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真要来了?财政部确定将“这样”征收头条热点

举国上下为何都这么关心房产税政策的出台?原因我们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一方面,作为中国楼市调控的“保留大招”,房产税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在过去这些年房价一路高歌猛涨,市场投资炒作成风,很多城市的房价涨幅远远甩开了居民的工资增幅,数以亿计的民众买房难度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大家都盼望着房产税能早日出台。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唯有房产税出台房价才能真正“应声而跌”,炒房投机客才能被彻底“打趴下”,买房才会变得更容易;

另一方面,房产税是住房持有环节征税,它的出台将关乎城镇至少8亿居民的“钱袋子”,更会彻底颠覆我国“住房持有成本为0”的原有格局。换言之,房产税的开征将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起到翻天覆地的重要作用,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楼市未来房价、房租的走势。

从过去这些年有关“房产税开征”的各类新闻放出后市场的反应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房产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起到了“未开征先震慑”的重要作用了。

此话该怎么理解?就是每一次当媒体放出“房产税将要开征”的消息后,市场就会有巨大震荡——很多人担心房产税开征持房成本会大幅增加,进而导致房价大幅下滑,所以只要有这类消息爆出,一些投资炒房客就会“坐不住”抛售手中的房产。拿今年6月份来说,当时有媒体报道“2020年7月份房产税试点将率先从一二线城市开始”,于是很多一二线城市就迎来了一股“抛房潮”:合肥、济南、南京、杭州、重庆、成都、青岛等二十多个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200%。

房产税到底要不要开征?一直以来反对声音颇多。此前有人大教授和经济学专家都公开发言称,“找不到开征房产税的理由,如果仅仅是出于调节房价的角度来看,大可不必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调节。”言外之意房产税的出台无理论依据,也无现实意义。

房产税真要来了?答案是否定的,2021年出台更不现实,因为房产税目前连立法工作都没有完成。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发布“房产税要来了”的消息,事实证明很多人不过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

其次,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张启迪也认为,十四五期间房地产税落地是大概率事件。考虑到2021年以后中国经济将逐渐趋于稳定,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治理,配合宏观经济政策的对冲以及房产税征收机制的过渡性设计,房产税在2021-2022年完成立法、2023-2024年落地是有可能出现的。他直言,“目前房产税的征收已基本不存在技术层面的障碍。”

再者,社科院在此前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楼市调控:迎来曙光再出发》中也明确提到,在一些热点城市和炒房屡禁不止的城市率先加快试点开征房地产税,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开征房地产税。由此可见,社科院对于房产税开征的态度也是“越早越好”。

事实上,我们也不止一次强调过,房产税开征的诸多条件其实真的都已经具备了:1、现在是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时期,这个出台房产税不会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机会难得;2、不动产登记联网早已于一年前实现;3、绝大多数城市房地产已从增量市场过渡到存量市场,而且供大于求局面已经形成;4、全民对于出台房产税都抱有很高的热情,而且民意上非常支持。

过去两三年,也有很多专家给出征税的具体实施方案建议:孟晓苏认为,应该见房就收,见证就退,从小产权房开始,税率可以高一点;黄奇帆认为,房产税税基超过3%,就会没有人炒房;财政部税政研究室主任张学诞提出,人均免征的面积控制在40到60平米,税率介于0.2%到1.2%之间,是较为合理的。

过去大家一直都非常关心征税是按照购买价格还是市场价,这一次财政部给出了明确“答案”: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什么意思?就是未来征税全部按照市场评估价。打个比方,2000年时,购买一套房子可能只花了1万元,到2025年这套房子市场评估价是1000万,那最后还是按照1000万的市场评估价来交税。既然靠房产升值赚钱了,当然也要按照房产增值的价格来交税,所以这是非常合理的。

