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不动产遗产分割案件应属继承纠纷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程甲诉王某某、程乙法定继承纠纷案

《判案研究》2015年第2期

【简要提示】请求分割不动产遗产纠纷的请求权基础并非不动产物权及由此产生的物权请求权,而是继承权,其本质上是一种债权请求权,因此请求分割不动产遗产属于继承纠纷,应主要适用继承法。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受二年普通诉讼时效和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的双重限制。对于超过最长诉讼时效的不动产继承纠纷,《继承法》规定“不得再提起诉讼”而不是“不予保护”,故法院应裁定驳回起诉。

【主审法官】张志军【案例撰写人】张志军陈仁淋

一、基本案情

原告:程甲

被告:王某某、程乙

被告王某某系原告程甲的嫂子,被告程乙系被告王某某的女儿。原告祖上遗留有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xx镇xx街甲、乙、丙号等4间房屋,传至原告父辈共4房。原告的父亲程丙(其和配偶均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过世)共有子女两人,即原告和被告王某某之夫、被告程乙之父程丁(已于1980年左右过世)。“文革”期间,4间房屋被收归国有,后于1982年“落政”归还,由4房人家分别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其中丙号房屋的土地使用权于1991年6月28日登记在被告王某某名下,被告在登记之前已实际使用丙号房屋(主要用于出租),登记后继续使用。1997年3月18日,原告、被告王某某与其他近亲属对原告曾祖父遗留的上述4间房屋进行分割并且共同签订了《具结书》,约定上海市浦东新区xx镇xx街丙号房屋归原告的父亲程丙所有。2012年8月21日,丙号房屋遇动拆迁,被告王某某(乙方)与上海xx置业有限公司(甲方)签订了《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约定乙方自愿选择货币补偿,甲方同意乙方购买上海市浦东新区xx镇xxx庭x号x单元xxx室安置房屋一套,乙方应得各类补偿款共计338,980元冲抵购房款,余款58,140元在乙方按期搬迁后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2013年3月11日,原告向本院提起诉讼。

原告程甲诉称,原告的父亲程丙共有子女二人即原告和程丁,在签订上述《具结书》时,程丁也已经去世,两被告作为程丁的妻女继承属于程丁的份额,故该处房屋由原、被告共同共有。2003年,两被告未经原告同意私自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将丙号房屋登记在被告王某某名下。2012年9月,丙号房屋面临动拆迁,原告与两被告商量共同向动迁公司主张权利,但被告不同意,擅自与动迁公司签订了《补偿安置协议》。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上海市浦东新区xx镇xxx庭x号x单元xxx室安置房屋及拆迁补偿余款58,140元的一半归原告所有。

被告王某某、程乙共同辩称,对原、被告三人的身份关系无异议。丙号房屋已经被老一辈赠送给了政府,是经过被告王某某夫妇的努力才收回的,当时原告说不要,被告考虑到自家住房困难,才留下该房。被告王某某早于1991年就取得了丙号房屋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原告20多年未提出异议,故已放弃权利。xxx庭x号x单元xxx室安置房屋是通过被告方的努力才得到的,且是被告出钱买的,与原告无关,故不同意分割动迁房屋及拆迁余款给原告。

二、法院的认定和判决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为了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维护交易安全、避免证据灭失,使整个社会关系处于确定状态,我国法律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二年的诉讼时效可以因权利人主张权利等原因而中断、中止,二十年的诉讼时效又称最长时效,为除斥期间,不适用时效中断、中止。原告于2013年3月向本院提起诉讼,此时,距其被继承人死亡已近60年,距政府将丙号房屋“落政”归还已30多年,距丙号房屋的土地使用权登记在被告王某某名下也已20多年,即使按照最宽限的诉讼时效起点算,原告也已丧失提起诉讼的权利。至于原告所提供的落款日期为1997年3月18日的《具结书》,其真实性和效力均存在疑点,即使有效,也最多导致时效中断,不能抗辩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裁定驳回原告程甲的起诉。

