一,次级市场机构道德风险蔓延。

信用评级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定价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从发放这些证券的机构到购买这些证券的投资银行等,都没有把风险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评级机构对这些经过对此包装和加工的产品难以给出合理的定价和评级。投资者在追求搞利润和业绩排名的驱动下,也忽略了内部风险。所以这个产业链上几乎每一个参与者真正关心住房抵押贷款的质量,道德风险隐藏在整个产业链和虚拟经济中。

第二,次贷产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次贷产品存在缺陷,借贷双方互相作用,风险源头失控。借款方设计产品时,几乎认为此证券依赖的房价只会涨不会跌,而贷款者也同样认为如此。单边思想在设计产品和进行交易中体现的十分充分,这直接给后来的违约率上升埋下种子。

第三,次级产品过度衍生。

次级产品过度衍生,风险跨市场传递。投资银行通过从贷款发放机构买次级贷款,进行结构化处理和设计,将次级贷款进行证券化,形成衍生产品MBS,进而再形成衍生品CDO,并向市场发售,使次级贷款的风险链条通过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由次级贷款内部向多元化机构延伸,进一步加剧了次级贷款的风险。

第四,政府监管不力。

这次金融危机与政府缺乏监管也有密切关系。虽然美国一直被认为是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先进监管手段的国家,但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一法案极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再加上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缺乏预警以及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金融监管部门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相当滞后。具体表现如下:

政府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45%左右的银行累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机构,银行分支机构,尚有比较严谨的监管措施;对于占刺激房贷发放量约43%的金融控股公司分支机构缺乏严格的监管;而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约12%的房贷公司的监管则十分薄弱,而他们恰恰是次贷危机中最先出现问题,也是问题最多的。

(2)各国监管机构长期忽视对对冲基金的监管。

各国对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态度存在分歧。美,英等国主张一种较为宽松的间接监管态度。以法,德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则主张较为严格的直接监管。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英等国的主张占市场主导。他们认为政府制定的行为规范有可能会扼杀市场自发的金融创新并进一步阻碍市场效率的提高,因此坚决反对在当时的监管框架下对对冲基金的进一步的监管要求。同时美国监管机构认为不应为信贷衍生品制定特别规定。

(3)忽视外表业务监管,缺乏资本约束。

(4)场外交易成为监管真空。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在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时,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交易双方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场外交易中的金融创新非常活跃。由于场外衍生品的交易不尊在场内交易的清算支付体系,需要以担保的方式控制和防范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提供变现能力强的担保品,如现金和债券,采用紧盯市值方法定期调整。然后,担保品的变现能力往往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左右,尤其是当出现极端市场环境的情况下。次贷产品经过证券化过程所衍生的各类证券或产品多通过场外交易转手,而这就给监管机构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了实际上无法监管的局面。

1.3次贷危机的演变及爆发

第二部分:面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

2.1美国政府第一轮推出的救市措施有哪些

从金触危机爆发到2008年9月21日,美国财政部周末与国会共拟方案,动用上万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冲走”银行资产负产表上的坏按揭资产,以防金融系统崩溃。据香港《文汇报》援引路透社的报道,这项救市方案加上此前拯救各大会融机构的行动,将共耗费近2万亿美元。下面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财出台的一系列救市措施:

1.从大萧条时成立的汇率稳定基金拨出500亿美元,替货币市场的互惠基金保本。

2.美联储承诺会透过贴现窗,向金融机构借贷,资助在货币市场中购买资产,金额末明。

3.9月,美国财政部最少动用100亿美元,直接购买按揭证券。未来数月会加大购入额。

4.“两房”增购按揭证券达1440亿美元,并将会继续增购,直至其各自的8500亿美元投资组合上限为止。

5.拯救美国国际集团(AIG).耗资850亿美元。

6.支付摩根大通最少870亿美元,为雷曼兄弟公司等交易融资。

7.用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8.拨3000亿美元给联邦住宅管理局.为即将陷入断供的按揭再融资

