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行为人必须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以理解并承担其行为的法律后果。

2.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人应基于真实的意愿和意图进行表达,而非受到欺诈、胁迫或误解的影响。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这意味着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这些要件共同构成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基础,确保了民事主体在从事法律行为时能够遵循公平、公正和合法的原则。

追认作为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在无权代理的情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时,被代理人可以通过追认的方式使该代理行为有效。追认的构成要件包括:

1.追认人必须是被代理的本人,即声称自己是他人的代理人时,只有该他人才享有追认权。

2.无权代理人在实施代理行为时,其意欲代理的人必须现实存在。

3.被代理人在追认时必须具备亲自实施该行为的行为能力,且必须知情。

需要注意的是,追认行为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例如,如果无权代理行为涉及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即使被代理人进行了追认,该行为仍可能被视为无效。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具备可撤销事由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法律行为。常见的可撤销事由包括:

1.重大误解。这是指因认识错误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行为人可能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方面存在错误认识而作出不符合自己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

2.显失公平。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行为。

3.乘人之危。这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4.欺诈、胁迫。

(1)欺诈是指行为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2)胁迫则是指行为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

你还有其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问题吗?欢迎在找法网留言提问,我们会尽快为你解答,助你更好理解法律条文。

THE END
1.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法律分析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要有效,则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该行为应当是其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https://m.66law.cn/v/wenda/1239130.aspx
2.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律师普法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要有效,则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该行为应当是其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https://www.110ask.com/tuwen/12507684113081381268.html
3.民事法律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吗所谓的民事违法行为,只能说违法法律规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需要进行赔偿或承担其他责任的行为。 例如:在网上传某人绯闻或者隐私,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是民事违法行为,应当赔偿对方损失;如果在网上转播危害公共安全的谣言,造成公众恐慌的,但没有严重后果的,就是行政违法,会受到治安处罚;在网上传播企图颠覆政府国家的谣言http://www.mfgclaw.com/zqkj/29743.html
4.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意思表示或行动,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自愿性: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自愿原则进行的,即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自主的、自愿的,没有被强迫或欺骗等不正当手段。https://www.chinaacc.com/zhucekuaijishi/jhwd/zy20231016122019.shtml
5.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关于民事行为之前有个案例,两位老人各拿一份遗嘱到公证处要求公证,公证人员在经过审核两位老人的遗嘱后,认定其中一位老人的遗嘱属于“有效的法律行为”,给予公证。对于另一位老人的遗嘱给出的结果是:“无效的法律行为”,从而拒绝公证。上面的案例涉及到一部分民事法律行为的知识,接下来小编带https://m.haolvshi.com.cn/ztw/0-42732.html
6.法律知识问答哈尔滨学院答: 首先应当肯定的是,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民事纠纷,亦即“私了”。私了时,纠纷各方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私了协议是设立、变更、终止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契约。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http://www.hrbu.edu.cn/xcb/info/1026/1244.htm
7.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都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那么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都有哪些呢?平夳好律师小编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https://www.pthls.cn/knowledge/1bf7194b50.html
8.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责任——对一个法律漏洞的分析袁翠律师这表明,衡量法律行为是否成立与民事行为是否有效在法律上有不同的标准,两者具有不同的要件。一个有效的民事行为既要具备成立要件,又要具备有效要件,也就是说有效的民事行为需要更多的要件来支持。正因为如此,在民法学教科书中,都是把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把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分开来进行分析和论述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837.html
9.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民法典》之民法基本原则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接下来,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走进民事法律行为。 https://hi.huatu.com/2022/1215/1277926.html
10.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分类?特殊成立要件特殊成立要件是成立某一具体民事行为除一般条件外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 以上就是由法构网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分类?的法律知识。综上可知,准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包括意思通知行为、观念通知行为和感情表示行为。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构网,法构网有法构网为您解答疑惑。https://www.fljg.com/zhishi/60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