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得早,还没出正月,就感觉市场风向不太一样了,我助理也在跟我说,各个交易中心的签约室,都是爆满。
在此,我再次明确:
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
这次的主题是:避坑。
这个话题我很早就想写,我自己就踩过不少坑,自己对楼市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提升和补强的。
有人说:“重庆选筹,是地狱模式。”,其实不是重庆的问题,是买房这个事变得更精细了,闭着眼买的时代过去了。现阶段,任何一个城市选房都不容易。
很多你看到的消息,可能都被筛选过,买一线城市和其他大城市买错的,也不在少数。
归根结底,还是调研不够。
所以我会这么想:投资一个城市,先把错的东西捋一遍,再去找对的东西。
投其他城市也带着这个问题去——“这个城市的坑点在哪?”,一定会省很多力。
今天就来说说,投资重庆的常见坑:
坑一
外地来降维打击,变成被打击
一线城市的直接经验来重庆,害了不少人。
老是有种说法,说一线城市到重庆,就是“降维打击”,因为大城市的发展经验都趋同,已经发展过的城市来看正在发展的城市,八九不离十。
但在重庆,真不一定。
一线城市的来重庆,有个固有认知:产业中心旁边的次新房,一定是首选
图示:深圳前海自贸区
比如,深圳上海的过来的朋友,对“产业”理解得很深,经常会有几个问题
重庆的互联网产业集中在哪里?
重庆写字楼最密集的区域是哪里?
重庆的金融中心是哪里?
重庆哪里可以对标上海张江?深圳前海后海?
树老师就事论事,举个例子:
重庆目前写字楼最多的区域:渝北光电园
图示:重庆光电园腾讯西南总部
该区域作为重庆规模最大、高精尖领域最为集中的优质产业带,汇聚了2000余家双创企业、100多个研发中心、200多金融企业集聚。包括括腾讯、神州、爱奇艺、阿里、猪八戒等,光电园被称为重庆最大白领集聚区,
很多人一听就兴奋,老师我要去光电园买房子,离光电园最近的板块是哪里
首先,光电园就没什么住宅,靠的最近的是:冉家坝板块。
图示:冉家坝强悍的三轨交汇
树老师拿冉家坝举例,又有轨道交汇,又是大平地,我们随便选一个盘,三轨交汇的:橄榄郡。
要轨道有轨道,要商业有商业,城市界面又好,整个片区还定义富人区。
产品看起来也还将就,120平左右,好流通的电梯小区,三房,房龄看起来也还好,1.2-1.3的价格,怎么也不会亏,上海深圳2008年的电梯小区,还都是次新呢。
图示:橄榄郡过往涨幅
结果:基本不涨。
且周边大多数小区,几乎都没怎么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骂重庆不行。
很简单,产业中心旁都不行,这个城市怎么可能行。
我先说说不涨的原因:
在重庆搞房产投资,绝不仅仅是看配套,还要看产品和阶段性热点,还有太多要素。
你认为的配套好不好,只是看了北上这样的房子涨,不代表重庆这样的房子涨。
拿冉家坝来说,2010年以前,这里是重庆第一波事业单位北移的重点区域,大量的上一代商品房在这期间修好,经历了早期的大规模建设,所以城市界面好。
图示:一路向北板块北移
2010年以后,政持还在持续北拓,从2013年开始,照母山板块开始热火朝天,大量的老土著和新购买力被吸引,出现第一波换房潮。
原有板块的房子,首先产品变得老去,其次整个城市的势头不在。
另外,这期间大量供应导致产品可选度很高。
我为什么非得住在产业中心旁边呢?
所以,任何事,回归到住。
你对这个城市的产品体系和供需关系有了解,再去了解产业,会有更全面的眼光。
图示:重庆近年改善的新产品
当然,有种说法是:
产业中心的住宅,一定会对效率倒逼,未来,上班距离是核心需求,因为所有的房子都会老去,就看谁离得近。
这话没错。
拉长周期,这种区域也许没有问题,问题是:
拉多长的周期?谁也不知道。
且这里面又有个非常细节的问题:
什么样的房子老得更快?老的标准是什么,真不仅仅是看房龄的!
