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好多观望是否出手买房的朋友们很纠结、痛苦。
因为听说房子降价了,却感觉买房更难了。
房子降价的消息总是时不时能听到,最近一次就在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公布的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对比表(见图1)的数据来看,其中有11个城市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而另一边的现实是,首付比例的提高,以及最近频频刷屏的房贷利率上浮的新闻。从年前的10余家银行暂停房贷业务到年后的多地房贷利率上浮,上浮幅度甚至高达20%。
2018年,买房这趟车,还能上去吗?
01
房贷利率上调会持续吗?
仅仅一年,银行按揭贷款利率就从打折变为了“节节高升”。银行各类监管的加强,银行按揭贷款收紧态势从2017年延续到了2018年。如果说2017年还能有部分消费贷钻空子跑到楼市,2018年恐怕越来越少的银行会做这“赔本的买卖”了。
毕竟有媒体统计截止2月22日,今年银监系统已经开出了289张“罚单”,其中有97张“罚单”是针对违规贷款的。
从去年大会公开宣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之后,楼市的调控强度是愈加明显。而银行一向是楼市调控的重要工具,去库存的时候,按揭贷款利率可以打9折甚至85折,如今房贷利率上浮30%的银行也是有的。
加之大会还明确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银行也并非真的那么乖,说配合就配合,一方面是监管的加强,一方面是真的缺钱。网络金融的冲击导致的存款流失,同业业务、理财产品等的规范,如今银行也并不是那么好赚钱了。
毕竟这还是年初,按理说还是银行贷款额度相对宽松的时候。相比2017年的部分银行暂停按揭贷款的业务和数月贷款下不来,好歹年初房贷放款的速度是加快了。
综上,蜜妹认为银行房贷利率的上调恐怕不是三五个月就能转变的。
那么问题来了,刚需现在要不要买房?
02
刚需要不要上车?
如果你在犹豫是否要上车,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刚需,其次自己买房的需求是什么。
比如蜜妹的一个亲戚,一直在做生意,目前有两个孩子,夫妻俩结婚十几年了,却一直没有买房。夫妻俩不认为自己是刚需,因为做生意,过几年两人又换地方了,一直是租房办公和生活。尽管蜜妹不认同他们的想法,但也佩服他们坚持自我的生活方式,加之两人有挣钱能力,不买房但却能买得起房。
但如果你不是这样心理强大,且与家人有共同认知能接受租房生活,或者你也认为自己是刚需,那么蜜妹还是要劝你考虑买房。
房价是否稳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城市的供地面积,人口增长,区位优势等。
看看这两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推出的2016-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草案,即使某些房价“火到宇宙”的大都市,未来还有很大的人口增长预期和空间。保障性住房当然可以作为过渡,但想坐等房价腰斩或暴跌再买,恐怕那就要失望了。毕竟需求量在哪儿摆着。
上周一位西安的朋友问蜜妹自己作为刚需可不可以买房。他说自己想先买个小房子上车再说,以后挣钱多了再换大房子。
李嘉诚有个著名的买房论断: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尽管这个论断也被怒怼过,但依然有参考的价值。
蜜妹跟这位朋友说,如果你打算以后要卖掉,那你现在就得想想,要选的房子,你卖给谁?如果你是买家,你会买这个房子吗?卖给上班族,附近交通是否便利,去超市商场是否方便。如果卖给上有老下有小的夫妻,附近有没有医院,学校,菜市场……
当然,现在银行房贷利率上浮幅度大,有网友自嘲“本来只是本金还不起,现在连利息也还不起了”,还贷的压力也必需认真考虑,是否可承受。高杠杆真不是谁都能玩的,没那个心理素质,还是缓一缓吧,至少蜜妹认为命比房子重要。
03
买房还是靠谱的投资吗?
至于还指望买房投资的。蜜妹劝你还是没事儿多想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先来说房贷利率上调的影响。以贷款100万,期限20年为例,相比一年前的85折仅仅上浮10%,不同还款方式会多还12-16万元贷款(如下面两图演示)。而目前房贷利率上浮15%,20%甚至30%的银行也是有的。
别听中介吹得天花乱坠,你问问他租房市场如何。租房市场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的体现,更能看出市场到底火不火。如果一个地区的房子连出租都难,你还指望以后别人来接手,恐怕买了你就是那个倒霉的接盘侠。炒股怕炒成了股东,炒房炒成了房东也并不好受,关键你的房子还要能租出去。
人潮就是钱潮,这是常识。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减少,你还指望它的房价上涨吗?
如果你够壕,能全款买房,不多给银行付利息,那也得做好房子握在手里好几年的准备。毕竟不少城市推出的规定买房三五年之后才能交易的政策,是硬性条件。
既然不是刚需,也并不是要玩杠杆炒房,而是想做资产配置,又何必选这么艰难的时候入手,让自己难受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