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全力保障在建房地产项目按时保质交付
3、分红不合新规,1000多家公司将被ST?求证:不实
5、知名影视巨头宣告破产,账户仅剩371元
6、知名早教机构跑路,背后职业闭店人产业链浮出水面
7、以色列证券交易所:预计市场不会发生巨额赎回行为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4月13日至14日在郑州调研房地产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何立峰强调,要进一步认识做好房地产工作的重要性,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对符合“白名单”要求的合规房地产项目要积极给予资金支持,做到“应贷尽贷”,保障项目按时建成交付,切实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稳定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何立峰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抓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抓紧解决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实的堵点卡点,加强在建项目监管,保障项目融资,确保建设质量和按时交付。要健全合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能进尽进”。对纳入“白名单”的项目,金融机构要优化贷款审批和发放流程,加快放款速度,支持项目建设竣工。对暂不符合“白名单”要求的项目,抓紧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开发贷款和预售房款,要优化账户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封闭运行,严防违规挪用。
2、天津市委金融工作会议:积极探索化解债务、盘活资产有效路径和方法
天津市市委金融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要求,有力有效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深入落实中央一揽子政策,用好金融市场活水,积极探索化解债务、盘活资产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优化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分类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转型,强化财政收支精细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2、分红不合新规,1000多家公司将被ST?求证:不实
据中证金牛座,部分市场人士称“A股将有1000多家公司将因分红金额低而被ST”。结合新规以及专业人士采访进行测算发现,前述分析方法和结论存在错误,预计有80多家公司会触及ST标准。此外,考虑到目前年报披露尚未结束,且规则2025年才首次适用,预计会促进公司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增强投资者回报,实际影响家数更少。
4、A股公司投资净收益下滑13%,有两成出现亏损
据第一财经,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上市公司普遍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有些热衷购买现金理财,有的则喜好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导致各家的投资收益差别巨大。整体来看,已发布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2023年投资净收益同比上年下滑。截至4月13日晚,有1558家披露2023年投资净收益情况,合计金额为9589.5亿元,同比下滑12.8%,其中298家投资净收益出现亏损,占比约两成,部分公司是因炒股亏损。
1、“币圈”再度巨震,比特币一度跌破6万美元/枚
“币圈”4月14日再现巨震,比特币一度跌破60000美元/枚。在金融市场动荡和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比特币等风险资产遭到抛售。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将于4月20日左右迎来“减半”,减半是指将比特币挖矿奖励减半以限制供应。
2、以色列证券交易所:预计市场不会发生巨额赎回行为
以色列证券交易所预计,市场不会发生巨额赎回行为。此前,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
3、美英对俄罗斯金属实施制裁,限制铜、铝、镍交易
据第一财经,美国和英国宣布对俄罗斯铝、铜和镍实施新的交易限制。新规定禁止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接受俄罗斯新生产的金属铝、铜和镍,4月13日及之后生产的俄罗斯铝、铜和镍都属于被禁之列。此外,美国还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这三种金属。
1、央行在江苏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
央行在江苏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要求在苏金融机构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推动银行卡受理改造、完善现金使用环境、优化移动支付和账户服务,不断丰富支付服务供给,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
2、基金信披频现“乌龙”,年内约30家“出错”
基金信披频现“乌龙”。近期陆续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部分产品中年报内容更正信息,行业内掀起一场年报更正风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390多条涉及内容更正的公告发布,覆盖约30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50只产品。这些公告涉及的问题类型多样,数字错误、文字错误、遗漏重要信息为常见的三种类型。业内人士指出,信披是保障公募基金公开透明的基石,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重要手段,需要得到更多重视。
3、业绩分化严重,这些次新基金“生逢其时”
5、又有中小银行被收购
村镇银行改革化险持续推进,又有中小银行被收购。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信息显示,恒丰银行已获准收购重庆江北恒丰村镇银行并设立恒丰银行重庆大石坝支行。
1、大手笔买金只为洗钱!警方提示风险
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表示,近日警方连续打掉多个电诈黑灰产团伙,查获嫌疑人15名。据了解,这帮嫌疑人团伙通过购买投资金条,组织“卡农”到柜台、ATM机取现,正是犯罪分子转移电信诈骗涉案款惯用手段。
2、知名早教机构跑路,背后职业闭店人产业链浮出水面
3、“铜博士”飙涨,引发市场对通胀担忧
今年以来,铜价涨幅已超10%,锌、镍涨幅均超过5%,铝价涨近4%,锡价则飙涨26%,再度引发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机构几乎一致看多铜价,有机构甚至喊出铜的牛市行情将持续3年,看涨至12000美元。
4、知名影视巨头宣告破产!账户仅剩371元
5、焦炭4月上旬环比下跌5.6%报1684.3元/吨,创纪录新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上旬,焦炭(准一级冶金焦)流通领域价格环比下跌5.6%,报1684.3元/吨,创纪录新低。
7、可可豆变成“金豆豆”,可可期货价格再创新高
可可豆变成“金豆豆”,可可期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可可豆成本飙升136%。2024年4月12日,纽约市场可可期货收盘价格为10475美元/吨,而一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3000美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