很多人,上来就让树老师定义什么是次新,什么是次新,非得拿个房龄出来。
物管,外立面,建筑风格,户型设计,公区设计,这些要素,每个楼盘都不一样,你怎么评估?
就跟长相一样,同样的年龄,有显老的,有不显老的。
这个事很微观,房子,也一样。
另外,我自己还有个观点,不一定对:
有人说,你看大城市很多老板块又焕发新春了?其实老板块的oldmoney根本就没走!
图示:上海富人区翠湖天地
老板块的核心资源一直在,很多核心资源,是很隐性的!
不光是产业,比如历史文化街区,高端商业等等,也是核心资源。
这是一种避险共识。
不管怎样,结果不会说谎。
人能经历几个波段买错?一个阶段如果全是重仓重庆不涨的板块,下一个阶段几乎更难。
我们再看看同阶段的照母山代表盘,金科时代中心,17年初到去年,将近4倍。
图示:照母山金科时代中心涨幅
于是,又得出结论,重庆买房,还得听土著的。
是吗?
坑二
土著赚钱的经验也不一定对
又有人说了:外地人买重庆就是坑,就跟着本地人的主流买就行了,比如2017,2018就买照母山周边多好。
树老师,这次还拿照母山的盘举例,拿照母山改善的天花板盘举例。
图示:龙湖优质楼盘舜山府实拍
龙湖舜山府,2017年8月23号第一批次开盘,开盘就是套内2-2.7不等,当然,舜山府不同的位置位置差价很大,细节不深究。
图示:舜山府开盘选房价格
5年过去了,我们看看舜山府的最新成交价参考,
舜山府其实不是反面教材,舜山府零星的几套成交也不能作为完整的对照样本,因为这个小区户型,朝向,价格体系都非常复杂,差价很大。
图示:舜山府近期成交价
但可以肯定的是,买舜山府的朋友,如果剔除这几年的利息,目前看起来,结果是一言难尽。
所以结论是:即使跟着本地的最强IP走,也不是一定拿到最大收益,不是买本地富人认可的,就是万能。
就事论事,没有别的原因,原因就是照母山这三个字概念太大了。
照母山本身是一个大板块,这个版块东南西北地形都不同,每个楼盘的实际配套也不同,舜山府的不少房子,就是吃亏在周边的细节配套和地形导致的噪音上。
所以,同一个板块,有几十个楼盘,每个楼盘的逻辑都不一样。
图示:大照母山板块
在这里,树老师想澄清一个概念,就是很多人上来就问我:
房地产还行不行
重庆投资好不好
XX板块好不好
XX楼盘可以买吗
我觉得我很难回答,因为:
这不是一个事,这是四个事。
树老师认为,投资买房有五个阶段:
1.选城市2.选板块3.选小区4.选房源5.算杠杆
特别对于异地朋友,每个阶段的都是必修课
1.直接告诉你房源是没用的,你的注意力只会在房子上面,普通中介就是直接告诉你房子,天天一堆房子给你发发发,这也好那也好,今天爆笋,明天炸笋。
2.直接告诉你小区也是没用的,跟房源一个道理,哪套才是真正有性价比的?哪套有成长性?笋盘笋在哪?APP可看不出来。
3.直接告诉你板块也是没用的,到了这板块几十个小区,涨的不涨的大相径庭。
4.直接告诉城市更没用,天天看均价,重庆怎么样?重庆怎么样?十几万套房的样本,宏观结论都是很虚的。
跟练武一样,不把基础动作打牢,到后面肯定有问题的。
正确姿势:先到城市,再到主要地段感受,比较不同板块了解配套,再去小区对比细节,最后才是落地具体房源。
所以,“外地人对不对”,“本地人对不对”都是伪命题。
客观规律才对,道法自然。价格到底涨没涨,不以具体哪波人的意志为转移。
坑三
重庆的地段,真真假假
地段好不好,通常我们有个标准,就是离市中心或者优质配套的距离,但重庆有四个维度的地段远近
真的近,假的近,真的远,假的远。
什么是真的近?