THE END
1.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网站政策文件国家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2024-09-20 四部门关于2024年度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要2024-09-16 自然资源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中矿产品销售收入计算有关问2024-09-14 https://jiangsu.chinatax.gov.cn/col/col22178/?uid=31591&pageNum=-8
2.2020年9月房产税新规房产新规2020正式实施房产税*消息2020征收标准 房产税的征收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房产余值征税的,叫做“从价计征”;另外一种是按照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叫做“从租计征”。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年*1.2%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https://www.qizuang.com/baike/23520.html
3.最新房产税征收标准是什么税率是多少的对于控制房价有没有作用抑制作用很难说,很怀疑会转嫁到买方头上。而且对于房产税如何征收,各地的标准http://qd.17house.com/goufangshuifei/0bee0b49c59b1ec0403eab13840dcd1d.html
4.上海个人房产税1月28日起征收?权威回应来了近日,诸如题为“官宣!上海个人房产税来了!1月28日开始执行!”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广为传播。 这几则消息都提及,1月11日,上海市财政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本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若干问题的通知》(沪财发〔2020〕18号)(下文简称“《通知》”),该通知自2021年1月28日起执行。 https://m.gmw.cn/2021-01/30/content_1302080487.htm
5.2020年房产税征收的范围有哪些?麻烦具体说说其他房产税如何征收一向是大众关注的焦点,目前全国就重庆、上海试点了房产税,深圳、南京、杭州等地虽有传闻,但地方暂未正式出台文件。2015年房产税征收城市大概会有哪些呢上海、重庆房产税是如何征收的。房产税征收标准从价或从租两种情况(1)从价计征的,其计税依据为房产原值一次减去10%--30%后的余值;(2)从租计征的https://ask.m.zx123.cn/show-4328531.html
6.南京房产证税率收费标准律师普法购房人房产证契税征收额度以当地政策为准,了解南京房产证契税,购房者买房时而不至于毫无思绪。房产证契税还是要根据不同城市而有所改变,但是波动不是很大。如购买新房,需缴纳契税:90平米以下需交总价1%,9https://www.110ask.com/tuwen/3643444320011269058.html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产税有关减免税政策的通知(通用12篇)废止第十八条关于对微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房产“可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期限内暂免征收房产税”和第二十条“企业停产、撤销后,对他们原有的房产闲置不用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批准可暂不征收房产税”的规定。 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e7o10.html
8.GitHubludics/kkndme尽管流氓无产者和无知群众的呼声很高,然而房产税征收一旦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变的不得人心,征收难度非常之大,实际效果难以预知。 也就是说zf没有底。而如果房产税征收效果不佳,dfzf卖地收入再受到巨大影响,那就真正是得不偿失了。 就会变成赔了夫人又折兵。 https://github.com/ludics/kkndme_tianya
9.南京房产税如何征收标准2024年南京房产税如何征收标准2024年现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比较火爆,房屋买卖数量依然很大,很多楼盘前都能看到买房人的身影,而他们买房的原因可能是投资、也可能是居住等,在买卖房屋过错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房屋买卖交易中,发生纠纷的概率着实不小,最常见的就是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发生纠纷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https://www.64365.com/special/njfcsrhzsbz2017n/
10.政策改革范文12篇(全文)4. 房产税未建立有效的税源监控体系 当前房产税征收基本是采用自行申报方式, 由于申报人存在机会主义与申报人、税务机关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申报不及时、申报额不足等问题非常突出。这些现象主要归因于税务机关未建立有效的税源监控体系, 如房产所有者信息、房产价值、房屋出租等为信息主体的房产信息系统。由于房产信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f9sxt35.html
11.中国房地产政策全解密:历史规律各地现状与未来预测研习社房产税作为一个新税种,属于地方税,开始征收前通常需要经过起草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再次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付诸实施七个阶段。目前房地产税草案已经完成,正在财政体系内部征求意见,预计2019年将会公开征求意见,最快可能于今年年底提请人大审议。但考虑到https://www.meipian.cn/1zyl53m5
12.南京房产税收费标准2023年2023年南京房产税收费标准 最新政策 根据2023年最新的南京房产契税政策,具体标准如下: 一、个人购买普通住房 购买的住房是家庭名下唯一住房且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二、购买第二套住房 https://www.jiwu.com/baike/5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