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宅基地使用权权属转让继承纠纷典型案例(附裁判规则)

我国《继承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

可作为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进行继承

因此实际生活中常产生分歧和争议

最高法公布典型案例

1.楼基地转让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该转让协议无效,转让人应向受让人返还购买楼基地款——邹克友诉张守忠合同纠纷案

【本案要旨】楼基地所占土地性质系集体所有土地,且转让人取得该楼基地系基于原宅基地及房屋重新规划、拆迁后的补偿利益,其性质等同于宅基地。将该楼基地转让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违反了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院依法确认该转让协议无效,受让人不能取得涉案楼基地的使用权。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转让人应向受让人返还购买楼基地款。

转让人明知涉案楼基地依法不能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仍进行转让;作为日常生活大宗交易,受让人在未确认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即购买涉案楼基地,双方对于合同无效均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1.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违反规定将宅基地转让给城镇户口人员的行为无效——吴桂连、杨尚霖诉谢运珍、吴国铭、吴国宁宅基地使用权案

【本案要旨】在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有着特定的身份条件限制,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和处分权,任何人都不能非法买卖或者非法转让宅基地。具有农村户口才能取得宅基地,城镇人口则不可以。我国《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违反规定将宅基地转让给城镇户口人员的行为无效。对于无效合同,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该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双方在签订宅基地转让协议时均知该协议为无效协议,仍进行宅基地买卖,故双方当事人均有过错,应该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案号:(2011)防市民一终字第193号

审理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2.农村宅基地上共建房屋的,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能取得共建房屋分得份额的所有权——杨立志农村宅基地房屋产权归属纠纷上诉案

【本案要旨】农民与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宅基地上共建住宅时,往往约定房屋产权分配份额。但由于政策禁止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及地上房屋,共建人中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方能取得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另一方对房屋的权利则处于不确定状态。我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并未禁止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取得宅基地上房屋,因此,此类共建合同应认定合法有效,其应能取得共建房屋分得份额的所有权。

案号:(2009)通中民一终字第0087号

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1.宅基地转让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转让协议无效

我们认为,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允许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和抵押的条件尚不成熟。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和抵押的问题,现行法律和国家有关政策也采取了原则禁止的态度,《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得抵押。国务院1999年和2004年两个文件也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和农村的住宅。《物权法(草案)》也曾多次重申这一规定。《土地管理法》虽未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和抵押,但有关“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的规定,也反映出不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城镇居民转让的本意。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物权法研究小组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宅基地使用权取得、行使和转让

土地管理法和担保法对宅基地使用权做了规定。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担保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有关文件,多次强调农村居民建住宅要严格按照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依法取得宅基地。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收归集体所有。同时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胡康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出版)

3.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在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情形下,当事人仍应负如下几种民事责任:

(1)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而已接受该财产的当事人则有返还财产的义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任何合同关系存在,那么就应该让双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恢复到如同没有订立合同时的状态下的情形。而返还财产就是旨在使财产关系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况。所以不论接受财产的一方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不过返还财产主要适用于已经作出履行的情况,如果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开始履行,或者说财产尚未交付,就不应适用返还财产这一原则。

(2)折价补偿。返还财产为恢复原状的原则,但是在有的情况下,财产是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在此种情况下,为了达到恢复原状的目的,就应当折价补偿对方当事人。不能返还可分为法律上的不能返还和事实上的不能返还。

法律上的不能返还,主要是受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制。即当一方将受领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取得该项财产时在主观上没有过错,不知道或者没有责任知道该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善意第三人就可以不返还该原物,并且该原物也是不可替代的,此时,该当事人就不能返还财产,他就必须依该物在当时的市价折价补偿给另一方当事人。

事实上的不能,主要是指标的物灭失造成不能返还原物,并且原物又是不可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取得该财产的当事人应当依据该原物当时的市价进行折价补偿。

(3)赔偿损失。《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一般都会产生损害赔偿的责任。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凡是因合同的无效或者被撤销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主观上有故意或者过失的当事人都应当赔偿对方的财产损失。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3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胡康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出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一百五十三条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六十三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裁判规则

1.宅基地使用权本身不得单独转移且不能用于抵押、不能进行继承——陈少英、莫有成等诉莫枢、莫权继承纠纷案

裁判要旨: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将地上建筑物以出租、赠与、继承、遗赠的方式转移与他人,宅基地使用权也随之转移,但宅基地使用权本身不得单独转移且不能用于抵押,包括不能进行继承。

案号:(2014)肇中法审监民再字第2号

审理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2.以户为单位申请的宅基地使用权不能作为家庭成员个人财产进行继承——甲诉张某某、乙法定继承纠纷案

