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商业方法发明专利,说明在2006年底中国对外资银行取消所有的地域和客户限制的压力下,国内银行开始考虑未来的知识产权布局,这将从根本上提高兴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跟外资银行比这个布局过程还需加速。
产业分析:
外资银行初始进入中国时,并不与中资银行展开争夺存贷款业务的拉锯战。而是将业务重点侧重于中间业务和面向企业的批发业务上,同时由于其经营网点的劣势,对于零售业务的竞争,主要将依靠其在业务创新和高科技服务手段上的优势,在网上银行业务和信用卡这两个零售市场上发起强有力的挑战。随着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金融发展和竞争有了新的内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不仅成为金融创新的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
专利分三种:即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以往中资银行申请的主要是一些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类,涉及商业银行实质性业务方法和流程等的发明专利始终是空白,而外资银行已经申请了大量发明创造类专利,包括“商业方法”类专利。在网络环境中的商业方法由于是与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相结合的,正在被逐步广泛认可,但是国内对这块仍然没有普遍重视,这将会使中资银行在2006年后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很不利,很有可能的是国内银行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易观建议:
新闻背景
国内的商业银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发明专利。兴业银行透露,其“实现不间断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这是国内商业银行中首例涉及“业务系统和方法”的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的匮乏,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据悉,这个专利是一项通过利用若干数据库的处理,实现银行不间断服务的技术。其为客户带来的直观便利,是能够24小时全天候享受银行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发明专利标志着金融业知识产权终于出现实质性突破,也意味着商业银行有了进行个性化竞争,形成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