一、步行优先
就是各种配套,尽量要落实到“步行”,步行辐射十五分钟以内,就是真的近。开车和地铁都不是,不用找车位,不用刷地铁卡等车。
步行到学校十分钟,步行到商场十分钟,步行到公园十分钟,都是杠杠的。树老师有个定义,一个区域中心,能步行到各个配套的,就是内圈,不能步行到各个配套的,甭管多“近”,都是外圈。
图示:步行感受配套
二、平地优先
重庆是山城,定义能“近”的板块,大多是平地。
平地有几个优势:
一是路网多,除了轨道,还有公路网,井字形街道,走错了转个弯又能回来。到不可控的交通事件,比如堵车,比如修路,平地能够替代的解决方案多。
二是轨道密度大,往往双轨道,三轨道交汇,枢纽站一般都建在这样的区域。
什么是假的近?
一、开发商的话?你要小心
售楼部说“车程多少分钟”到哪里哪里,你一个也别信。树老师亲测,每个开发商说的项目离xx多少分钟,都不靠谱。不是不可能,估计骑个摩托,顶满了限速,一路遇绿灯,门口到门口,才能做到,这不现实啊。
二、直线距离?你要小心
哪个城市都可以用直线距离,重庆绝对不行。
山城,直线距离1500米,实际开车可能要绕十五分钟,重庆这种绕路的地段,数不胜数,刚好在绕路坡地上有个楼盘,大地图看,离哪都挺近,美其名曰,xx核心,xx配套边上,其实很有可能是个孤岛。
图示:重庆的复杂路况和地形
树老师郑重提醒:在重庆,凡是建在山坡上没配套的孤岛盘,投资95%你都别碰。
三、跨江穿山?你要小心
给你说要修桥,修隧道,其实很可能增加堵点。
什么是真的远?
一、离市中心或重要产业中心通勤距离35公里以上。甭管规划多漂亮,都要慎重。
二、交通没有成网的近郊区域。有些就靠一条单地铁连起来,经常有断头路,经常有狭窄路,大车过路经常把路压得稀烂,车子绕来绕去,板块整体界面提升遥遥无期。这样的板块;地铁,最多是解决了地铁口附近的小区通勤,解决不了大规模物流,解决不了其他资源的汇聚。
什么是假的远?
一、纯粹以解放碑为中心衡量。重庆很多区域都比较远,就拿照母山为例,不少老渝中觉得很远,但实际北区完全有自己的产业中心,板块已经形成规模,拿观音桥商圈和光电园区域来衡量,照母山并不远。产业中心,是能新造的,能辐射的区域也是动态的。
图示:对于北区来说照母山其实不远,对于南区就远
二、有共识的富人区,很难去定义远近,一定要看基于这个版块的重点配套,比如学校,商业,公园等。
三、城市级新区IP地段,有大量空地的近郊。比如中央公园,西永等,看似都挺远,但政府的政策一直在引导,因为这里有地卖,这样的区域,往往能够短期内因为政策利好汇聚不少资源、
真的近,都知道好,占有城市最稀缺,贵的大概率会更贵。
假的近,特迷惑人,以为捡了大便宜,面上还行心里叫苦。
真的远,尽量别碰,有可能短期涨价,长期看来风险多多。
假的远,保持敏感,练一双火眼金睛,低价入场就是王道。
坑四
判断产品没概念,带着纯个人生活经验来判断
一、完全无视产品迭代
很多朋友,来重庆就几次,看了所谓核心区的一些盘就感觉把重庆看懂了,甚至就开始带货。
看过好产品的富人跟树老师说:“你们这么好的地段房子也就一般般嘛。”
没看过好产品普通人跟树老师说,“这么便宜还能在你们这么好的地段上车。”
问自己一个问题。
近五年重庆一线开发商修的好产品,有没有好好的看一看?真好好看过了,每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一样。
树老师先说自己的结论:重庆的产品迭代太快,投资实操需要随时更新。
图示:重庆新开发商的新产品
新一代房子对上一代的房子是全方位的碾压。
人都是眼球动物,喜欢漂亮的东西,喜欢舒服的东西。
对地段的共识是共识,对产品的共识也是共识。
当一个地段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人会退而求次到稍远地段(不是极端的远郊)再去找个更好的产品。
在可控的通勤范围内,人心是随着产品走的,房子回归到房子。这样的人多了,这样的产品,就会涨价。
