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表示该演出的创始人(可能存在错误)
①人物特写
1.shaft角度(俗称的新房45度)#新房昭之
日本及欧美等称其为“shaft角度”(シャフ度)。这也是一个谐音梗,把シャフト(shaft)的ト(发音为to)改为度(ド。发音为do)。而中国这边称其为“新房45度”。
常伴随奇特的背景音,有时会用慢镜头,将镜头推向人物的眼睛,瞳孔放大,或是绕人物的脸运动
表达人物心情,营造诡异/滑稽的氛围,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并可以打破正机位的死板。根据新房本人的说法:“就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是带着让看的人心里doki一下的意识来画的,与其说解放感...这样会看起来更可爱吧”(原文:なんとなくなんですけどね。見る人がドキっとすることを意識して描いているので、解放感というか…こっちのほうが可愛く見えるかなと。)
关于shaft角度的创始人到底是谁,一直是周说纷纭。有的认为是尾石达也,有的认为是渡边明夫。但实际上就是新房昭之自己。根据化物语新房与尾石的对谈,提到了在化物语中实际画出这些45°的是渡边明夫
——新房:“能把那个脸的倾斜准确地描绘出来,挺厉害的吧。把那样的画反映出来的大致都是渡边先生。”(原文:あの顔の傾きを的確に描いてくれるから凄いですよね。ああいった画を反映しているのはだいたい渡辺さんです。)
而创造出它的还是新房
——尾石:“那样的表现,是新房先生从以前开始创造的独特的画。”(原文:ああいった表現は、昔から新房さんがつくる独特な画ですよね。)(以上三处出自「化物语新房昭之尾石达也对谈」。渣翻,有能力可直接看原文)
2.面部大特写#新房
这种大多为纯色背景,在脸上或背景上加集中线,表现人物的惊讶、崩溃等
3.特写+慢镜头类似1.中所述,只不过对象由45°偏转的头改为其他部位/全身
4.眼睛特写伴随瞳孔放大/眨眼以及特殊效果音
②正机位的大量使用
③硬切镜头例:图1→图2可以试着先盯着图1然后突然转向图2,感受一下
故意在镜头切换时营造突兀感,增添趣味
④玩笑时变Q版(有时neta一下不二家)#?
⑤光影的巧妙运用(窗户的影子在夕阳下拉伸/与人物结合)#新房
⑥实写#尾石达也
1.物品:
模拟垃圾君的头被打破,增加诡异感与艺术性
2.人物;单纯的恶趣味或好玩绝望先生中出现过原作作者久米田老师和其助手
3.背景
阴暗实写背景和op中的谜之佛像(绝望先生、伤物语)
⑦纯色背景+文字(假名全部使用片假名)#尾石达也
1.表转场的间幕:物语系列中的”黑齣”“红齣”。常配合摄像机快门的声音
尾石自己监督的伤物语中:
2.表事物:化物语01开幕“街灯街灯血血血”)
将事物用其文字代替,有一种含蓄而诡异的感觉
⑧高速切换画面(化物语第二集开始每集op后)#尾石达也
化物语非常有名的一个地方,或许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年化物语bd(蓝光碟blu-ray)大卖的时候,有一种声音说去买的人们是为了看清每集片头这段到底到底写了什么。(因为后面切换的太快,根本看不清)。物语厨的心理阴影之一。(指无数次点空格键/双击,没看好时机就可能错过一张,再倒过去重来...)
因篇幅原因,就不把图放出来了,有兴趣可以点开化物语实际看一看。
化物语中,为了保留西尾维新独特的语言中的力量,新房便打算实现文字映像化,便立即想到了文字设计这方面很擅长的尾石达也。尾石本来有些抗拒当年在绝望先生中干过的一样的工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后来他自己监督的伤物语中文字设计之少),但看到山高的作业量后只好认命,把自己全身解数都发挥出来,做出了集大成之作。
⑨背景中大信息量neta(梗)(常见于绝望先生、不可思议的教室)#尾石达也
2.与动画目前内容无关,纯属玩梗类
⑩大胆的颜色使用(有时加上漫画式斑点有时会变色)#大沼心
夸张的表现
1.动作的效果
例:人物跑来时爆出大量烟雾
2.背景
例:游泳池里若无其事游着一个鲨鱼(见伪恋)(这两个都是为了增添趣味。)
名场景,从天而降的荡漾。
原作小说里写的是荡漾从楼梯摔了下来,而动画则表现的像是从天上坠落下来,同时背景中学校的楼梯也被扩大、豪华化了(这种很常见,如如月伸一郎的房间、阿良良木家的浴室。)
切换声道
1.说话声音突然切换声道,像是直接在耳边响起
对这句话表示强调,并塑造诡异感。
2.主角内心独白时使用后声道(物语系列)
单背景/含人物高速背动,伴随风声#武内宣之(?)
飞过的鸟类
其实这是个在整个动画界里能算公交车的传统演出手法,像是一只乌鸦鸣叫着飞过并留下几个点,富有诙谐感。在这里提这个是因为它在shaft作品中相当常见。只不过大多数情况都是一群鸟飞过,另外还有伤物语那种夸张地用大量乌鸦来突出诡异感以及燃烧的垃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