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律师念兹在兹的,归根到底还是业务。但业务从哪里来?这一场掰玉米的游戏,还是维护树林的事业,这就需要多思量了。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意识到用户运营的重要性。这不是营销,而胜似营销,因为你有了一批信任你的客户,你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未来一切。
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这样去思考和行动呢?这是一个问题,也是这个话题的开始!
天底下生意的本质,其实就是流量+业务。
律师业务也是一样。跑案源,见客户,参加聚会,混圈层等等,核心还是在获取流量上。
大公司觉悟早,就一门心思做流量,不管什么羞涩不羞涩的问题,马化腾当年做OICQ不也是化成女孩子去撩汉吗?
我记得快播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人采访王欣,他说最符合人性欲望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产品,所谓人性,不外就是黄赌毒。
为什么快播能够被欢迎?核心是欲望!其实他藏着没有说的核心是流量,他用别人的欲望换来了自己的流量。
如今的律所,也有极少数人深谙其中的道理,就像当年的王欣,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北京某大牌律师,他在意别人的眼光吗?不,他只在意流量。因为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
这话怎么讲?就是概率,有句话说得很准确,概率必然会发生。
只要基数够大,什么情况都能发生,什么用户群体都能找得到。老祖宗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就是很多人骂他们到死,但是他要的用户会蜂拥而至。等挣到钱了,还担心人言可畏吗?不会,钱比坏名声更重要。
善良的人是路边的冻死骨,邪恶的人被骂的人,却在朱门喝酒吃肉。靠道德谴责,毫无意义。
这一切会改变吗?只要生意的本质仍然被流量所裹挟,变不了!特别是中国的用户基数够大,就不会有变化。
做大流量是第一步,用业务去消化流量是第二步。
大部分人都在这两个维度上去思考,所以有了变态追求流量,然后一成不变做自己的老业务。
当年互联网时代下,无数狂人发话:互联网的时代下,所有的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是的,说的就是老业务去拥抱海量流量。
你看,这个才是精细活,最大化利用流量,是大玩家的标配。
但这是一个很重的事情,是需要深耕才能有所收获的,因为通过用户的运营和数据分析,会对业务(产品)进行升级,不断的追求更适合自己流量的业务。
如何理解?假设王欣当时更充分理解这个道理,他就不会抱着自己的A片播放的流量不放了,就不会对欲望恋恋不舍了。
当时在流量最大的时候,他直接上游戏产品,他就会是这个时代的王者,而不是一个走进监狱的失意者。
但是如何进行精细化的用户运营呢?律所这个行业又该如何借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