三、对本案的研究及解析

(一)本案实质上为不动产遗产法定继承纠纷

确定案件纠纷的性质是法官审理案件适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础。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对于案件的性质及原告的诉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但笔者认为,虽然本案的诉讼标的物为不动产房屋,但本案却是因继承权发生争议而引起,最终是为了解决继承权纠纷,故本质上是房屋遗产继承纠纷,应适用《继承法》第八条关于继承诉讼时效的规定。被告辩称“原告20多年未提出异议,故已放弃权利”的意见应予以采纳。

(二)即使房屋未分割,本案作为继承权纠纷应受诉讼时效限制

原告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即继承开始之际便默认被告对丙号房屋进行实际占有、使用乃至变更登记,明知继承权受到侵害仍长期怠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即使从距今最近的1991年6月28日被告将丙号房屋登记在自己名下时起算诉讼时效,至今也已将近22年,早已超过继承法规定的20年最长保护期限。故原告应承担因最长诉讼时效届满而权利得不到保护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三)本案裁判结果应是“裁定驳回起诉”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即权利人“请求保护权利”的期限为两年,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法院对确实超过诉讼时效的权利“不予保护”,以判决的形式驳回权利人的诉讼请求。这是对权利人请求实体权利保护的一种否定性判决。

然而,《继承法》第八条却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此时,权利人“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两年,如果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这明显不同于《民法通则》对“请求保护权利”的两年期限和对超过诉讼时效权利的“不予保护”的表述。如果说对超过诉讼时效的权利“不予保护”是对权利人实体权利的一种否定的话,那么,“不得再提起诉讼”就是对权利人的起诉资格和起诉条件的否定了,是从程序上对权利人起诉权的否定和剥夺。因为此时不再是权利人的实体权利是否还受法院保护的问题,而是权利人还是否适格、能否继续向法院提起诉讼的问题了。

在处理继承诉讼时效届满问题时,无论立法者是基于何种立法目的制定了迥然相别于其他案件类型的诉讼时效届满后如何处理的法律条文,[6]但这两种法律条文上的表述差异不仅导致了权利人是否有起诉权,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法院在处理这两种情况时应适用不同的裁判主文和裁判文书。即对于“不予保护”的权利,法院适用判决文书,从实体上对权利人“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而对于超过继承权诉讼时效的这类“不得再提起诉讼”的权利,法院则应适用裁定文书,从程序上权利人“裁定驳回起诉”。

[1]在司法实务中的类似观点可参见汤加元:《继承权纠纷诉讼时效的理解与适用》,载《人民司法·案例》2010年第2期。

[2]尹田:《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3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第三十一条规定:“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4]余延满等:《论继承回复请求权的性质》,载《时代法学》2012年第4期。

