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定调2024年房地产方向:未提“房住不炒”,发展和安全两手抓,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每日经济新闻|2024-03-1416:58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2024年,李强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积极信号,较高的GDP增长目标或意味着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加力,房地产政策也有望继续发力,推动供求关系尽快达到新的均衡,进而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是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这一框架下进行的。
李强强调,要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2024年要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房地产要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手抓的工作”,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体现了“以进促稳”的工作导向。客观来看,房地产风险依然较大,相较于此前的发展长效机制、管理长效机制,此次提及“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意味着今年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会有大招,且有一些制度性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房地产领域的风险点有可能波及全行业和稳健经营的企业。”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必须将一个个风险点,特别是房企债务违约风险有序处置,包括企业自救、债务重组、收并购、破产清算等,避免风险无序蔓延导致爆发系统性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延续了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在2023年11月中旬,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召开座谈会,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对正常经营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此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再次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重要要求。
“预计各地融资协调机制将加快建立,推动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资金落地,改善企业流动性的同时,稳定购房者预期。”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
李宇嘉则认为,新模式、基础性制度、管理机制等都是新提法,都是从源头上的模式、制度和机制入手,而不是就问题解决问题。这意味着,当前稳定房地产及控制行业风险蔓延,仅仅靠融资支持、需求端刺激等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靠长效机制。
这个长效机制,就是行业的新模式,即顺应新型城镇化过程中,3亿-4亿新市民、年轻人、工薪阶层、人才群体等对于低成本、配套好、区位好的租赁住房和产权住房的需求,打造出新的供给模式。
对于2024年房地产政策的判断,李宇嘉表示,一方面重点在打造新模式、基础性制度,解决结构性住房需求,以激活内需潜力;另一方面要解决房企常态化融资需求,防范风险蔓延,避免行业大起大落。
“房住不炒”是过去几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思路。
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此后的2020年、2021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提及这个关键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与2019年、2023年一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房住不炒”,李宇嘉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市场预期已经比较悲观了,再提“房住不炒”,会进一步打压市场预期,对稳定房企资金链、避免债务风险蔓延不利;另一方面,当前各地销售数据显示,投资需求已经退潮,再提意义不大。
“但不提不意味着就可以炒了。”李宇嘉表示,落实“房住不炒”,在于搭建新模式、新制度的“立”,即以保障性住房为核心的“人房地钱”联动。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也是近年来在各大官方会议、政策文件中被频繁提及的。各地也通过松绑限购、限贷、限售以及降首付比例、降房贷利率、住房公积金支持、购房补贴等手段,支持我国居民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住房消费复苏。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从当前监测的数据来看,多个城市利率均出现了轻微变化。但当前购房是收入稳定问题,叠加人口结构问题,依然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整体看,当下房地产市场需要购房者恢复信心,部分三四线城市依然处于调整中,未来房地产市场依然期待更多有利政策出台。”
陈文静也表示,对于需求端政策,预计各地将最大限度发挥调控自主性,因城施策、因需施策,一线城市有望继续优化限购政策,二线城市或全面放开限购,核心城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依然具备空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也有助于稳投资、稳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