9.拨40亿美元赠予各地居民,让他们买下断供的银行主盘,并加以修葺

10.拨290亿美元给摩根大通银行,作为3月收购贝尔斯登的融资

11.最少拍卖2000亿美元贷款予银行。

在危机爆发初始段,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主要是救助金融机构,防止金融危机再度恶化.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到实体经济,主要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产业发展政策以阻止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复苏。

应对危机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加速经济回暖.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彻底清除、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未来可能逐渐凸现。

首先,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反映银行间信贷成本指标的3个月LIBOR已经显著下降,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水平也明显下降.2009年5月,美国财政部对19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实施压力测试,结果是9家商业银行不需要增资,其余10家合计需增资746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如果没有新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美国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趋稳.但是,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和经济可能继续下滑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信贷紧缩问题依然存在,消费者和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在市场资金和融资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融资缺口。

其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复苏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一,主要发达经济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公共投资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能源和基本设施建设的投资周期长,收效慢.第二,如果减税能够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但美国失业率持续上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日益悲观,减税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有限.第三,刺激计划还会产生“挤出”效应,即政府开支可能导致资源从私营企业流出,形成政府与私企争资源的局面.第四,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增加.

再次,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抬头.大量放出钱后商业银行又把钱放回央行,变成了超额存款准备金.但国债泡沫早晚要崩溃,如果投资者放弃国债选择其他的资产,就会导致其他资产的价格上涨.国际油价和初级产品价格的反弹可能也会超过预期.这将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最后,各种产业发展政策的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以新能源而论,新能源的发展受到传统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如果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新能源的发展就会较快,而一旦石油价格下跌,对新能源的投资将是沉重的打击.以生物工程技术而论,一旦出现突击性的创新,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对于受人口老龄化困扰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将是巨大的福音,但其发展仍面临技术、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制约.诸如环境保护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均依赖技术标准、消费者偏好、法律体系、国际合作等方面出现实质性的变革,短期内商业前景并不乐观.

2.2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内容是什么

据美联社2008年9月28日报道,美国国会领导人和布什政府达成协议,同意通过一个暂时的金融救市计划,涉及金额达7000亿美元。

10月6日.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获国会通过后的首个证券交易日.美国道琼斯指数4年来首次跌破10000点且创下单日最大跌幅。除此之外,欧元区股市指针富时300指数下跌7.4个百分点.俄罗斯文易系统(RTS)指数下跌19.10%至866.39点。

此外,保尔森当天发出警告说,美国合融体系仍相当脆弱,金融机构的坏账依然显著,而美国经济则在下滑,并面临一系列其他挑战。但他强调,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已出现改善的信号,美国金融体系比几周前更加稳健。

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用在了哪里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对国会表示.在2009年1月20日本届政府卸任前最多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中的—半。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决定如何使用剩余的3500亿美元。

美国国会于10月4日通过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其中2500亿美元立即拨付使用.政府还可以决定另外1000亿美元用途,但剩余的3500亿美元如何使用则需要接受国会的监督。

美国政府近期改变了救援资金的预定使用方法,将购买不良资产改为直接向银行注资。美国财政部已决定拨出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银行股份.此外援助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也耗资400亿美元,到2008年年底本届政府可以动用的资金还剩600亿美元。

2.3美国是如何拯救房奴的

2008年11月14日,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宣布,寻求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资金中调拨超过240亿美元,激励抵押贷款机构调整贷款规定。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是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这项计划,主要针对借款人信用等级和首付金额较低、还款违约率较高的次级抵押贷款。计划规定,贷款月供金额不得高于借款人月收入的31%。另外,贷款机构应适当调低利率或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借款人还款难度。根据计划,抵押贷款机构每调整一笔贷款,可从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获得l000美元补贴。如果借款人在贷款调整后仍然无法按约还贷,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诺替贷款机构承担一半损失。

2.4美国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

2008年11月26日上午,美联储和财政部联合宣布,政府将动用8000亿美元鼓励消费者支出,降低消按者房贷、车贷和学贷的利率。这是美国政府在大规模拯救金融市场后.为刺激经济增长采取的最新举措。