[5]杨立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6]有学者认为这样规定是不科学的,因为公民通常都有起诉权,一般是不能剥夺的。详见钟蔚华:《论继承权诉讼时效》,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THE END
1.遗产继承纠纷2020房产转继承纠纷经典案例分析法律常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房屋。本案中涉案房屋系矫正在其夫去世后购买,故涉案房屋系矫正的个人合法财产,其享有涉案房屋的完整所有权,涉案房屋应当作为矫正的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https://mip.maxlaw.cn/changshi/ycjcjf/47.html
2.继承法案例分析范文(遗产继承纠纷案例大全)马某4、张某辩称,侯某、马某1、马某2对本案诉争的遗产已经放弃继承并办理公证。马某5、马某3二人对本案诉争房屋享有共同继承权。 马某1、侯某、马某2如果认为本案所涉及的公证书有错误,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九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https://www.105188.com/sh/158768.html
3.继承法案例分析报告(遗产继承纠纷案例大全)且该遗嘱订立后,李某曾向单位工作人员宣读,并有影像资料佐证。因此,可以认定周某和李小乙提交的遗嘱为李某对涉案房屋处分的最后意思表示,本案的遗产继承应当以该遗嘱为准。综上,市一中院驳回了李甲的上诉,维持原判。 结合以上案例,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有多份遗嘱的情形下,如何确定遗嘱效力。根据法律规定,同一继承https://www.77cxw.com/fl/211427.html
4.继承法关于财产继承的最新规定继承父母遗产有时效吗■ 因此,本案应认定为遗产继承纠纷,而非共有财产确认及分割纠纷。应适用《中继承法》关于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继承法》第八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本案中,被继承人于1998年10https://www.fljg.com/baike/637717.html
5.遗产纠纷案例:法院判决宅基地房屋继承比例房产律师遗产纠纷案例:法院判决宅基地房屋继承比例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原告诉称 原告赵某芝、赵某洁、赵某旭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请求继承石景山区某地内所有房屋,并确认各自的份额;2、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http://www.010lvshi.cn/chenggonganli/11306.html
6.继承法案例及解析1、继承法案例案例1 继承权的丧失某甲因有第三者,要求与其妻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即下毒杀妻.经抢救妻未死,甲被判刑.但甲妻末与之离婚,且又督促甲悔改.甲刑满释放后又与妻共同生活十几年,后妻死,留下不少遗产.法院判决:某甲无权继承妻之遗产,因其故意毒杀其妻,虽未遂亦丧失继承权。【法律问题 法院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041298.html
7.房屋继承析产纠纷房产继承析产纠纷,指房产的产权人与产权人的继承人、继承人与继承人之间,就房产的继承析产、房产遗产的分割等相关事宜发生争议而形成的纠纷。房产继承析产发生纠纷主要受继承法调整。 目录 房屋遗产所有权人的认定 房屋继承析产纠纷的处理 房屋继承析产纠纷案例 https://www.fabao365.com/baike/741.html
8.司法大数据视角下同居关系分割遗产问题探析——兼谈民法典第1131对于第二种情形,《民法典》完成沿用了《继承法》的规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条适用的前提是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而并非存在扶养即可获得分得遗产的权利。 法律的立法目的及正确适用探析 1.立法目的探析 在该条的立法目的层面,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研究室主任黄薇主编的《民法典继承编解读》中明确,本条立法背景是考虑https://www.wincon.com.cn/major/14219.html
9.民法典实施后,遗产管理人相关案例解析案例要旨:推选遗产管理人,不是分割遗产的前置条件,“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是倡导性规范。 (一)争议焦点 本案二审审理的焦点:一是,本案是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二是,是否应对福建省厦门市案涉A房屋进行分割。 http://m.51-lihun.com/h-nd-4693.html
10.房屋遗产继承涉外遗产遗产管理人遗产继承律师遗产继承栏目为您提供遗嘱的有效条件,遗产继承,遗产继承律师,房屋遗产继承谈判,遗产管理人,涉外遗产等知识和内容,如果还需要更专业的遗产继承知识,可拨打我们的咨询电话:13263182787,免费咨询!https://www.hunyinjiashi.com/yichanjicheng/
11.法定继承经典案例及分析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定继承经典案例及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定继承经典案例及分析范文1 关键词:遗产信托;受托人;遗嘱继承;遗嘱执行人 作者简介:马新彦,女,国家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民商法学研究;黄海洲,男,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79986.html
12.启东法院继承纠纷典型案例5则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案例四 子女先于父母死亡,孙子女可代位继承遗产。 【基本案情】 被继承人张某俊与妻育有二子二女,分别为张A、张B、张C、张D。张A育有一女为原告张小A。张某俊于2018年12月死亡,其妻及张A均先于其死亡。张某俊留有启东市文秀新村房屋一套及银行存款。原告张小A诉至本院要求继承张某俊名下启东市文秀新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4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