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于近日收官。落幕后,其热度仍居高不下,被称为年末岁初的现象级影视作品。
《繁花》由王家卫执导,秦雯编剧,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主演。在片尾演职员中,有一串顾问名单,除了艺术顾问、文史资料顾问、股票顾问等,法律顾问王军、陈开伟的名字也位列其间。
是法律顾问,也是老朋友
“我们很早就建立了工作联系。”今年56岁的上海容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开伟回忆道,“20多年前,王家卫导演到中国内地设立影视公司的时候,我受聘担任他公司的法律顾问。”
多年间,陈开伟代理过王家卫影视公司旗下张曼玉、梁朝伟等知名艺人在内地的法律事务。如今,随着年复一年为王家卫导演提供法律服务,两人成了熟识的老朋友。
《繁花》开播后,陈开伟与许多网友一样,一集不落地追剧。剧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让陈开伟如身临其境。“剧中的饭店老板、做服装生意的范总、做股票的人和时装公司的人等,依稀都有我们当年在工作中接触过的各种人和事的影子。”他说,“电视剧将他们的心态、性格、脾气,甚至讲话的腔调,都还原得非常到位逼真。”
和许多网友一样,陈开伟期待王家卫导演能够继续拍《繁花》续集。
“山河岁月”里的法律细节
2017年到2018年间,王家卫与陈开伟的联系最为频繁。追剧时,陈开伟回忆起6年前,与王家卫导演的一次次对话交流。
“当时,王导建议我看看《繁花》这本书。”陈开伟说,“他还提到,金宇澄老师看似写的饮食男女,但实际是讲山河岁月。”在王导看来,“上海的那段历史不应该是空白的”。
王家卫的信任与陈开伟的工作经历和背景有关。20世纪90年代,陈开伟刚做律师时,任职的律师事务所还是“国办律师机构”。
陈开伟正是上海黄河路一步步发展至今的见证人。他介绍道,《繁花》镜头里曾出现的联谊大厦,拥有当时全上海最好的外滩景观。“我当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就在联谊大厦附近。而剧中的外贸大楼,从当时的办公室走路去也就只有5分钟路程,是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的地方。”他回忆说,“那时,工作上有应酬基本上也会去黄河路。”
在王家卫导演为拍摄《繁花》做前期调研期间,陈开伟为他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素材。他回忆道:“王导曾问我,认不认识从草根阶层起来开饭店或者做股票的人?”
“巧得很。”陈开伟说,“黄河路上最大的那家饭店苔圣园酒家(剧中叫‘至真园’),我也是他们的法律顾问,于是我把饭店老板引荐给他。之后,剧方还把当年的厨师、服务员也找来,请他们详细讲了当时烧的什么菜,以及他们开饭店时的各种趣事。”
在陈开伟看来,王家卫十分注意与法律有关的细节。
就剧中情节而言,令陈开伟印象最深的是,戏里的“爷叔”曾因“投机倒把”罪在提篮桥监狱服刑。“爷叔”被释放后,教阿宝炒股票做生意。陈开伟解释,早期的刑法里有一个罪名叫“投机倒把”罪,该罪名多年前已废除。出于对影片内容的严谨把握,王家卫就这一罪名特意向陈开伟求证过。此外,剧中对涉及酒驾的情节处理也符合当年的社会情况。
陈开伟还为王家卫引荐了当年那个“买认购证数量最多的人”。此人讲述了当年股票大户的种种炒股细节,而这些也都呈现在剧中。
据陈开伟观察,《繁花》原著里还有一些人物和情节,目前电视剧里没有涉及。
陈开伟举例说,《繁花》原著里有一个叫“沪生”的人物,这是一个通过自学法律当上律师的人。当时王家卫对这个人物也很感兴趣,问了很多关于当时的律师如何办公、穿什么衣服等细节问题。不过,电视剧中没有呈现这个角色。
经历过《繁花》项目的合作,陈开伟再一次体会到:“作为律师,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如果视野宽一点、阅历多一点,更加有助于为当事人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和支持。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律师的价值,赢得客户信任。”
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1月12日,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前,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律师,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王军刚刚与王家卫导演讨论过近日出现的部分商家“蹭热度”现象。
1月14日,《法治周末》记者在外卖软件和购物平台以“繁花同款”为关键字搜索发现,仍有不少商家以“繁花同款”为名,出售服装、饰品、餐品等产品。
事实上,剧名《繁花》乃至剧中耳熟能详的“汪小姐”“上海繁花”“三羊”“不响”等已在多年前就申请注册商标,系列商标超过200件,申请者多为泽东事务所有限公司。据介绍,该公司由导演王家卫、刘镇伟联合成立。
在王军看来,“影视娱乐行业法律实务要求律师既懂专业,又懂行业,法律顾问提供的不仅仅是法律解决方案,更需要有优秀的商业与创作思维,从而全方位处理客户的需求”。
因为工作关系,王军与王家卫导演保持着紧密的直接沟通。
在王军眼中,王家卫导演法律意识强,在保护知识产权上有很高的敏锐性。王军感叹,一位如此杰出的艺术家,在项目业务流程把控、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文本沟通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他的法律顾问,此次《繁花》项目合作也是检验、体现律师团队专业水准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