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一旦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学重构等原因,房颤会越来越难以治疗,所以做好房颤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限制或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因为这类药中可能含有刺激物,易促发不规则心律,服用这类药物前应当询问医生或仔细阅读说明书。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药物可能有预防房颤发生的作用,这些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他汀类和n-3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减少心房心室的压力,减轻心房的纤维化,抗炎、抗氧化等作用预防房颤的发生。它们的作用已经在有些研究得到证实,但具体效果仍存在争议。
2.治疗中、治愈后应注意什么
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应注意什么胺碘酮治疗房颤是把双刃剑,长期服用胺碘酮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系统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和肝功能异常等多个系统或器官的副作用。胺碘酮长期服用要小剂量维持,服用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2~3个月复查心电图、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半年复查胸片。一旦发现副作用应减量或者停用。
房颤合并晕厥的患者应该注意什么一些房颤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晕厥发作,首先应尽可能查明晕厥的诱发原因,祛除病因。如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晕厥是因房颤持续过程中长间歇或房颤转复时长间歇所致,建议患者停用减慢心率的药物。房颤发作时尽量减少活动,有头晕症状出现时采取坐位或卧位防止晕厥导致摔伤。如果患者为转复时的长间歇所致晕厥,建议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如果房颤不再发作即不会发生晕厥。如果不适宜房颤手术或手术失败,可考虑置入心脏起搏器,在起搏器的保护下进行房颤药物治疗。如果为长间歇>5s引起晕厥可考虑置入起搏器。
老年房颤患者应注意什么研究数据表明,80岁老年人群的房颤患病率约为10%,85岁以上者的患病率则为18%左右。老年房颤患者往往伴有多个合并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通常需合用多种药物,并且对药物的代谢功能低下,所以治疗上更加困难。老年患者发生栓塞事件的可能性更高,但同时出血风险也较高,在服用华法林的过程中要经常监测,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另外老年患者对一些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往往更敏感,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测量血压和心率,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房颤的并发症是什么怎样治疗
脑卒中是最严重的房颤并发症。由于房颤患者的心房失去了有效收缩功能,难以将血液推入心室。这样血液就流连在心房内,血栓就有机会在心房内形成了。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在左心耳,即左心房的一个袋状结构。心房内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流动,就会导致外周血管的栓塞,如肠系膜动脉、肾动脉栓塞等,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脑血管栓塞和脑卒中。研究表明,由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占15%~20%。我国部分地区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
防治血栓形成的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研究表明,用华法林进行适当抗凝能使非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率减少约70%,死亡率减少26%。而阿司匹林仅能减少脑卒中发生率约26%,死亡率减少约10%。因此,在房颤患者,阿司匹林不能代替华法林。但因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受到很多食品和药物的影响,需要长期监测凝血指标,使得它的应用受到限制。目前,正处于研究并陆续上市有望代替华法林的新型抗凝药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服用这些药物无需监测凝血指标。此外,可以采取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植入左心耳封堵装置,防止左心耳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卒中风险。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应该服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呢答案是否定的。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栓塞发生的风险进行评分,高危患者服用华法林,低危患者可暂不服用。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栓塞病史、短暂脑缺血发作、年龄≥75岁;心力衰竭或中重度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40%)、高血压、糖尿病、女性、年龄65-74岁、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栓塞和脑卒中的风险越大。而低危患者则只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或不需用任何抗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