特别对于富人,对于改善人群,他们对于产品的细节,都很挑剔,这是人性。
那你要跟他们的思路投资,肯定要很挑剔的找房。
二、一言难尽的老破大
重庆老破大的标准,可能比其他城市更新
一是重庆是个年轻的直辖市,城市化进程更晚。
在其他城市,05-09年的房子有可能还是香饽饽,在重庆,也被迫进入了老破大的大军。
老破大,很容易做大面积,低单价,杠杆做好了,往往能够小成本建仓不少面积,让不少人短期敢于大量融资,买入大量房子,然后以贷养贷,贷贷相传;等着这个城市来一次全面的暴击:只要月供能行,其他都是浮云。
但树老师想说:
算法再多,不涨,就是最大的风险。
树老师觉得,买老破大投资有三个不确定性:
融资具有不确定性
向银行的融资,不光是算法,还受阶段性政策影响;向个人的融资,也跟自己的整体状态也有关,房子不涨价,人脉也会影响。
生活具有不确定性
生活的花销变化,生活的突发事件,生活的各类关系,本质都需要钱去处理,不断的融资大概率让人高度紧张。
能不能处理是一回事。任何东西都是取舍,得到一些必然会失去一些。建仓xx平,有时候是一个数字。
股市关灯吃面,楼市坐地刷卡;冷暖自知。
流通具有不确定性
房子涨不涨另说,救命往往不是靠涨,而是能卖得出去,房子买得越烂,自然卖的时候每天都是一副胆结石表情。
三、放下助人情节
树老师遇到很多人,有一套自己完整的选筹逻辑,买了也不少,但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
我有时善意的提醒,往往吃一鼻子灰。
这里面甚至包括我的员工,劝是劝不了的,对于房产的感受,真是千人千味的,我的也并不一定对。
我觉得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多看房子,多看好房子。
这里面的底层逻辑是:当你的视野,格局,认知足够宽的时候,再把细节的东西装进来。
你就能够更辩证。
坑五
江景房是重灾区
不少朋友来重庆,树老师,你就给我找江景房!
我其实一听到这样的要求是有些排斥的,至少需要讲一个小时,才能给他建立一丁点江景房的基础框架。
直接说结论:
越是涨得好的江景房,对配套和产品的要求就越高。
烂房子+江景<2
好房子+江景≈2
好房子+好配套+江景>3
江景在第三个选项里面,溢价大增。
坑六
好行情去追高远郊土拍热区
土拍,是所有中介的鸡血针,一看到中介漫山遍野的吹土拍多少钱了,我内心是复杂的。
常见的说辞
“旁边的地价多少了,我房价才多少?”
“面粉价都赶过面包价了,面包能不涨吗?”
道理是道理,操作起来是另外一个事,
一、先说“旁边的地价高,我房价低,所以我是洼地,我能涨”这个论调。
有一种可能,是旁边的地价,也是虚高。
地价也会虚高?没错。
地价怎么就不会虚高?当ZF极力想引导开发商去投资xx板块时,当然会把这个版块的配套规划得足够好,ZF当然是好心。发展新区,有新的gdp增长点,利好所有人。
但是开发商行为是市场行为,一看到机会就会竞价,一竞价就会出现高溢价地块。地是卖出去了,高溢价房子当然也有机会顺理成章卖出去,但你高价接过来的房子,面临的是二手市场。
这个月开发商10000,下个月开发商13000,这不是涨3000,你二手卖得出去,才是涨3000。
下个周期内,如果一旦有政策风险,你不一定看得懂。
同理,追虚高地价旁边的那些二手,站岗风险一点不比新房小。
二、再说“面粉价赶上面包价了,面包能不涨吗?”这种论调。
图示:蛋糕里的爱马仕LADYM
这其实是偷换概念,底层逻辑是,哪怕就是面粉一样,做出来的成品是完全不一样的。
面粉,不仅能做成五星级酒店的高级糕点
面粉,也能做成路边摊的老面馒头
老面馒头没有什么溢价,高级糕点才有溢价。
所以只看地价不行,还要看成品。
不看这块地能做成什么样的产品,只看着旁边地价高了,就觉得周边的屌丝楼盘会鸡犬升天,这样往往掉坑里。
坑七
我家有亲戚是开发商的
树老师经常接到一些咨询,有时会神秘兮兮的说:“我朋友是开发商的,告诉我xx盘不错,有内部消息。”