裁判要旨:宅基地是村民按户申请使用的,宅基地使用权属于该户内家庭成员共同共有,户内某个家庭成员死亡,并不必然导致户的消灭,宅基地使用权仍然是家庭共有财产而非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此外,户内家庭成员已退出该集体经济组织的,亦无权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审理法院: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人民法院

3.被继承人享有的宅基地上房屋已拆除的,继承人不能单独继承该宅基地使用权——韦富诉四合村委会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

裁判要旨:宅基地使用权归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依法继承宅基地上所建房屋,并因该房屋产权的合法转移,而享有房屋所在的宅基地使用权;但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单独继承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人,一旦将房屋拆除就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收回该宅基地。

司法观点

处理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具体办法

现实生活中在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上遇到的三种情况是:

1.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被继承人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

2.不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身为本集体组织成员的被继承人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

3.非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身为本集体组织成员的被继承人的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

(一)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被继承人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

此种情况下宅基地使用权并不发生继承。主要理由是: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家庭共有,而共同生活是构成家庭所必不可少的要件。继承人与被继承人是同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具有共同关系。而共同共有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因共同关系的产生而产生,因共同关系的消灭而消灭。宅基地使用权是家庭共同共有财产,与家庭关系密切相连。家庭个别成员死亡,并没有导致家庭关系的消亡,也就不会产生宅基地使用权的分割问题。也就是说,被继承人死亡前,宅基地使用权并非其个人财产;被继承人死亡后,家庭关系仍然存在,宅基地使用权仍归其他家庭成员共同拥有,并不发生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问题。

(二)不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身为本集体组织成员的被继承人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

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继承人对本集体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这种情况下无论宅基地上的房屋状况如何,都应准许继承。但是,继承人接受继承的,在其他条件未变的情况下,不得再另行申请宅基地。

第二种类型是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继承人对本集体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当宅基地上不存在房屋或房屋已经朽坏失去使用价值时,应当禁止继承。当宅基地上存在可有效使用的房屋时,宅基地使用权具有取得上的无偿性,若允许为本集体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人继承,将使其无端受益,导致所占有宅基地扩大,损害集体其他成员的利益,有违公平理念。

此外,《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而此种情形下的继承往往使得已有宅基地者又获得一处宅基地,直接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所确定的“一户一宅”原则,因此应当禁止。

(三)非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身为本集体组织成员的被继承人的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

此种情况下,不应当允许继承。主要理由是:宅基地使用权归属用益物权,尽管用益物权具有财产的性质应允许继承,但宅基地使用权是特殊的用益物权,是一项特殊的财产,其财产属性大为减弱,人身属性居于强势地位。其特殊性表现为:

第一,宅基地使用权具有无偿性。第二,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人身依附性。第三,宅基地使用权具有福利性。若允许宅基地使用权被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人继承,有违该权利设置的根本目的,有损村民的利益。

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动产具有稀缺性,同时基于国家对于农业用地的特殊重视与保护,村民的宅基地是相对受限的,必须予以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既保证农用地不被侵占,又能保证本集体成员“居者有其屋”。而允许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人对本集体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原规划和管理秩序的破坏。

一方面,集体之外的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占据意味着本集体所实际掌握的宅基地的减少,当村民需要申请宅基地而继承人不愿转让时,集体组织只好为村民另寻他所,尤其是本集体内的建设用地已严重不足时,这种矛盾会更加尖锐;另一方面,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继承人如果在本集体外拥有一处宅基地或住房,若允许其无偿取得本集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相较于需要宅基地的本集体成员,显然有违实质的公平。何况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明确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此种情形下的继承往往使已有宅基地者又获得一处宅基地,直接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所确定的“一户一宅”的原则。

(摘自《房地产纠纷裁判思路与规范指引》(上),韩延斌、王林清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出版)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正)

