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财宏观论坛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查建国陈炼通讯员张送萍)11月18日,2023上财宏观论坛在沪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3-2024)》,围绕“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复苏”这一主题,分析了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复苏现状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机遇与应对,并就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劳动力市场、地缘政治、国际金融市场等内容进行了专题分析。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智库、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
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王永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美国范德堡大学AndrewandJenniferHoine讲席教授黄晓东,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软库中华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琪等嘉宾出席论坛。
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刘元春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聚焦“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复苏”主题,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走势进行研判,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课题进行分析,非常有意义和价值。他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展望明年,预计我国经济将进一步企稳回升,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上财宏观团队坚持发布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至今已有15个年头。团队以数据为支撑、以热点问题为落脚点,着眼于中国中长期学理逻辑研究和发展,致力于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他表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财经院校的领头羊,上财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主动谋划担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战略布局,重点推进应用经济学一体两翼建设,推进全校全面改革,实现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增泉主持。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宏观项目的专家,校内师生代表,校友代表,媒体记者等近150人线下参会,多家直播平台近7万人在线观看。
张军、余永定、祝宝良、黄晓东、刘元春5位嘉宾先后作主旨演讲。张军的主旨演讲主题为“我们的宏观经济表现到底是个什么现象?”。他表示,以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概念框架来观察,中国经济的宏观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因为即便看上去短期里经济表现显得低迷,但中国经济从来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与萧条。他认为这种不典型的宏观现象需要寻找新的分析框架。在他看来,中国经济这些年最重要的宏观现象是GDP增速在温和放缓。这一现象反映了生产率持续放缓的趋势。与过去不同的是,目前国内生产率放缓的现象已持续太久,出现了“长尾”现象。这不仅说明我们面临的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也表明,由于资本错配和国有部门的扩张,未来投资机会的形成可能受到了现有政策的严重制约。这可能是中国今天经济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张军进一步提出,生产率放缓目前是全球性现象,但中国的生产率放缓有自己的特征与原因。由于中国的投资体系过于依赖于行政分割,造成受鼓励的投资机会总是过度进入,从而产能积累往往过多。而生产率放缓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长期产能积累过多造成的。这是典型的脉冲现象,任何领域只要有可投资的机会,在中国的投资体制之下,总会出现过度的进入,导致开始时生产力快速提升,但很快会进入到平台期,最后突然出现放缓。他认为,在生产率出现持续放缓的趋势下,继续增加公共资本支出来刺激投资需求的扩张只会恶化投资回报率,加快生产率的放缓。在谈到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他表示,中国正处于发展战略转换的关键时期。中国长期以来实施出口促进的战略,相比于新加坡、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目前人均海外直接投资水平较低。未来中国需要通过更多的海外直接投资来输出产能,进而才可能逆转投资回报率恶化的趋势,产能输出也有助于创造国内更好的新的投资机会,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出口促进转向进口促进战略,会不断矫正国内要素价格的扭曲,从而诱导更多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提高国内的消费需求能力,再平衡国内的消费和投资。
努力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致辞并做主题发言主办方供图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增泉主持论坛主办方供图
上海财经大学宏观团队成员,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林立国代表团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3-2024)》主办方供图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做主题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做主题发言主办方供图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做主题发言主办方供图
美国范德堡大学AndrewandJenniferHoine讲席教授黄晓东做主题发言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