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回顾与2023年经济展望

在再平衡中重拾增长动能——2022年中国经济回顾与2023年经济展望

作者:《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一、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回顾

2022年,中国经济经受了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多重内外部因素的较强冲击,但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政策陆续推出并加快落地的情况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以2019年为基期,疫后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4.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于绝对前列。分季度看,2022年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分别增长4.8%、0.4%、3.9%、2.9%,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有所加大。2022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0%,涨幅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4.1%,涨幅较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其中10月份以来,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PPI同比增速已由正转负。

2022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值为5.6%,比2021提高0.5个百分点,与2020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较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从结构来看,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青年人及服务业较为集中的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明显走高,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2022年,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17.6%,比上年增加3.3个百分点,相较2020年上升了3.4个百分点;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6.0%,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相较2020年也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22年,受一些发达经济体加息步伐存在差异以及预期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对一些国际主要储备货币有贬也有升,人民币兑美元在波动中总体呈现先较快贬值后企稳回升的态势,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年初为6.37,11月上旬一度攀升至7.32,年末降至6.95,全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8.4%;人民币兑欧元全年小幅贬值2.5%,但兑英镑、日元则分别升值2.8%和5.5%。

图12022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新增感染人数间的关系

注:2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为累计同比,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为1-2月份的平均数

图2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固定资产及各主要分项累计投资增长情况

注:2021年各月数据为2020-2021年两年同期平均增速

图3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及顺差情况

注:2021年各月的进、出口增速为2020-2021年两年同期平均增速

从生产端看,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已回落至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服务业受疫情扰动,复苏受阻、结构分化明显。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较前两年平均增速低2.5个百分点,比疫情前的2019年低2.1个百分点,回落到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较快恢复,叠加海外供需缺口扩大,在疫情暴发后的头两年,我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速为6.1%,高于2019年5.7%的水平;但随着海外供需缺口收窄和国内疫情的持续扰动,我国工业经济增速虽仍高于GDP增速但已回落至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我国工业生产先升后降的态势在工业产能利用率中也有所反映,2022年,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6%,较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降低2.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降低2.2个百分点,仅有采矿业受工业基础产品保供稳价影响,产能利用率上升了0.6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增速仍快于整体GDP增速的情况下,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之比提高至33.2%,比上年继续提升0.6个百分点,这应该是自201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十年下降后的连续第二年回升。

2022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低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较前两年平均增速低2.8个百分点,服务业复苏受疫情扰动的影响比较明显。分季度来看,一至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4.0%、-0.4%、3.2%和2.3%,波动程度较疫情前明显放大。2022年,在服务业全行业增加同比增长2.3%的情况下,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因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3%、0.8%,房地产业受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增加值下降5.1%,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5.6%,服务行业复苏结构分化的态势非常明显。

(一)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

图42006—2019年我国商品贸易季度出口增速与OECD季度经济增速之间的关系

图5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美国个人消费实际支出同比增速

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数值为2020年2021年同期复合平均增速

图62023年1月至12月美国CPI和PCE翘尾因素对同比的贡献情况

图72023年1月至12月美国CPI和PCE同比变动的两种模拟情景

(二)2023年中国经济将在结构“再平衡”中重拾增长动能

2022年底,中国主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举措,2023年1月8日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由于新冠变异毒株的高传染性,中国多地已较快度过了第一波疫情高峰。虽然,未来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可能会有一些反弹,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将显著下降,2023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由“抗疫模式”向疫后全面恢复过度的关键年份。在海外需求走弱、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背景下,中国在三年“抗疫模式”下形成的内外需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都将出现明显的再平衡,这种结构再平衡,在带来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同时,也会对收入分配、居民消费福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图82007—2022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之比及对增长的贡献率

