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重庆海关的建立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成为西方列强侵略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一个据点。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位于重庆南岸区,地处长江南岸,毗邻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历史底蕴深厚,在19世纪20年代作为水码头更是繁华非凡。
1891年重庆在朝天门开关后不久,重庆海关南岸正式设立。英国人好博逊按照当时的习惯做法,在背临长江的河岸山墚上刻石为界,表明其所有权,重庆海关由此发端。
这里是重庆开埠最早的口岸之一,被称为重庆的“清明上河图”,还承载了百年前重庆的开埠记忆。近日,长嘉汇弹子石老街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毗邻历史悠久的弹子石老街和历经沧桑的法国水师兵营。它位于南滨路及弹子石CBD区域核心地段,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点,与渝中半岛和江北嘴隔江相对,区位条件优越,景观资源丰富。
每当夜幕降临,市民们就会纷纷来到这里欣赏重庆最美的夜景。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休闲娱乐
空间。
从弹子石广场往前走几十米,就是法国水师兵营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当时法国水师兵营是法国设在长江上的控制站和物质补给站,担负着长江航道上的水上警察任务。
辛亥革命后,法国水师兵营逐渐作为法国住重庆领事馆使用。这座历史建筑物是重庆开埠的重要见证。
建筑风格上可以说是中西合璧,西式的拱形柱廊,配以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不失艺术的历久弥新。
正在修建的慈云老街,包括了南岸的黄家巷、八角巷、海狮支路等街巷,这里有慈云寺、安达森洋行,它曾是重庆开埠时的海关所在地,以前非常繁华,有很多修建于清朝的民居。
为重现慈云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将对开埠时期企业原有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将分为宗教文化区、历史风貌区、码头文化区、抗战陪都文化区4大区域进行打造。
这座坐落在长江边上的千年慈云寺,是第一个见证了重庆百年的开埠文化。
慈云寺始建于唐,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南岸区唯一的全国重点寺院。
在南滨路上的一个小区里面,看见了立德乐洋行旧址的全貌。立德乐洋行已走过120多年风雨,被称为“重庆最早洋行”。它将南岸龙门浩“九湾十八堡”连亘数里地皮,用永租方式据为己有。
立德乐洋行将中西建筑风格有机融合,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小巧玲珑的特性,又有略显张扬的西方建筑个性。
从南滨路往这条小路爬坡上坎到上新街,可以进入立德乐洋行的庭院。
我们气喘吁吁地走进重庆上新街36号,立德乐洋行就坐落在里面。
建筑整体布局及外观符合西式建筑风格,但又融入了传统的东方建筑元素,是外国的洋行中极具特色的一栋建筑。
这栋老房子也是立德乐洋行的附属建筑。
马鞍山
重庆开埠以后,建立通商口岸,风景优美的马鞍山,留下了不少老建筑,便成了重庆开埠重要的见证。从立德乐洋行出来,经过上新街,来到了马鞍山。马鞍山当时是重庆开埠时期和陪都时期重要的历史见证与缩影,各个洋行就隐藏在马鞍山的树林和民居之中。
马鞍山56号大院,它是原来南岸区政府的所在地。此楼建于抗战时期,是抗战陪都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重庆市优秀的历史建筑。
里面环境雅静,树林茂密,一缕阳光,一地金黄。
这些地方也是多部民国连续剧的拍摄场,下面的房间曾经是电视剧《江姐》剧组的道具房。
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
掩映在枝繁叶茂林中的壳牌石油公司的前身,亚细亚石油公司旧址,与国民党的干部学校旧址相距不到50米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子公司,曾垄断亚洲特别是19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销售市场,是世界石油销售辛迪加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改名为中国壳牌石油公司,人们习惯上仍称亚细亚火油公司,总部设重庆,1946年移上海。
沿着马鞍山56号大院的黄色高墙往上行,穿过民居,路过马鞍山教堂。
历史不长的马鞍山教堂,节日里没有开门。
英国协会医院(万国医院)旧址