根据计划,关联储将向那些发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2000亿美元的支持。其中,2000亿美元中的200亿来自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汁划,用于消化金融机构参与这一计划可能招致的损失。财政部表示,2000亿美元是起点,实际金额将根据需要增加。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发布2008年第三季度GDP第二次评估,经济收缩0.5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消费支出和房市的低迷。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约有2400亿美元的各种形式的消费者贷款被打包成各种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但在最近的两个月里,金融机构的这些行为几乎陷于停滞状态,导致贷款利率上升,放贷规模萎缩,对美国经济的威胁进一步加大。

2.5奥巴马经济复苏计划

2008年12月6日,美国当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公布经济复苏计划五大内容,即政府节能、启动50多年来国内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史上最大规模学校硬件升级活动、改进医疗状况和普及宽带网。希望这项计划能化解当下经济危机,提高就业率,同时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

增支节流。奥出马当天在广播演说中说:“你是否还有能力送孩子上大学是否还能支付医疗费?退休后还能过体面安稳生活吗你、你丈夫或你女儿的工作是否还保得住?”针对这些问题.他2009午1月就职后会推动国会迅速通过一项经济复苏汁划,挽救或创造至少250万个就业岗位,以帮助失夫工作的近200万美国人知道自己还有将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奥巴马说:“借助向我国基础设施投入自联邦高速公路系统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最大单项新投资,我们能创造数以百万计就业岗位。”考虑到联邦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可能因地方政府官僚作风不能及时下放奥巴马说,我们会设一条简明规矩:要么用它,要么放弃它。如果州政府未能向州内道路桥梁投资,就会失去这笔钱。

新政府采取节能措施削减开支。按照奥巴马的说法、新政府会采取措施促使公共建筑更节约能源。政府现在支付全世界最贵能源账单,必须改变这一点。他承诺升级联邦政府办公设施,更新取暖设备,安装节能灯泡,不仅为纳税人省钱,还能帮人们找到工作。

信息化建设。奥巴马计划投入巨资普及宽带服务,提高公众上网速度。他认为.美同宽带普及率世界排名第15位。根据这一计划,普及宽带从娃娃抓起,每个孩子应有机会上网,这是我们提高美国全球竞争力的手段。新政府会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校园设施现代化升级建设,修好破损的学校设施,让它们更节能,并在教室中装新电脑。按照他的说法,要提高孩子以后的竞争力,就要送他们上21世纪的学校。

升级医院设施。确保医院彼此联网,确保全国每处医生办公室和医院都用上最先进技术,使用电子档案。在他看来,这项措施不仅能遏制官僚主义风气、避免医疗失误,每年还能节省数以十亿美元计开销。

实施经济复苏计划。关键是不会走华盛顿老路。奥巴马在讲话中没有透露投资总额,但据预计,总额大约7000亿美元.一些经济学家甚至预计投资总额高达上万亿美元。奥巴马说,新政府计划州用这笔投资在化解经济危机同时进行改革,以增加就业岗伦、节约能源并增强美国全球竞争力。

第三部分: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影响

3.1对美国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爆发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

首先在经济方面,金融业元气大伤。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或被收购,包括华尔街最大的五家投资银行中的三家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公司,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规模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美国股市出现持续性暴跌,其中道琼斯指数一度跌破8000点,为5年来的最低。随着麦道夫骗局和金融高管红利事件的相继曝光,华尔街金融公司和银行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万人仰慕跌到千夫所指实体经济遭到重创。房地产,汽车,钢铁一向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汽车,钢铁业也相继陷入困境。通用汽车公司2009年6月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依据《破产法》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第一大制造业企业。钢铁产量大幅下降,危机期间美国钢铁业开工率不足生产能力的一半。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美国迅速从资本主义的灯塔沦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某些缺陷的橱窗。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收购和接管了多家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回摆,预示着华盛顿共识引领全球化时代的结束。

美元霸权受到冲击,金融危机重挫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元霸权地位遭受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第二次冲击。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009年9月28日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发表演讲时称:如果美国认为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那就错了。展望未来,除了美元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其他选择。