图92006年至2022年我国工业及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变动情况

图102017年至2022年各季度我国居民消费率情况

三、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和简短政策探讨

(一)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

受国际需求收缩及基数抬升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将转为负增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可能形成一定拖累。疫情暴发后的头两年,中国外贸出口取得了超预期增长,两年复合增长率为26.7%;但受一些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同时,随着一些国家通胀可能较快下行,价格对我国出口额的增长贡献也会趋于下降。在外需走弱、内需走强的情况下,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转负。

综合投资、净出口增速变化以及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将逐步消退,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可能在5.0%左右。2023年,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扰动将明显趋弱,同时考虑到2022年各季度基数变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经济各季度增速变化规律,我们适当调整了2023年各季度GDP环比增速的预测值(见表1)。按照我们的推算,2023年中国GDP可能实现5.0%左右的增长,第一、二、三、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可能约为3.4%、7.2%、4.2%、5.2%(见图11)。

图112016年以来中国GDP各季度同比增速及2023年各季度预测值

物价走势方面,预计2023年CPI同比将呈现较为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全年涨幅可能在2.5%左右;PPI则可能呈现出一定的通缩特征。2023年,一方面受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影响,服务消费增长可能会造成前几年受抑制的服务消费价格较快上涨,形成一定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耐用及非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减弱;同时,猪肉在能繁母猪头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价格会保持相对平稳。综合以上情况并考虑上年CPI变动的翘尾因素,2023年全年CPI涨幅可能在2.5%左右,同比读数比上年略高并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随着海外需求收缩以及全球供应链由短期受阻转为疫后缓慢调整,一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稳中有降,叠加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增强,我国PPI环比可能会小幅下降,考虑上年翘尾因素,PPI同比可能会延续2022年10月份以来的下降走势。这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以及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分配格局都将产业一定影响。

(二)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持续提振微观主体发展信心

(课题负责人:黄群慧;执行负责人:杨耀武;课题组成员:刘洪愧、李天健、孙小雨、贺颖、周慧珺;本报告执笔:杨耀武)

THE END
1.中国房地产政策轴线梳理2015-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 2015年底至2016年初,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国务院出台了多项去库存政策,包括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调整信贷政策、优化土地供应等,旨在通过多种手段减少房地产库存,稳定市场。 2016-2017年:“房住不炒”理念确立 https://www.shra.org.cn/newsinfo/7347498.html
2.完整版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深度报告中体产业目前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业务和体育业务。根据2016年财报数据显示,房地产业务占比49.54%,体育业务中的场馆管理业务占比10.59%。 图3-2 2016年中体产业主营业务构成 近五年来,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业务营收逐年增长,由2012年的5214元增长至2016年的1.25亿元;毛利率呈逐步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50.70%下降至2016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982806.html
3.钢铁行业深度研究——供需结构调整,迈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钢材价格为基,将2013-2021年近十年划分为两个周期共四个阶段,分别为2013-2015年“去产能期”、2016-2018年“产能置换期”、2019-2020年“产量爬坡期”和2021年“高质量发展期”,驱动周期变化的因素分别为经济发展和行业政策。2022年上半年,需求端受到房地产政策管控、疫情多发散发及出口退税的影响有所下滑,供给https://www.esmchina.com/marketnews/41402.html
4.二十年复盘,铜背后的宏观叙事(三)2011-2015年:漫长熊市,铜价两波下跌。第一波下跌,铜需求的“中国因素”降温是直接触发因素。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中国为应对高通胀不断加息升准。第二波下跌,2013年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升温,全球流动性转紧,铜价加快下跌。 (四)2016-2017:中国经济筑底,铜价有限修复。Taper恐慌过后,美元风险溢价快速上涨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18230
5.武汉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22秋季开课计划及教材推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专科)(新) 专业必修课 考试 4 有 有 4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第2版),叶雉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4 9787302495086 机电一体化技术 形势与政策4(专科)(新) 公共必修课 考试 0.5 有 有 4 《形势与政策》(2021春季版),雷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1 9787561846360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专科https://www.hkcjw.com/news_212/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