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详细介绍房颤症状,尤其是房颤的早期症状,房颤有什么表现?得了房颤会怎样?
房颤症状
典型症状:胸闷,脑缺氧,乏力,心悸,心跳加快,心慌,一般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2.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1)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2)心律不规则:第1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过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
(1)临床特点:
①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30~50岁,年龄范围为25~65岁。男女之比为4∶1。
②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③多数患者常经过几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2~15年。
(2)发作模式特点:
①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③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
(3)心电图特点:
②除心率减慢外,发作前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常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⑤迷走神经可使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缩短,并伴房内兴奋传导的减弱,因此不十分提前的房性期前收缩也可诱发心房颤动。
(4)治疗:
②心房起搏治疗:近年来主张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永久),因起搏治疗除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益处外,还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多选用AAI起搏器,伴有房室结功能不全或束支传导阻滞时,选用DDD起搏器。
(2)无年龄、性别差异。
(3)白天发作为主要特点,尤其易在早晨发作,常在情绪波动或运动中发作。
(4)发作时常伴有多尿、尿频症状。
(5)病史或动态心电图记录显示,在心房颤动发作前发生窦性心跳加快,可达90次/min以上。
(7)交感神经兴奋剂(如异丙肾上腺素等)可诱发其发作。
(8)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地高辛、ⅠA或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及胺碘酮等治疗。
(9)心房起搏治疗是无效的。
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点:
(1)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畸形的QRS波与前一个QRS波联律间期愈短,愈宽大畸形,且联律间期不固定。差异性传导的QRS波前面的R-R间期愈长愈容易出现畸形,即畸形QRS波群有长间歇、短联律间期规律。
(2)室内差异性传导时畸形的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型,V1导联多为三相型的QRS波群,QRS波的起始向量与正常下传者相同。室内差异性传导有时也可呈左束支阻滞型,此时V1导联的r波小于不伴差异性传导的r波。
(3)室内差异性传导时畸形QRS波无固定联律间期(配对间期),其后也无代偿间歇。
(4)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畸形,多在心室率较快的情况下出现,心室率减慢后消失。
(5)同一导联上可见不同程度的QRS波增宽及变形。
4.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1)发生率较高:显性预激综合征比隐性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
(3)临床特点:
①心室率很快:多呈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多为160~250次/min。
(4)心电图有下述几种表现:
①心房激动经房室结下传:QRS波的形态、时限均正常。这类心电图见于隐匿性旁路患者及显性旁路不应期较长者。
②心房激动大部或全部经旁路下传:各导联QRS波明显增快类似室性心动过速。
③心房激动经房室结及旁路下传多变:同一导联QRS波群宽度及时限不相等,R-R间期不等。
5.心房颤动揭示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是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旁路有前传能力,但在常规心电图中未能显现。发现这种病例只出现在心房颤动时,或在应用洋地黄治疗心房颤动时才出现,当心房颤动纠正,预激综合征也消失。
有人提出当出现上述情况伴有心力衰竭时的洋地黄应用问题。认为如平均心室率在60次/min以上,R-R间期即使超过1.5s,无洋地黄中毒的其他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可不停用洋地黄;如平均心室率<60次/min,又有较多长的R-R间歇,即使不是洋地黄中毒,也应慎用洋地黄(不用或停用)。
7.心房分离的孤立性心房颤动孤立性心房颤动(independentatrialfibrillation)极少见。当心房呈现分离状态(心房分离)时,心房肌有某一局限性部位呈心房颤动不能下传心室;而其他部位仍由窦房结控制能下传控制心室,心电图上在P-P之间可见孤立性心房颤动波,形成窦性心律伴孤立性心房颤动型心房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