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我们说到(房颤故事丨确诊房颤后,为何还要做初步全面的筛查?),70岁的廖伯伯因为气促急性加重,前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过初步的全面筛查后,组织了慢阻肺亚专科、肺血管亚专科以及房颤中心多学科会诊,讨论结果认为房颤是引起廖伯伯这次气促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经我院房颤中心转到了心血管内科继续专科诊治。今天我们来谈谈廖伯伯房颤的综合诊治问题。
话说廖伯伯来到心血管内科之后,我院心血管内科的三大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以及胸痛中心”,以及神经内科“卒中中心”的专家们共同对廖伯伯的病情进行深入精准评估,制定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房颤综合治疗方案。
随后,与家属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家属接受了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建议,廖伯伯逐渐气促缓解,夜间也可以躺平睡,在住院后期已经能生活自理,不需要家属陪护,陪护他的家人也可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不久之后,廖伯伯康复出院,回到家中继续服药治疗,他的生活也回归到正常。
这是日常医疗工作中
十分熟悉的一个医疗过程
我们来看看医生和家属都忙了哪些事?
问题一:上面提到的四个中心是怎么回事?
上文提到了四个中心,包括房颤中心、心衰中心、胸痛中心以及卒中中心。这是国家在实施“健康中国2030”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更好的集中规范管理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心脑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是血管栓塞和心力衰竭;冠心病既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房颤发生血管栓塞事件的结局之一。
这些文字读起来可能有些费解,简言之,就是心房颤动涉及的疾病种类多而复杂,因此各位朋友一定要重视心房颤动的规范有序管理。
心房颤动的管理包括了如何预防血管栓塞事件,尤其是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还包括了如何预防心衰的进展,保护心功能;还包括仔细查找引起房颤的各项因素。
问题二:房颤综合治疗方案是千篇一律的吗?
每个患者都独具特性,从疾病、身体素质到性格喜好。因此,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房颤综合治疗方案,符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宗旨。
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就是想知道:生活上要注意什么,药物上怎么吃,需不需要做手术?
要回答这些问题,仍然离不开以下三步曲。
①详细的问诊,尽全力尽可能的收集以往所有病历资料;
②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比如量血压、看面色、听心肺,观脚肿等);
③精准制定检验检查方案。
有细心的朋友会问,上篇初诊时不是已经做了全面筛查吗?为什么还需要这“三步曲”呢?
请注意,初诊是初步的全面筛查,是围绕呼吸困难这个症状进行的。现在是深入的精准评估,是在明确房颤这个诊断之后,围绕房颤这个疾病进行的全身性评估。
比如我们要询问病史,患者是否喜欢吃扣肉?腌制品?炒菜的习惯?放盐很多?很喜欢吃海鲜?吸烟嗜酒?是否有房颤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等等;
问题三:综合治疗方案需要患者及家属做什么?
深入的精准评估就是为了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生活上要注意什么,药物上怎么吃,需不需要做手术?
关爱患者的家属们最想知道和迫切想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第一个问题,生活上要注意什么,我们作为家属能做些什么。
所以,房颤的综合治疗方案制定,对患者和家属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配合医护人员对病史的询问和追问。
有些情况下,部分患者和家属不理解,为什么治病要问那么多生活当中的细节呢?病历里面写的还不够吗?
举个简单的生活例子
酒精与房颤的关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第五条建议: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那么,是不是控制酒精摄入量在“合适”的范围内,对身体的危害就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利于养生呢?
从最新的国际学术研究报告中发现,酒精与健康的关联是复杂、利弊共存的。其中,饮酒是60种急性、慢性疾病的显著危险因素;然而,低剂量的酒精摄入却能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围绕房颤这个疾病继续对廖伯伯的生活喜好进行询问,目的就是围绕引发房颤的常见生活因素,对患者进行“盘问”,以便精准指导患者和家属应该要注意的生活事项。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南山学院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本站信息仅供您作为健康参考,请勿作为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