英国协会医院(万国医院)旧址位于马鞍山234、237号,当时有3幢大楼依山而建。
1920年,著名传教士、慈善家马嘉礼医生在南岸马鞍山购地建房,于1921年开办万国医院,为南岸区最早的西医院。
走进小门,一栋4层楼高的建筑呈现在我们眼前,圆形的拱门和罗马柱窗台显示出这栋建筑的匠心独具。
宽大的回廊江景阳台。屋墙上的标语深深地烙上了“文革”印记。
紧邻住院部的英国协会医院门诊部旧址,已修缮一新。这里不仅承载着开埠文化,还纪录着抗战期间重庆人民的抗日历史。
抗战时期曾与中共地下党有过联系,还向华蓥山革命根据地提供过药品等物。
马嘉礼别墅旧址
院长马嘉礼别墅位于马鞍山68号,马嘉礼去世后,重庆电影界著名人士夏云瑚于1942年从马嘉礼夫人手里买下这栋别墅,改名仁厚堂。
《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丽人行》等10多部影响广泛的影片,皆是夏云瑚居住在此期间所拍。
走下一长串被岁月打磨的石阶,周边社区的一些老人坐在屋门口,打发着冬日暖阳的慢时光,给人感觉是那样的和蔼慈祥。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旧址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华福卷烟厂宿舍旧址都位于南岸马鞍山265号。
1938年10月从汉口内迁重庆,取名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庆分厂。当时的产品主要有花王、红花、双喜、高塔、金黄龙等牌号香烟。
华福卷烟厂宿舍旧址
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一步之遥的华福卷烟厂旧址。华福卷烟厂股份有限公司由孔祥熙代理人筹建,于1942年10月成立,生产华福、三六、火炬等牌号香烟。华福总公司设在重庆,1946年至1949年曾一度迁往汉口、上海。1949年8月,总公司再次迁回重庆。
这里据说是烟厂的家属区。
湖北黄州会旧址
位于重庆市南岸马鞍山249号的湖北黄州会旧址,修建于1939年,砖木结构,建筑面朝长江,与渝中区的望龙门相对。
建于1939年,曾为湖北黄州会和英才中学所用,现为上新街房管所管理的公房。
贺师能旧居
贺师能上海益丰电池厂老板。抗战时期,益丰电池厂从上海迁入重庆,当时重庆最大的电池厂,生产“火车牌”、“高塔牌”、“岳飞牌”等电池。
该楼由其于20世纪30年代修建,贺师能去世后,由其两个儿子贺贤仁、贺贤生居住。文革中被没收为公房,20世纪80年代初落实政策归还贺家。
这些建筑视野开阔,俯视长江,无敌江景。
英国盐务管理所旧址
英国盐务所位于南岸区的马鞍山盐店湾54号,原港口医院内。
英国盐务所始建于晚清,为一栋中西合璧的建筑,为当时英国政府处理英国和四川地区盐业贸易的办事机构。
据说抗战时期,英国盐务管理所还曾是英国大使馆临时办公之地。
旋转的扶梯,现在很少见到了
在阁楼上可以远眺南滨路上喜来登双子塔尖。
盐店湾、敦厚下段老街
从马鞍山下来,要经过这些大街小巷。退去了繁华与喧嚣,老街显得格外的宁静。
过去工厂的职工宿舍。
生活在老街老人,一个个精神精神矍铄,安享晚年。
从马鞍山下来,遇见这位慈祥的老人,他说今天是他的85岁的生日。我和我的同伴们一起祝老人家生日快乐,健康长寿。从英国盐务所出,离开了百年风雨的马鞍山,在港口医院车站坐车前往下浩。
永兴洋行高管住宅旧址
永兴洋行高管住宅修建于清末重庆开埠时期下浩地段,是法国永兴洋行(后为吉利洋行)高级职员的住所和活动会所。
这栋被老街居民称为洋房子的老建筑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代表了重庆开埠时期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下方飘荡着长江码头带来的民间疾苦和沉重,上方残存着民国时期的韵致和风貌……下浩老街在重庆的山势沟壑中保存下来,成为长江南岸旧重庆的标本。”
下浩老街曾经是到长江边上龙门浩码头的必经之路,陪都时期龙门浩码头就是连接渝中半岛与南岸的交通要道。一直走下去,就是南滨路了。
穿过下浩,又来到了紧邻南滨路的米市街,由红砖砌成的中西合璧的老房子就是“合记堆店”,位于米市街中心位置,自建成以来,就一直是米市老街的地标性建筑。
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门口有两座石狮,其作为重庆开埠后的商业仓储建筑的重要实物之一。
线路: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一弹子石广场一法国水师兵营一慈云寺老街一千年慈云寺一立德乐洋行旧址一国民政府青年干部训练学校旧址一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建筑群一重庆基督教马鞍山教堂一英国协会医院(万国医院)旧址一马嘉礼别墅旧址一益丰电池厂别型旧址一马鞍山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华福卷烟厂宿舍旧址一湖北黄州会旧址一贺师能旧居一英国盐务管理所旧址一盐店湾、敦厚下段老街一永兴洋行高管住宅旧址一下浩一米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