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万元的顶级豪车迈巴赫,才买了10天就漏雨,4S店的处理态度也很消极,车主一怒之下整活儿,用三色油布盖住车顶,成了大网红。
这事儿,成了国产高端车的绝佳助攻。
任何商业品牌,都非常害怕被打上负面标签,尤其是产品价格与品质差了十八条街,纯靠品牌溢价撑着的。
如果迈巴赫继续冷处理,当它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不可收拾时,一定会回想起苏州车主前来提车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坦白讲,我感觉奔驰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旦和负面沾边,想消除负面标签所花费的资源是巨大的。
比如纳智捷,自从被打上“油老虎”、“两桶油战略合作伙伴”的标签后,半年内就从月销5000掉到1000再掉到几百,一年后就凉了。
至于日系不安全、德系烧机油,卡迪拉克直通洗浴中心,更是千年老梗了。
最尖刻的是理想MEGA,有一说一产品力是不错的,但前三季度的销量为7856辆,在MPV中销量排名区区第25名。
迈巴赫卖大几百万的价格,靠的就是品牌形象,自身产品力是完全不足的,无论是在动力、配置、空间、智能化和舒适性等,比不上国产的头部产品。如果再让品牌被打上负面标签,未来将非常困难。
要知道,还在购买迈巴赫的车主,自己也知道这个车也就那样,图的就是外人对他的羡慕。一旦外人觉得他是人傻钱多,买不来优越感,那选这个车就没了意义。
奢侈品的高贵一旦被解构后,再建立起来就难了,愿意为溢价买账的人就少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