在政治方面,金融危机增添了美国民众对保守主义长期主导美国社会思潮的厌倦心理。选民用手中的选票将奥巴马送入白宫,为长达30多年的保守主义革命划上了句号,美国迎来了自由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孤立主义倾向开始抬头,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的孤立主义情绪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峰1964年仅有18%受调查者表示支持。美国应首先管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支持这一观点的比例高达49%。

在外交方面,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力量格局的演变过程。美国推动召开G20金融峰会,固然有转嫁危机的现实考虑,但更是在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情况下的无奈选择。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局限性,国际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为集中精力应对金融危机,对外不得不转而强调巧实力的运用,展现,接触,倾听与合作的新姿态,与传统盟国合作,与新兴大国协调,与敌对国家对话,寻求打造一个多伙伴世界。美国对外政策带有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

3.2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谈一下对日本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间接影响也十分显著。房地产方面,由于担心房地产抵押贷款出现与美国相似的问题,日本国内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放贷规模急剧下降,一些原本依赖海外投资基金融资的日本房地产商也陷入了国际资本抽逃的尴尬境地。而房屋销售量下降、地产价格暴跌、建材价格上涨和资金成本提高使日本房地产企业面临严峻压力,大批房地产公司纷纷倒闭,暂时幸存的企业为度过困境被迫低价抛售资产,致使房地产价格加速下挫。而日本银行的坏账水平持续上升,经营业绩严重下滑,使其不得不减少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数量以规避由次贷危机诱发的信用风险。银行放贷规模压缩又使更多以其为贷款对象的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条断裂,破产浪潮愈演愈烈,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股票市场方面,日经平均股价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接近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最低水平。2007年7月9日,日经225指数在创下18262点的阶段性高点后出现连续下跌,2007年末报收于15307.78点。2008年9月12日,日经225指数报收于12214.76点,此后的下跌速度之快几乎令所有的投资者都始料未及,10月8日、10日、16日的单日跌幅都超过了9%,其中10月16日的跌幅更是高达11.1%。2009年4月24日,日经225指数已经狂泻至8707.99点,较2007年底下跌了43.11%。日本股票市场下跌除受全球股市下跌的影响之外,企业相互交叉持股也是日经指数下跌的重要原因。由于企业相互持股是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股票市场价格全面下跌对日本的企业盈利和整个实体经济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

在外汇市场方面,日元在2008年8月15日创下1美元兑换110.66日元的阶段性低点后一路升值,2009年1月21日最低成交价达到1美元兑87.10日元,目前美元兑日元汇率仍维持在197左右。日元的大幅升值对日本企业的出口成本形成了巨大压力,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迅速萎缩,日本出口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日本出口同比下降45.6%,虽然低于2月份创记录的49.4%,但日本企业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目前,日本正滑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08年12月,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比11月下降了9.6%,刷新了历史最大降幅纪录,失业率经季节调整后升至4.4%,比11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在上述背景下,2003年以来作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企业投资将有可能趋于停滞。资产价格暴跌的财富效应将导致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日本非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也将日益恶化。预计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状态至少要持续到2009年末。

3.3对中国的影响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自身存在的矛盾日益明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就需要我们从国情出发,积极应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趋利避害。

首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美元作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币种,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顺差额的下降,导致外汇储备增速降低。央行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了4178亿美元,但同比少增加了441亿美元,并且我国外汇储备已低于19000亿美元,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在减少。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危机造成美国需求的衰退,美国政府为了恢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刺激消费,就要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增发货币向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从而导致通胀的加剧,造成美元及美元资产的贬值。全球经济在2009年逐步恢复,中国2009年外储增幅超过23%,约2.399万亿美元,短期来看,中国外汇储备在规模、币种结构以及投资结构方面的调整是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家外汇资产的冲击的暂时选择,然而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才是最终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次,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我国最近几年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证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成功。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尽管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达14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从2008年11月份开始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对我国进口需求减少,外需下降导致出口减少,使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下降,这成为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恶化的主要原因;其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各国政府为了减缓经济衰退,保证产业安全,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外来竞争者的影响和减少失业,利用技术、环保等各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商品进行阻碍;再次,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而人民币相对坚挺,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减弱,这给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最后,企业融资不顺,金融危机造成的信贷亏损打击了银行的信心,银行收紧信贷标准,导致信贷短缺。

