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人的确定和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部门动态

法定继承,是指直接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由法定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

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参加继承的顺序和继承人应该继承的遗产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等内容都由法律直接规定,因而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的特点。

温馨提示:①法定继承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产生,如亲属关系。②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补充,遗嘱继承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人的确定

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指哪些人可以为法定继承人。在我国,依据《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父母、配偶、以及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2.法定继承人的概念界定

(1)法定继承人中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2)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3)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4)祖父母、外祖父母,包括生祖父母、生外祖父母、养祖父母和养外祖父母。

3.法定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顺序,又称为法定继承人的顺位,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参加继承的先后次序。我国《民法典》将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温馨提示:继承开始后,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4.适用法定继承的注意事项

在第一顺序中:

(1)收养关系成立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互为继承人,与生父母不再互为继承人;但被收养人对生父母扶养较多的,可以分得生父母适当的遗产。

(2)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子女的遗产。

(3)只要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不论他们是否再婚,都应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在第二顺序中:

(1)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生。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继承了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亲兄弟姐妹的遗产。

(2)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养子女与养子女之间,系养兄弟姐妹,可以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被收养人与其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二、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

1.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是指在法定继承人之间分配被继承人的遗产。

2.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在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继承人的应继承份额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1)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在没有法定特别情形下,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按照人数平均分配遗产。

温馨提示: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愿意尽扶养义务,但被继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劳动能力,明确表示不要求其扶养的,分配遗产时,一般不应因此而影响其继承份额。

(2)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均等。在下列情况下,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①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②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③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

④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⑥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3.非继承人对遗产的取得

(1)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分给他们遗产时,按具体情况可多于或少于继承人。

(2)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THE END
1.继承权财产分配的规定是什么行业资讯2、根据《继承法》第27条之规定,立有遗嘱的遗产继承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http://anlihk.com/detail/id/102/cid/44
2.法律变革下的财产继承走向,最新继承顺序解析关于我们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直系血亲的继承顺序优先于旁系血亲和配偶,在直系血亲中,子女的继承权优先于父母,父母的继承权优先于祖父母,配偶的继承权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变化反映了法律对于家庭关系和财产权益的重新平衡,更加注重保护直系亲属的权益。 https://www.sansongguo.cn/post/3586.html
3.民法典继承法解读权利义务与财产分配新规则民法典继承法解读:权利义务与财产分配新规则 继承人资格的扩展与限制 在民法典中,对于继承人的资格有了更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首先,原来的亲属关系继承人范围得到了拓宽,同时也对非亲属关系的人进行了界定。此外,为了防止遗产被滥用或遗忘,不再允许无名氏等情况下的继承。 https://www.gntpr.com/xue-shu-huo-dong/79015.html
4.民法典继承法的新篇章亲属继承与遗嘱执行规则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民法典继承法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重大变革。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家庭关系,也对遗产分配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的法律框架下,亲属继承和遗嘱执行规则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关于亲属继承方面,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亲属之间相互间依照直系血缘关系确定优先顺序,即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这种规定旨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25865.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的内容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https://m.haolvshi.com.cn/ztw/0-49059.html
6.遗嘱继承与遗赠的顺序法定遗嘱和遗嘱继承顺序 遗嘱继承的顺序非常明确:首先,如果存在遗赠扶养协议,就按照协议来办理;如果没有协议但存在遗嘱,那么就按照遗嘱来执行;如果既没有协议也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的继承顺 全部3个答案 > 1.52万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继承法全文之遗嘱继承和遗赠 继承法第三章 2.17万人浏览 看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688445.html
7.继承法颁布近30年未修改多内容不适应现实需求新闻●只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作为遗产的,就应当可以继承 除了“谁来继承”和“怎样继承”外,“哪些财产可以继承”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的争议焦点。 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和家禽,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http://news.cntv.cn/2014/07/23/ARTI1406081204578521.shtml
8.从继承法话资产传承(53页).ppt好处:继承人早适应企业经营,使家族企业稳定发展;不需要交遗产税;避免发生继承时手续的繁琐。 缺点:不确定将来是否针对赠与征税;继承人接受遗产后“认钱不认人”。 遗产的范围 《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判断下列财产是否属于遗产 http://www.qzrbx.com/vip/131587.shtml
9.2020国考行测常识:继承法考点全解析公务员考试网其中遗产继承纠纷可谓是豪门系列的必备情节。在行测常识考试中,继承法部分也是一大考点和易错点,在上次《故意犯罪形态全解析》后,我们今天来进行继承法部分全解析,在以后的文章中也会为大家带来其他考点的全解析,帮助大家进行系统记忆,全面把握。 根据《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https://www.huatu.com/2020/0519/1930952.html
10.深圳公关公司:法定继承纠纷案例要求退还侵占的遗产关于各继承人的遗产继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本案被继承人张某3、许某2死亡后遗留的房产及其孳息(3000元租金)、许某2某年6月份3816.6元退休工资均属于法定遗产范围;原告要求进行分配的丧葬费、抚恤金,系被继承人张某3、许某2死亡后由社会保险管理https://www.163.com/dy/article/GUJ0H7100552N01B.html
11.死亡抚恤金不应作为遗产且不应参照遗产分割遗产的定义,见诸《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依照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1/id/11765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