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能专注打游戏,却没法专注学习?

一、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操碎了心,其中最容易被诟病的是注意力问题。

一位妈妈形容自己孩子晚上写作业,写两个题,愣十分钟,再憋几个字,上厕所蹲半小时,再背几个单词,出来吃水果花二十分钟。写作业异常煎熬。很多老母亲表示,看孩子写作业,能当场直接暴毙。

去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反映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小差。

怎么办呢?训练注意力吧。然而,效果了了。

讲道理吧:上课要认真听课,写作业要注意力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成绩好,才能上好学校,有好前程。听到耳朵结垢,也没用。

二、注意力问题,跟大家的理解可能有偏差。除了先天性的注意力缺陷障碍,大多注意力是人为被破坏的。

我们经常误以为注意力问题,是意愿问题。好像孩子明白事理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就不会走神了。

其实注意力是能力问题,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因为能力受到了损伤。

这不好理解。因为我们明明看到他打游戏能坚持五六个小时,尿都能给憋回去;和朋友聊天,能聊到晚上一两点;拼乐高能玩一整天不疲倦,他怎么看都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

难道他是选择性注意力不集中,仅仅在学习的时候发作?你猜对了。就这么气人!!

这是什么道理?

原因如下:

①1岁半左右的孩子,处于细节观察的敏感期,这是有意注意力(指要暗示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生理现象)的发展时期,但是这个时期,孩子们喜欢一些脏乱的东西,会经常遭到喝止。或者他自己一旦玩点什么,家长们总喜欢跟着后面不停地说话,抱一抱,亲一亲。一刻不得安宁。

②当孩子学习之初,需要通过做题练习思考,发展注意力品质的时候。很多妈妈就陪在身边监督作业。孩子一停顿,妈妈们就开启雷锋模式,怎么了,出什么问题了,哪道题不会吗?要不要妈妈来帮你?要么就开启侍女模式,要喝牛奶吗?要吃水果吗?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下?要么就是狮吼模式,天天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笨死算了。

③现在的孩子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比起书本,有很多更能收割注意力的游戏、电视、动漫、小说横空出世,在争夺孩子注意力方面,商业套路实在太多了,防不胜防。而这些东西的内容之精巧、感官刺激之丰富,完全不需要孩子有主动注意力,就可以沉浸其中。

三、注意力的关键就在于,他需要主动性,学习尤其需要主动注意力。孩子们需要主动的观察思考,才能把书读好。

但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方式和外在环境,都在削弱这种主动性。

好多孩子被养得既不愿意动身子,也不愿意动脑子。他们只喜欢动手指。

现在家庭孩子都少,不符合经济学上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定律。当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的时候,家长们诚惶诚恐,总想着怎么让这个蛋效用最大化。结果在大部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外力总比内力大,总比内力多。

所以最常见的教育模式就是精疲力尽的家长和想方设法偷懒的孩子。这种猫鼠游戏,很多家庭天天都在演。家长们关于如何把孩子的事情变成自己的事情这一点上,颇有建树。

虽然我列举了很多破坏注意力的方式,我觉得最破坏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孩子感觉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为别人做的。

四、所以注意力的养成,也很简单,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

让他爬,让他摸,让他玩耍,让他脏兮兮,让他摔跤,让他自己吃饭,让他乱七八糟给自己穿衣服,让他自己写作业,让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允许他以孩子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

把他的事情交给他自己的同时,就交给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责任。自由是成长所需要的空间,责任是成长的战利品。

所以要想办法把学习变成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想办法,动脑子。武侠小说里面,所有的大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力深厚。一个人内力被废了,招式就变成了花架子。

这一点跟学习的内驱力相同,丧失了内驱力,学习就变成做样子了,学不精学不深。所以一旦孩子被逼得,内力完全瘫痪,他学习时就像丢了魂。

五、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发育,进入第二性征期,荷尔蒙分泌旺盛,但是他们没有合理的方法疏散,就会压抑青春期的冲动。最终会把他注意力放在发型、衣服、身体的姿态、皮肤、回味与同学说话的内容、观察自己心仪的人等等一系列事情上。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力比多弥散。也就是一个人无法将自己的驱力有效而集中地投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女孩更多见。

关于这种现象曾奇峰老师提了几点建议:

1.让孩子回到人群,多参与集体活动;

2.多参加体育运动;

3.可以通过看推理类和哲学宗教类书籍来提高认知能力。

六、注意力问题,是个广泛存在的问题。·那些多年如一日能专注的人,大多干得不差。

别说孩子,你出门在外,手机没电了,你是不是急得好像有人要召唤你去拯救世界。回家一看,除了瞎聊的,没人找你。

注意力好,本就是个稀缺品质,实在不必太苛求。想想你我自己,不是早就原谅自己,干什么的时候都低着头玩手机吗?陪孩子、陪老人、甚至开会、工作的时候,也没少玩。咱自己注意力又能集中到哪里去?