第三,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第四,心理冲击连锁反应

美国首先推到了米诺骨牌,它毁于不良信用贷款,致使华尔街金融风暴越演越烈,日本、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悲观的情绪在市场上蔓延。美国大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破产和重组虽然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延伸性危机,但是它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要远远大于美国房价下跌、资产价格缩水等不利的影响。美国知名大投行的破产使人们产生了全球金融陷入危机的错觉,不仅会引发抛售资产的风潮,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暴跌的联动效应,还会使国内包括海外投资于中国的很多投资抉择往后推移,这不仅会造成金融市场的萧条,还会使实体经济受到不利的影响。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华尔街危机,进而引爆世界金融危机。从演进路径看,这场危机已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扩散蔓延,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致使世界面临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来罕见的严重经济危机。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欧洲金融业。随后巨大的金融冲击波对欧洲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也是空前的。

第四部分:中国是如何应付08年金融危机的

通过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知道对外贸依存度曾高达71%历史高位(2007年9月份)的中国经济来说,其微观和宏观经济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我国经济所受到的影响,中国各个经济主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以下是采取的具体措施。

4.1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保稳定的方案。首先,解决民生问题。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实现全民医保,扩大农村社保。其次,新形势下新观念、刺激消费。再次,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五,加大金融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心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使金融对危机起到正调控的作用。(扩大内需保稳定)

4.2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

4万亿元投资用于各重点领域的情况是:

——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约4000亿元;

——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约2100亿元;

——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投资约3700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投资约10000亿元。

二、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实施消费性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赋,促进企业增加自主创造和技术改造的投入。

三、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像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等民生工程也占到了相当的比重,这几项投入就将近7000亿元。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这三大民生难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这7000亿元的资金对民生问题的缓解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农民的预防性储蓄和市民的强制性储蓄,支持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要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同时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详细论述)。五、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4.3中国出台的经济调整振兴计划

4.4中国金融业对金融危机的应对

一是拟定保证金融稳健进行的各项预案,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演变的监制,加强与其他央行的沟通。

二是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供应。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

四是结合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加强金融支持工作。

五是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的服务。

六是加强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外汇形成机制改革。

七是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

以银行业为例,中国银行业能够在危机平稳度过,除去自身的优势外,和采取的措施有很大关系。五大优势主要为(1)充裕的居民储蓄。到2008年底,城乡居民储蓄超过20万亿元;(2)充足、安全且质量良好的银行资本。去年,银行资本超过60万亿,资本充足率超过99.5%;(3)中国银行业有一个巨大的且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城乡市场;(4)中国市场经济是具有自己特色的国家主导性市场经济;(5)中国的汇率并不是自由的,此外,中国银行的资本金充足。

鉴于以上中国银行业所处的环境,中国银行业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第一,严抓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提示制度,建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情况通报和风险提示专题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银行内部风险制度管理,建立监管协作机制。不仅要有效识别风险,而且要持续监测风险和科学经营风险。

第二,充分发展自身特色。坚持特色定位;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开拓特色业务。塑造特色品牌;此外,银行的业务变化应由投资向提供建议和服务转型。

第三,紧跟国家政策。直接介入政府投资项目,积极介入政策支持领域,大力拓展政策扶植行业业务。

第五部分: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分析及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各国金融业,还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在此背景下,及时梳理学术界对次贷危机形成原因的各种理论观点,并重新探讨次贷危机的深层次成因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美国次贷危机成因的七种理论观点,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出发,提出了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代,资本市场更是无限繁荣。在美联储低利率政策的刺激下,再加上政府力推的宽松住房政策,以及金融创新的巨大推动,最终造成流动性过度泛滥,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业,同时投资银行不断介入次级抵押债券市场,使住房贷款机构的放贷积极性空前高涨,借贷条件也就越来越宽松,甚至信用分数低于620分的借款者也能申请到贷款,这必然使美国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房价泡沫不断膨胀。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建立新的金融体制的启示

