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建华夫妇,300亿,44岁,排名49名。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去年在排第二,今年就苏州第一了。恒力集团拥有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工厂、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
2、沈文荣,220亿,69岁,排名87名。沙钢集团创始人,被业界称为“钢铁沙皇”,2014年卸任沙钢集团总裁,只担任董事局主席一职。沙钢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连续7年入围世界500强榜单。
3、朱兴良家族,180亿,56岁,排名120名。金螳螂集团创始人,董事、实际控制人。2006年,金螳螂成为中国建筑装修业第一股,此后担负了鸟巢、国家博物馆等标志性场馆的装修业务。2013年,朱兴良家族以189亿元的身家位居江苏首富。后朱兴良因涉案被检察机关批准执行逮捕,目前已取保候审。
4、倪祖根家族,175亿,58岁,排名129名。莱克电气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莱克电气成立于1994年,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5、崔根良父子,175亿,57岁,排名167名。亨通集团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亨通集团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线缆行业首家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已拥有全资或控股的生产研发型子公司18家。
6、缪汉根,140亿,50岁,排名188名。盛虹集团董事长。1992年,由一家村办印染厂起家,如今盛虹集团是全国纺织印染行业的龙头企业,总资产近100亿元的产业集团。
7、王友林家族,120亿,52岁,排名243名。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力电梯具有年产8000台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和电梯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国内第一个冠以电梯称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8、袁富根家族,110亿,65岁,排名277名。苏州东山钣金有限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连续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技术进步先进工作者、苏州市十佳民营企业家。其一手创办的东山钣金,已成为国家精密钣金与压铸行业的龙头企业,钣金加工技术已处于国内前列。
9、沈小平家族,100亿,52岁,排名305名。通鼎集团董事长。通鼎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通信光缆、通信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并涉足房地产、金融等多元领域的国家级企业集团。
10、汝继勇家族,90亿,42岁,排名358名。2000年11月,创立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2004年9月,担任德尔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德尔集团主要是做木地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陈建华:谦谦君子,为人平和
和陈建华接触过的人,大都对他有一种“矛盾”的印象。一方面,他是一个谦谦君子,为人平和,即便贵为苏州“首富”,陈建华夫妻仍与父母同住在吴江厂区旧办公大楼的顶楼住家,至今也没有雇个家政人员照顾家庭;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狂人,无论是创业之初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收购国有资产的豪举,还是后来宣称“盖厂就盖到世界最大”的“狂言”,都透着一股子疯劲。
沈文荣:享受创造财富的过程
被誉为“财富英雄”的沈文荣,对于“财富”他概括为一句话:“享受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享受创造财富的结果。”他说,创造财富的过程非常重要,通过创造财富,可以改变一大部分人的生活,为社会创造财富动力是无限的。真正的财富不是资产的累积,因为这只是过去形成的财富,如果没有新的推动力和创业精神,那么得到的财富也会失去;对于沙钢来说,真正的财富是已经形成的一支有创造力的、勤奋努力的、管理创新的领导团队和一支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不为名利的职工队伍,这是沙钢最大的财富。
崔根良:30多年前是一名空军地勤通信兵
从30多年前的一名空军地勤通信兵,到20多年前的线缆行业弄潮儿,再到如今国内线缆行业独树一帜的领军人物,崔根良的成长履历,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1981年,崔根良从部队复员,回到老家吴江七都。机修工、出纳员、销售员、厂长……在当地乡镇企业摸爬滚打了10年后,1991年,崔根良临危受命,接手负债上百万、濒临倒闭的小农具厂。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崔根良甩开膀子大干一番,让企业在3年内实现了“三级跳”。到1995年,亨通通信电缆产销量已跃居全国同行第一……
缪汉根:当年高考落榜
1983年,高中毕业赋闲在家的缪汉根,进入村里的丝织厂,当了一名工人。拿着每月30多元的工资,开始了自己的“纺织人生”。
摸爬滚打9年后,缪汉根接手了村办企业盛虹砂洗厂,并带着工厂一天天壮大。脚跟站稳后,缪汉根又顺势“小鱼吃大鱼”实施整合并购。1999年下半年,盛虹并购的企业全部实现盈利,集团旗下印染厂达6家……
缪汉根常说,盛虹好比一棵大树,与员工、客户和社会共同组成了“森林”,只有“森林”茂盛了,才能为参天大树的成长创造条件。员工人数从100人增加到3万多人,企业资产从100万元增长到400亿元,20多年来,缪汉根带领盛虹缔造了纺织行业的一个传奇故事。缪汉根庆幸自己当年没有沉沦于高考落榜后的消极,而是以平常心对待成败得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人生之路。
高德康: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
作为全球最大羽绒服装企业的掌门人,高德康坚信:“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而是看你善待过多少人!”他常说:“我们每个人不论高低贵贱,都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就是爱心。有时候,只要你伸一伸手,别人的难关也就过去了。而当你付出爱心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个世界会因你而变得更加美好。”
沈小平:从退伍军人到苏州首善
总部在吴江盛泽镇的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小平,2013年以2310万元成为苏州首善,列《2013胡润慈善榜》第60名。据了解,沈小平捐赠主要投向大学教育、大学校园建设、大学奖学金、中学教育。
沈小平是土生土长的吴江八都人。1981年,18岁的他赴浙江舟山当兵。退伍回到家乡,当上了一名驾驶员。20世纪80年代末,他从一名驾驶员转为开车跑运输,那时起他和电缆结了缘。1993年,他开始从事电缆销售,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1999年,他创建通鼎集团。短短十几年,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每年以多于行业平均数2倍的速度快马奔驰,成为中国光电缆行业最具研发实力和规模生产能力的优秀企业。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从苏州富豪发家史可以看出,多数的富豪原始积累源自“苏南模式”的破灭,通过改制、转制等方式获得最初的财富,然后通过过人的眼光和胆识,急速扩张自己的财富。
改制:国有企业改制经营者持大股
关于“苏南模式”,在苏州老一辈人心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或许可以体现当年“苏南模式”的辉煌,比如:长城电扇、孔雀电视机、香雪海电冰箱、春花吸尘器虎丘牌相机,这些都是苏州本土乡镇企业的标志性产品。
90年代后期,“苏南模式”无奈衰落,乡镇工业由于产权不明、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纷纷濒临破产,改制势在必行。由此,通过改制而持得大股的国企经营者,纷纷登上舞台,其中最明显的便是沙钢集团董事长盛文荣以及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
转制:乡镇村办企业被私人购买
随着“苏南模式”的衰落,期间纷纷产生的中小型企业,规模和资产达不到改制的标准,于是就卖给了私人。集体企业变成民营企业,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当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
这中间,以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和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为代表,他们都以极大的魄力,抓住历史的机遇,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资本原始积累=国有资产流失
改制也好,专制也好,这中间隐含着大家讳莫如深的话题:比如寻租,比如国有资产流失。
撇开人们所说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原罪,苏州的这些个富豪,不能不说都高瞻远瞩,在历史的进程中,独具慧眼,抓住机遇,再通过自身拼搏奋斗,成就巨额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