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到底怎么样?小编不想妄下论断,咱们还是先看两组经济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10日,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自2009年11月来首次跌破1%,创5年新低;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同比下降4.3%,为2009年10月以来新低,这也是PPI指数连续35个月持续为负值。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中国经济陷入一个通缩“螺旋”的风险正在日益增长。问题来了,什么是通缩?通缩对中国经济又哪些危害呢?
简单说,通缩是企业产能过剩,东西卖不出去,盈利减少。这样,靠死工资挣钱的人就惨了!大家想想啊,通缩大环境下,企业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无利可图,投资信心会下降,就会缩小规模,引发诸如削减员工、降低工资等成本削减措施。社会上失业率高企,工资下降,收入降低,经济不景气。
远的不说,咱们就说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十几年前,它就深陷通缩泥潭,不能自拔,经济不断缩水,人民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哎,摊上通缩这事,也不是咱们自己的错啊!美国加息在即,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回流美国是大势所趋,后果之一就是新兴经济体发生通缩。而咱们国内呢,经济正在艰难转型,原有的房地产推动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新的龙头企业还在酝酿中,群龙无首,发展减速也可以理解啦!
从汇率角度看,人民币汇率高估,制造业遭遇历史性逆转,越来越多企业会倒闭破产。从利率角度看,真实利率偏高,钱会越来越贵!
在这样一个通缩大背景下,普通的投资者该怎样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不缩水呢?小编有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建议1:重新恋上储蓄
“现金为王”是通缩时代永恒不变的逻辑。
建议2:积极投资债券
研究完通缩时代的理财经验,小编发现债券类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通货紧缩有增加债券价格的趋势,债券被视为是安全性更高的资产。所以啊,国债、企业债、债券类基金,大家就尽情抢购吧!
从收益率的角度看,无论是降息还是降准,都有利于导致债券收益率曲线的下行,从而利好债市。
另外,在通缩环境中,期限较长的政府债往往表现较好。为啥呢?因为投资者纷纷购买国债避险,推动收益率下降,而价格则飙升,导致整体的回报率升高。
建议3:谨慎投资股票
债券招人待见后,股票就不是啥香饽饽喽!小编再给大家一组数据,在咱们国家有了资本市场后,出现过两次通货紧缩:第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4月至2000年1月CPI连续22个月同比下降;第二次是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出现连续10个月的下跌。在两次通货紧缩中上证指数分别上涨了23%和下跌了10%左右。
如果有个心理素质强健而且喜欢钻牛角尖的投资者在贯穿这次超级通货紧缩的5年中,一直持有手中的股票的话,在这次通货紧缩结束时还会有超过9%的收益率,这还不包括股票分红的部分。
但是,大家也知道,中国股票如六月的天,谁敢保证这次通缩,大盘就一定会上涨呢?
建议4:买房,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于人口导入型的一线城市来说,刚需族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房,春节前后两三个月是买房的最好时机,预计最迟在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可能量价上翘。
如果是买房投资,首选住宅,应该更注重地段、房屋品质、开发商品牌和物业服务等几个因素。而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的投资则应谨慎出手。
一二线城市房价将继续下滑,三四线城市房价将稳中有降;房价以软着陆为主,不会出现整体崩盘;各级政府将密集推出救市政策,限购政策有望全面退出;商品房库存积压销售困难,未来一半以上的开发商将转行或在市场中消失。因此,未来房价面临下跌的可能性更大些,目前并不适合出手,比较好的方式是等待观望。
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有几多悬念?CFP上海地区会员组织名誉理事、香港注册金融工程师赵志敏认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新常态是:既不会处处受到压制捆绑,也不会鸡犬升天式地高歌猛进,从中长周期看,这是一轮结构化的行业回暖与复苏。但其中也有结构化差异。比如一二线城市相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项目融资更方便、融资成本更低、房价更加坚挺、成交更加活跃、去库存更加迅速。
当过多年房地产报刊资深记者、研究房市已经十多年的宋先生认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抗跌易涨,“全国46个城市已经有41个放弃限购政策,目前只剩4个一线城市依然实施限购,这说明这些城市的房价稳定和上涨趋势持续。”宋先生认为。