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十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THE END
1.房产继承纠纷如何处理,房产继承诉讼案例房屋继承纠纷诉讼 房产是很多人一辈子的心血,在农村,因为房产继承纠纷而大打出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骨肉亲情却反目成仇,实在不值。那么,发生房产继承纠纷该如何处理?房产继承诉讼案例有哪些呢?更多详情请阅读本专题了解。 房产继承纠纷如何解决,如何办理过户https://mip.66law.cn/topic2010/fwjcjfss/
2.遗产继承纠纷经典案例遗嘱继承纠纷案例北京遗产继承网杨志峥律师团队专注遗产继承服务领域12年。我们拥有丰富的遗产继承纠纷案例、遗嘱继承纠纷案例、房产继承纠纷案例、房屋继承纠纷案例等遗产继承纠纷真实案例。https://www.sdlvshi365.com/list-114/
3.遗产继承案例遗产继承纠纷案例成功案例北京继承律师网经典案例法律频道为您提供遗产继承案例、房产继承纠纷案例、股权继承纠纷案例、代为继承纠纷案例、婚假家庭继承法案例、转继承案例等继承案例法律知识,让您快速知晓遗产继承诉讼顺序怎么样的、遗产继承诉讼是什么、继承诉讼的方式有哪些以及继承诉讼律师免费咨询。如果您有继承诉讼相关问题可以在线咨询https://www.suewinjk.com/list-3/
4.遗产继承案例经典案例>遗产继承案例> 全部案例 房产纠纷案例 遗产继承案例 婚姻房产案例 其他案例 继承案例:父母去世后继承人擅自过户房产,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 案由:确认合同无效纠纷 代理阶段:一审(2016)京0102民初26052号 代理方:原告(刘×1、张×1、张×4) 案件结果:胜诉,被告张×3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被法院认定无效。 代理http://www.shuohenglaw.com/yichanjicheng
5.深圳房产纠纷哪家律所口碑好?道华房产律师经典案例排名前十道华房产律师|经典案例|排名前十 道华房产律师团 房产纠纷(诉讼/仲裁)实战专家 十五年专注大宗疑难房产法律服务 房产纠纷案件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商品房、二手房、土地、小产权房(绿本房、农民房、统建楼、历史遗留等)相关的买卖违约纠纷、房屋确权、离婚分割、遗产继承、分家析产、拆迁补偿等纠纷类型,房产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5028535
6.房产继承纠纷案律师李娜代理法定继承纠纷案,二审发回重审韩x育不服,便委托律师李娜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发回重审。 近日,针对韩x育与唐x、石x、韩x红、韩x东因分家析产、法定继承纠纷一案,北京市某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撤销一审,发回原院重审。 02 本案依据的法律条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http://www.yingtailaw.com/case-info.php?classID=1&id=295
7.胜诉案例重组家庭继承纠纷案,胜诉!房产资讯胜诉案例:北京继承纠纷案 办案律师:王玉臣律师、许媛玥律师 判决结果:胜诉 01 案情简介 我方当事人与对方两位当事人为继母子关系,我方当事人丈夫去世后,二人提起诉讼,主张我方当事人与被继承人生前居住的房屋应由其二人继承全部份额,主要理由是被继承人退伍后可以进京安置是因为被继承人当时没有和二人的亲生母亲离婚https://guyuan.news.fang.com/open/49771081.html
8.遗嘱继承上海遗产继承上海房产遗嘱律师上海家理律师事务所为您提供专业的遗嘱继承服务。了解并解决遗嘱继承、离婚子女继承、房屋遗产继承、遗产继承顺序等遗产继承纠纷。https://sh.jialilvshi.com/yewu/yzjc
9.北京离婚律师婚姻诉讼律师房产财产纠纷遗产继承咨询【北京离婚律师-沈晶律师13520174402】是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也是专业办理北京离婚诉讼、离婚财产如何分割、房产财产纠纷、遗产继承、财产继承等相关案件的婚姻律师。http://bj.sj-lawyer.com/
10.家庭纠纷房产继承法注意事项及案例分析如果姐姐们与先生的妻子进行协商处理,合法要求很可能会被接受,而且这样做也不会损害彼此关系。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庭纠纷房产继承法在解决亲属之间的纠纷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法律规定,合理分配遗产,维护家庭和谐。https://www.jiwu.com/baike/101033.html
11.上海房产纠纷律师房屋拆迁律师咨询免费上海富誉律师事务所是十佳精英律师团队!业务范围包括:上海动迁律师、拆迁律师、房产纠纷分割、房产律师免费咨询、遗产继承律师、民事纠纷、刑事诉讼、行政纠纷。现有200多家常年法律顾问单位,60多位专业上海律师团队,自成立之日起已完成10000多胜诉案例。https://market.fuyulawfirm.com/
12.常见的家庭房产纠纷案例都有哪些?导读:常见的家庭房产纠纷案例有落户不等于同住,只有同住人才有权利参与房屋的处置,周老太孙女的户口虽在,但事实上并不住在一起,她就没有权利干预房屋的处置。打理不等于共有,继承不是占有。 对于置业者来说签下房屋买卖协议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如果在房屋购买前后不注意细节处理的话很容易在日后自身房产纠纷事端。房https://www.64365.com/zs/797960.aspx
13.物权法房产纠纷案例律师普法物权法房产纠纷案例 普法内容 物权法房产纠纷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买卖房屋可以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https://www.110ask.com/tuwen/6234171615706091321.html
14.深圳建设工程房产小产权专业知名律师事务所工程欠款道华房产与工程律师团,立足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强大的本土资源优势,深耕房产与工程法律服务领域十五年,专注解决各类大宗疑难房产与工程纠纷,践行成为房产与工程纠纷领域实战专家。 团队成功代理涵盖土地交易、房地产开发、总分包工程、转分包工程造价结算、巨额工https://www.daohualaw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