树老师想在此做个说明:
一、开发商的视野,从来不是个人房产投资。
“开发商”擅长的:研判城市走势,调研土地市场,建立融资模型,框算工程成本,设计建造房子,落地工程细节,整合销售资源。
流程:拿地--借钱--造房--销售--回款
如果说这里面跟普通人的房产投资有指导关系的,就是对城市的研判和拿地,可以粗略理解为:看好这个片区。
但开发商的销售是一个系统营销行为,他的一手房好卖,不代表你买了会涨价。
二、开发商,是大概念
开发商里面有n个职能部门,每个工作人员只负责自己懂的那个部分,所以“开发商朋友”,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螺丝钉,各司其职,无可厚非。
也许内部会有一些信息,但基本限几类:
1.该楼盘内部购买折扣。
2.周边规划的确定性。
但是,这些规划,对楼盘未来价格影响大不大,楼盘以后表现如何,不好说。且了解的东西,仅限楼盘附近,甚至全公司上下都弥漫一种“我的盘全板块是最好的”气氛。
自己卖的东西,自己要先认可。你要不要跟着他一块认可?
三、投资的本质:挑新盘,挑二手。
最重要的就是:全城视野和微观分析
新盘:在全重庆的新盘里挑可以买的。而开发商,更多只对自己开发的盘和竞品盘了解,不一定具备全城视野。
二手:基本就更不用说了,就树老师了解,是不少开发商的盲区,全城性的二手调研,更是要大量一线市场的交易信息,中介明显有优势。
但中介也有局限,大都仅限自己负责那个板块,涨和不涨的板块区别大,你问那些不同的板块的中介,就像小马过河。
涨的,叨叨不绝,神采飞扬,暴富神话。
不涨的,吞吞吐吐,这好那好,卖出最好。
四、“开发商朋友”,当然也有不少赚钱的:
1.进对了开发商,卖的板块是好板块好价格,搭顺风车,买了自己公司的房,鸡犬升天。
2.当了开发商领导,内购内售先捡一波便宜。
有进对的,那肯定也有进错的,进错的,就算买了自己公司的房,自己的房也不涨,这种也大有人在,
有几个人天天盯呢?不容易的。
树老师结论:
开发商是开发商,朋友是朋友,房产投资是房产投资
坑八
城市一定是轮动的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逻辑,因为xx城市还没涨,所以xx城市不该涨。
过去百试不爽,成都应该比重庆先涨,一线城市应该比二线城市先涨。
咋一听好像特别有道理,但树老师要提示一下:
所有的轮动是市场反馈,市场越来越受制于政策
特别是房产进入下半场,楼市一城一策,很多城市限制性措施非常变态,不是说这些政策不能改,而是难改。
越严格的政策,越难松。
当初制定这么严的政策就是逼不得已,后面再去改政策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可能是ZZ风险,也可能是舆论风险;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投资,先看风险,没投的时候,先想着怎么退场。
总结
小阳春来临了,该卖的,该买的,都要支棱起来。
奉劝一些朋友,不要心存侥幸,没涨就是没涨,选错房不可怕,选错了不承认才可怕。
弃卒保车,壮士断腕至少还活着,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普通人买错房,影响的,不是买错的那套房本身,不涨只是账面的。
更多的是:
挫伤后续买房的信心。
几年资产规划的停滞。
短期变现改善的可能。
错失连续买对的机会。
就好比兜里有10块钱,预期投资增值为50块,它至少先要增值到20块。
一步错,步步难。
破罐子不能破摔,每一步,都要动起来。
最后,写了满篇投重庆的坑,其实我对重庆充满信心,重庆的经济基本面极其强悍。
不XG,还便宜。
这两个最关键的地方,直接决定:重庆是目前所有中国大城市里,投资容错性最高的城市,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