就像在很多家庭里,出现的画面,爸爸妈妈躺在沙发上,咧着嘴看着手机乐,一边头也不抬地训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不好好读书,像你这样以后能干嘛?

孩子说:以后想跟你一样,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

果然是,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他们认为注意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要从改善陪伴他的成人的行为开始。大人如果陪伴时心不在焉、敷衍、看手机、没耐心,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就差。

如果我们关心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提高自己陪伴的质量,且遵循以下原则: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

THE END
1.一狗望风三娃打游戏,狗子竟帮孩子们打配合高清在线观看一狗望风三娃打游戏,狗子竟帮孩子们打配合 首页 频道 搜索热搜榜 开通会员 客户端 看过 收藏 消息 您的Flash插件已过期或被禁止 升级或启用Flash 一狗望风三娃打游戏,狗子竟帮孩子们打配合 一狗望风三娃打游戏,狗子竟帮孩子们打配合 5 内容简介https://v.pptv.com/show/jx40pAxy4iaCDAWk.html
2.大学生儿子整天打游戏怎么办2、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孩子打游戏入迷,作为家长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乐观向上、积极向上,能够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等等。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生一天到晚打游戏怎么办 有的大学生一天到晚打游戏让家长很是头疼,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沟通,让孩子不要过度沉迷虚拟游戏。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旅游,让孩子接触http://m.zjia8.com/z/nuhmgvdy/
3.该不该给孩子玩游戏孩子玩游戏机的危害有哪些 点击查看全文 孩子偷偷玩游戏该不该打 现在社会,电子产品和娱乐活动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孩子受不住诱惑,偷偷玩游戏,甚至沉迷电子游戏,耽误学业,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盲目打骂孩子,要耐心引导孩子,讲明游戏的好处与坏处,并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 http://m.zgkyw.com/zt/wavfjfug/
4.家长打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打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事实上,在生活中,不仅许多孩子会沉迷于游戏,而且一些父母也会沉迷于玩游戏。事实上,这种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影响。父母应该努力改变他们的身份证行为和教育方法,这样他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父母玩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1、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大于http://m.zebangedu.com/article/60056.html
5.为何在现代家庭关系中,爸爸沦为了“弱势群体”4.设立家庭“娱乐中心”,跟孩子一起打游戏 不要把电视或者游戏机放在孩子的卧室,娱乐设备要尽量放在客厅的公共区间,与其孩子偷偷摸摸的打游戏,不如每周或每月固定时间父母跟孩子一起打,或者周末全家人一起看个电影,既帮助父母放松了工作的压力,也实现了亲子的娱乐时光。 https://www.jianshu.com/p/9694795992f0
6.儿童益智游戏有哪些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家长不能仅仅认为游戏对孩子是不利的,其实儿童教学游戏对孩子有着很好的作用,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并且能够让孩子感觉不到枯燥。 二、常见的儿童智力游戏 穿衣游戏 帮他穿衣服,但不是拿着睡衣就套在他的身上。你可以跟他做个游戏,一边帮他穿着衣服,一边唱着“头、肩膀、膝盖、脚趾”。就这样,你唱到什么地方就让https://m.120ask.com/news/p/267943
7.陪孩子打扑克对他们大脑发育有好处吗?打扑克能锻炼大脑吗?陪孩子打扑克,不仅是一种有趣的亲子互动方式,更是一个锻炼孩子大脑的好机会。通过适度的扑克游戏,孩子可以在娱乐中提升自己的记忆力、专注力、数学能力和社交技能。当然,家长在陪孩子打扑克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游戏时间,避免过度沉迷。这样,打扑克不仅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也能成为促进他们大脑发育的良好途径https://m.bohe.cn/zx/289867.html
8.金媒体儿童打字游戏通的教程完美锦囊技巧教程资讯完美锦囊金媒体儿童打字游戏通是目前国内第一款专门针对我国学龄段儿童学习电脑打字的游戏软件,支持英语(字母、单词)、汉语(拼音、五笔),甚至还可以扩展到日语、韩语等更多外语字母、单词的打字、背单词练习。全卡通风格界面,涉及指法、休闲、射击、塔防、竞速等五个类型的八款原创和改编游戏,分别是:音乐键盘、打气球、种菜、打https://tech.wmzhe.com/article/52082.html
9.?电竞观丨打游戏总和父母吵架?如何让他们知道游戏不是教育失败让孩子去打游戏,依然容易令家长非常焦虑,在打游戏的问题上已经缺乏沟通和反馈,就会有各种各样“猫捉老鼠”的事情发生,如今游戏平台推出的成长守护系统(学会或者请人安装游戏监控系统),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玩了什么游戏玩了多久,有了靠谱的反馈机制,这样可能会帮助家长从无限的焦虑中得到缓解,这样也能减轻父母对孩子的http://webzdg.sun0769.com/web/news/content/1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