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名为“江西省南昌县住房保障中心关于欣光花园项目营销工作的函”截图在网络流传。网传工作函图片显示,南昌县住房保障中心发现汇仁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欣光花园项目2023年二季度房地产销售排名靠后,希望该项目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加大营销力度,压实营销责任,对销售不力的营销团队进行约谈、调整、解聘,并于2023年7月15日前提交销售整改措施。
图1:网传南昌县住房保障中心发函内容
02
舆情脉络及传播走势
图2:事件传播趋势图(8月14日0时至18日12时)
A.据网传文件内容,7月6日,南昌县住房保障中心就汇仁集团欣光花园项目的营销工作发函,督促其整改营销工作,提升销售业绩。
B.7月27日,南昌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2023年上半年南昌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大检查情况的通报》,汇仁欣光花园项目在抽查中被列为“较好工地”项目。
表1:各方主体回应内容
03
各方观点意见
(一)主流媒体观点
1.新闻报道
官方舆论场的报道内容以中性客观事实陈述为主,大多对事件核心主体进行了事件真实性的反复求证,未见明确的媒体观点意见表达。
表2:部分主流媒体原创报道列示
央广网的发声为本次事件奠定了主要基调,预计将会有更多媒体对本次事件表明立场态度,与此类似的观点倾向会在整体舆论场内进一步强化。
(1)认为住房保障中心职权越界
①央广网
《发函督促房企促销警惕权力“越界”伤企》
②南方日报
《“发函式”卖楼,要不得》
部分管理人员权力边界意识淡薄,对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没有清晰、准确的认知,这是非常糟糕的。无论是对企业指手画脚,还是强制公务员进村卖房,问题都出在这。
该做的不做、不该管的瞎管,南昌县住房保障中心此举对营商环境、市场信心造成不良影响,无疑才是真正给房地产销售拖后腿的那方。
③红星新闻
《快评丨发函敦促房企加大促销力度,权力行使不能想当然》
(2)客观分析动作背后释放的信号
①每日经济新闻
《房产早9点速评|前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5%;多城拟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阳光城8月16日正式摘牌退市》
(二)专业人士观点
1.房地产专业人士
(1)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
《江西南昌县一部门向汇仁集团项目发函:销售排名靠后,要加大力度丨焦点》
南昌县住房保障中心的这种做法,应该也是希望能够推动各项目销售顺畅、促进当地楼市回暖,不过能否起到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评估。
(2)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
《“汇仁肾宝”卖房卖不动,疑被发函点名批评》
《做药畅销的汇仁集团建房滞销,最新回应来了…》
这在过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确实非常罕见,属于非常典型的管控“拖后腿”现象。
2.法律业内人士
(1)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千秋
《一地住房保障中心发函称希望解聘销售不力售房团队,最新回应》
(2)北京市大禹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嘉伟
(三)网友观点
1.质疑住房保障中心行为越界
2.支持对营销活动管理的措施
04
舆情诱因
(二)疑似揠苗助长的形式主义引发反感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旧处于弱复苏周期,城市间市场分化局面明显。近期各地不断释出台政策维护楼市稳定,南昌县住房保障中心在发函内容中的表达,自述为“良好的出发点”被部分舆论解读成“为保自身业绩,无视实际情况揠苗助长”,简单直接的干预不能获得保障社会民生的认同,反而变为公众眼中的“形式主义”,最终招致反感声一片。
(三)前后回应口径不一刺激舆情发酵
(四)弱复苏大环境行业预期不佳
05
舆情状况与风险研判
民间普遍对此持负面倾向立场,认为政府方面“管太宽”,未能实际给老百姓谋取好处;也有部分声音持积极态度,认为此举有利于引导企业经营优化,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从涉事主体的情况来看,住房保障中心方面为此次事件中外界聚焦的核心,多数争议就其展开;整体舆论支持向涉事企业有所倾斜,未出现明显直接攻击情况,企业舆论承压相对较小。
06
启示与建议
由于回应不力,此次事件对当事主体自身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伤,被波及企业亦在此过程中承压,无形中对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修复产生了不利影响。在上述对事件进行整体回顾之后,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建议:
(一)提升舆情应对有序性与专业度
舆情得到有序恰当的处置,不仅可以推动发酵热度尽快平息,还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负面舆情为涉事主体带来的损伤。本次事件中,主体不尽一致的口径、模糊不清的表达,使得舆情被放大,风波持续。因此,建议企业日常树立业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舆情应对制度,保持对外发声机制有序;一旦形成社会热议舆情,快速组建舆情应对小组,有效引导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