THE END
1.观点教授/研究而且,美国和日本的历史说明房地产泡沫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很大关联,在去库存、价格有下行可能的情况下,必然对金融机构产生风险,行业风险有可能向金融体系传导。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正处于实施结构调整的时期,决策层提出对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房地产行业去库存成为重要的目标。房地产库存的变化由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影响。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4038.html
2.世观中国楼市之三:汲取他国教训纵看全球起伏要闻新闻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李洁)从美国到日本,从香港到阿联酋迪拜,房地产泡沫破灭给经济带来的伤痛至今仍未完全消除。溯本求源,偏离了经济规律的房地产业逃脱不了泡沫破灭的宿命。对中国而言,既不能“妖魔化”房地产业,也要汲取他国教训以防误入歧途。尊重经济规律,对症下药,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https://www.gov.cn/xinwen/2014-05/22/content_2685378.htm
3.地产泡沫流动性冲击与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本文是笔者2020-2021年写的一个专题《从流动性冲击到金融危机:银行渠道》(摘选),阐述了从地产泡沫到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反馈,并选取美国大萧条和日本地产泡沫为例加以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也是一个典型案例,后续整理书稿时会增加)。其中,日本1991-1996年的历史尤其值得关注。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634801037876986684
4.中国房地产抵抗美国金融收割的全过程,大智慧,大气魄通过提前预演后期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产生的影响,发现那些借了大量美元债的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开发商,可能会因为美元升值导致债务规模扩大,而发生债务逾期演变成债务危机,甚至有可能会因为这些开发商成为刺破我们国家房地产泡沫的突破口。 但是这些开发商已经进入美国提前挖好的美元债陷阱,无论如何已经不能全身而退,怎https://www.douban.com/note/858046927/
5.中国房地产抵抗美国金融收割的全过程,大智慧,大气魄通过提前预演后期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产生的影响,发现那些借了大量美元债的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开发商,可能会因为美元升值导致债务规模扩大,而发生债务逾期演变成债务危机,甚至有可能会因为这些开发商成为刺破我们国家房地产泡沫的突破口。 但是这些开发商已经进入美国提前挖好的美元债陷阱,无论如何已经不能全身而退,怎https://www.meipian.cn/4zbh6i50
6.曲子:QE3将成为中国房地产最后的“剩宴”这轮QE3或许会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后的“剩宴”,而非盛宴。接下来,中国房价不会等到明年3月份之后就有可能会崩盘,这是内因决定的。而QE3经过一段时间开始起作用,将成为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外因。 其实,错也不在董藩、任志强他们,而在经济结构本身。(曲子) http://views.ce.cn/view/ent/201209/18/t20120918_23688378.shtml
7.徐明天:反击!美国通胀5.5%,中国却要捅破房地产泡沫美国通胀5.5%,中国却要捅破房地产泡沫 今天美国公布CPI数据,有的报道是5%以上,有的报道是5.5%。这是美国1992年以来的20年来的新高。 三月份2.6%,四月份4.2%,五月份5.5%,六月份会是多少? 反正特高,高到吓人。按这个通胀法,拜登可能等不到中期选举,美国老百姓就上街了,特朗普真的要夺回参众两院攻占白宫。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176&id=152926
8.盘点全球最触目惊心的房地产崩溃轮回,下一个就是中国?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经济危机九次因为房地产。纵观全球历次房地产大泡沫的催生、疯狂、轰然崩溃及启示,包括1923-192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房地产泡沫与大萧条、1986-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与失去的二十年、1992-1993年中国海南房地产泡沫、1991-1997年东南亚房地产泡沫与亚洲金融风暴、2001-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与次贷危机。http://finance.sina.cn/cj/2016-09-22/tnews-ifxwevmf1959851.d.html
9.美国空头大鳄看空中国:地产泡沫超迪拜1000倍2009年初,查诺斯在研究矿业公司时,开始关注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开始做空中国房地产公司、建筑商、银行和大宗商品公司。他曾宣称,“这是我们最好的做空买卖之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超过迪拜1000倍,甚至更严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4月5日的一次投资者会议上,查诺斯称,中国金融危机势必发生,只是早https://cs.loupan.com/html/news/201304/77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