中国的房市和股市一样,都是政策市,相比之下,房市的政策效应更强烈,政府救市的招数很多。经济下行压力越大,房地产地位就越彰显。宋先生认为,一线城市从长远来看,房地产依然具有保值和升值的特性,房地产黄金期虽已经结束,但稳中有升的白银时期预计还有多年。
建议5:卖房,数房看地方
卖不卖房,一要看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二是看你手里有几套房。一线城市房子不急卖,三四线城市房子宜脱手。
有人担心,既然通缩时代一切资产价格都会下跌,那房价一下跌,家庭资产不是大大缩水了?赶紧把房子卖了吧。
“既然房价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一年涨10%以上,不如卖房炒股或者买信托产品。”一些持房者这样打算,对此,赵志敏认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目前来看信托理财收益还不错,但三五年后信托理财年化收益率还能保持目前的8%以上吗?难说。同时,虽然目前尚有刚性兑付的行业自律,但信托产品井喷,良莠不齐,已经显示这个行业的道德风险在提高,这也是投资者不能不考虑到的。除非出台非常大的利空政策,如高额的房产税,税率之高超过租金收入,否则一线城市的投资者不要急于卖房。否则卖出房子,又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手里拿着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现金,如果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则资金有贬值的风险。
但赵志敏建议一线城市持有多套房甚至十几套房但现金流紧张的投资者可考虑卖房,她认为持有两三套空房已经足以应对今后的养老、医疗、旅游等重大开销了。
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投资者,理财师则认为可以考虑卖房。从目前的情况和数据看,人口输出型的三四线城市房子库存可能要消化多年。持有这些城市的房子,涨无望跌可能,投资价值不大。
建议6:房市抄底和逃顶,别幻想
本轮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是没有悬念的。唯一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利空政策因素的当属《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发布,它为房产税的推出扫除了技术障碍,但是整个实施周期料想会非常冗长,基本不会对3年以内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实质性影响。
像股市投机一样,在房市,同样有抄底和逃顶的期盼。住房绿皮书建议目前不出手,等待和观望,问题是,你哪里就有本事买在低位,卖在高价?要想增长这方面的本事,不妨从房地产市场分析中寻找蛛丝马迹。
有专家认为,今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和企业都会加剧分化,在今后三五年内,房企强者恒强,中小房企会被迫转型,5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将是大型企业的市面。同时,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将出现大量库存,卖不出去的新房将达到八成以上。因此,如果想投资购房,一定要鉴别该城市是人口导入型还是人口输出型。
建议7:现金为王多贷款
通缩风险下,现金为王。用于房产投资上,应该尽量用足三成首付和贷款政策,能借银行的钱就不用自家的钱。
通缩风险下,CPI低下,存款不再是负利率,因此,向银行贷足房贷后,自己的钱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P2P产品,收益高的可以超过10%。
以一套350万元的房产投资为例,首付三成是105万元,贷款245万元,贷款期限为30年。为方便计算,假设买房人全部做商业贷款,采取等额还贷法,按5年以上基准贷款利率6.15%计算,每月还贷1.49万元,30年利息总额292万余元。如果一次性付款,确实省了这笔巨额利息。但如果将245万元另做投资,比如购买信托产品,或者靠谱的P2P产品,结果会怎样呢?按照目前信托产品或P2P产品比较普遍的年化收益率10%计算,只需投入180万元,作为归还房贷的“老母鸡”,这个“母鸡”每月平均生“鸡蛋”1.5万元,足以支付每月房贷本息。另外的65万元同样可投资于信托或P2P,按10%年化收益计算,通过复利效应,30年后可达多少?各位不妨算算,惊得眼镜都要掉了!加上用以下蛋的“老母鸡”180万元,30年后,买房人也临近退休,这笔钱正好作为两人的养老金。
理财师建议,如果公积金利率低于房贷利率,房贷者在制订贷款方案时,应首先用足公积金贷款的额度,然后再选择商业贷款。
此外,还贷方式也很有讲究。同样100万元房款,同样还20年,有人要支付79万元利息,有人则支付65万元利息。相差这么多,则在于前者采用等额本息还贷,后者采用等额本金还贷。等额本息每月归还的本金逐月递增,利息逐月递减,月还款数不变,还贷压力均衡。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每月归还的本金相同,利息逐月递减,月还款数呈先高后低,逐月递减。对收入较高、预计将来收入大幅增长或准备提前还款的房贷者,应选择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
为了减轻将来的支出压力,很多房贷者选择提前还贷。其实,有些情况的提前还贷并不能节省利息。理财师说,等额本金还款期已过1/3和等额本息还款已到中期的购房者,提前还款并不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