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灵魂,是科学理论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法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关键是吃透其思想精髓,深刻把握和坚持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主要有三个基本方面,即人民根本立场、公平正义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法。

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

立场问题,实质上回答的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哲学上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一人民立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主要是针对阶级对立的社会而言的。我们实行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党的领导则进一步从根本上保证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凝聚起来,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转为法律法规。因此,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全面实现为人民所需要的良法和善治。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这同样适用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那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切实发挥人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切实推进人权的法治保障。在现代国家,人权与法治密不可分,人权是法治的终极价值追求,法治是人权保障的制度体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将其写入宪法,确立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宪法基本原则和法治底线。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目标,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他反复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目标。“正义乃百德之总”,是一个最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和至高性的核心价值目标。在我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已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作为对这些价值形态高度概括的公平正义,亦当成为中国法治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

健全公平正义法治制度保障。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公平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还必须通过制度加以保障,将其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高质量推进立法工作,构建系统完备的良法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坚决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大力推进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个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并将其生动地体现在法治领域,突出强调要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等科学方法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要特别注意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论。

坚持法治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和强化战略思维,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统筹推进国家治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法治建设。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握法治系统思维。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也是一个内在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系统思维,站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战略部署层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建设法治体系作为总抓手,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思维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必须善用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只有领导干部真正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变成了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才能切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教授)

THE END
1.法治观是什么意思法治观是指尊重法律、维护法律、依靠法律的基本理念。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统治的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法治观要求我们不仅遵守法律,还要理解、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权威性,相信法律是公正、合理的,以法律为准绳行事,不能随意违背法律。法治观的核心思想是“法无规不成”,即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6264780135313468.html
2.从“法制”到“法治”观念的进化二、中、外法治观主张 1、中国古代的法治观 中国古代法家提出的法治主张,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邓析等革新家的思想,经战国时期的李悝、商殃、慎到、申不害等发展,至韩非时集其大成,秦始皇以其为立国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大力推行。管仲、子产、邓析等法治思想主要表现在折衷礼法,将法公之开众。邓析曾提出“事断http://tyxfy.huna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09/03/id/4520572.shtml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六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其精义可提炼为以下几个方面。法治的政治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的目的观:规范权力保护权利;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法治的主体观:人民是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a197eede4fe1a96713029.html?org=100000&uorg=999999
4.党课依法治国(精选6篇)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树立的是与西方有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将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基本方略,这在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o57zbj2.html
5.法治观察网法治故事|法治人物|更多>> 法治故事 【华检动态】数字赋能未检——濮阳市检察院莅临华龙区院指导数字未检建设数字赋能未检 ——濮阳市检察院莅临华龙区院指导数字未检建设为推进“ 【华检动态】濮阳市、华龙区检察机关联动共邀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综合保护中心——话未成年人保护濮阳市、华龙区检察机关联动https://www.fzgc.tv/
6.习近平法治思想专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框架与体系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部署,深刻阐释了法治之于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指导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DY1OTU0NA==&mid=2247519609&idx=2&sn=9dfd621379ce2beb9baf69c92f6e61e0&chksm=fc10b38271cd661d02555da5d5200f7b537bb65796a2c042da7045eda9db86ac0406315baa7c&scene=27
7.法治观察法治观察综艺全集最新一期在线观看●综艺 更新至20241118期 首播:2024-07-09 国家/地区:中国 类型:文化/纪实 评分: 7.5 总评论数:0 简介:为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并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言献策。旨在弘扬法治精神,助力法治建设。 立即播放https://www.le.com/zongyi/10071986.html
8.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贯通了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国外和国内、理论和实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一脉相承,又是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与时俱进。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哲学观为指引,结合我国实际,整体谋划,系统、整体、http://nxjst.nxnews.net/xjwllrdmdm/202012/t20201229_4857308.html
9.平语新时代加强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完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pyxsd/202311/t20231113_56964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