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不懂,为孩子好不是要为他们做决定,而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父母可以给孩子引导,可以给孩子建议,但是永远不要自以为是地为孩子做决定。
虽说父母不该过多为孩子做决定,但是建设性的意见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俗话说的好,老人家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还多,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很多父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给子女意见和建议,而是强制性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语言往往会让孩子觉得难以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的经验丰富,但在和子女交流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子女的感受。同样的,子女也难以理解父母的苦心。这就容易造成“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境地。父母的做法可能欠妥,但是儿女的想法也未必正确。所以,双方缺少的还是理解和沟通。
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当你和孩子有一个良性的关系时,你们的沟通才会有效。否则,对孩子的沟通会变得毫无意义,不仅会招孩子的厌烦,也会伤害到自己。
当孩子跟你说话时,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听孩子说。即使手头的事情必须处理,也要告诉孩子稍等一会,并在合适的时候认真倾听。
孩子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是家长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不一定要同意孩子的观念,但是要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权利。因为生而平等,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和孩子沟通时,要克服心不在焉的情绪。家长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和背景知识有限,孩子懂得的一定比家长多。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给孩子耐心和尊重,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语,听孩子说完,并且认真回应。
家长们不妨效仿老人,用温柔、建议性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很多孩子喜欢和爷爷奶奶们相处,因为老人身上都有一股温柔感吸引孩子。家长们可以多用温柔的语气与孩子沟通,结果会出乎意料。
当孩子主动接近父母时,家长要面带微笑地对待,这样孩子才能与父母维持良好的关系和沟通。孩子也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即使在忙碌中,家长们也应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听孩子的诉说。不要用敷衍的回答来应付孩子。即使是孩子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也请给孩子一个微笑,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
父母也应让孩子知道,面带微笑最易被欢迎。微笑在外观上给人以美感愉悦,并唤起对方友好热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