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互联网法院:以“小切口”推动社会治理“大作为”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五年,1800多个日夜,见证了广州互联网法院的诞生、成长、奉献之路。

??五年前的2018年9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秉持“网上案件网上审理”新型审理机制,成为全国第三家、华南地区首家互联网法院。

??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一宗案件

??五年后的今天,历经五年的积土成山、积厚成势,广州互联网法院厚积薄发,不仅积极为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而且以司法建议为抓手主动参与网络空间治理,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五年,约百份司法建议,切实发挥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为广州互联网法院抓前端、治未病,以司法建议“小切口”推动社会治理“大作为”作出了时代注解。

??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五年共发出近百份司法建议

??2018年9月28日,广东广州,一家蕴含着司法新模式的审判机构——广州互联网法院揭牌成立。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做到司法为民,站稳人民立场。自成立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形势下更好发挥司法建议作用的要求,将司法建议作为延伸司法审判职能、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抓手,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司法建议工作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98份,收到回复90份,反馈率与反馈采纳率分别为91.8%和100%。司法建议发送对象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各类企业等80余家单位,内容涵盖电商交易、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监管、网络借贷、网络直播、平台治理、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近百份司法建议,贯穿着司法为民的宗旨,体现着筑牢数字民生安全屏障的努力。

??广州互联网法院发出的部分司法建议书

??在办案中,法官朱晓瑾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游戏账号实名认证姓名与身份证号码无法匹配,反映了该游戏平台的游戏账号的实名认证形同虚设。为此,广州互联网法院向该游戏平台发出司法建议书,提出三点改进建议:严格执行实名认证注册制度;积极排查,消除隐患;强化保护未成年人的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始终坚持‘司法建议是更高层次的审判’,积极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将司法建议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加强和改进司法建议工作,提高司法建议的质量和效果。”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邵山说,该院通过强化建章立制,制定《广州互联网法院调研、改革创新和司法建议工作办法》,促进司法建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出司法建议,切实提升司法建议的有效性;另外,注重效果导向,全链条跟踪落实司法建议工作,从建议是否被采纳、是否有相应落实措施、是否对经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实效、是否引起行业变革或产业进步、是否对起草规范性文件有借鉴等维度对司法建议的实效进行综合考评,切实提高司法建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审判中发现行业“问题”

??促进数字经济行业源头治理

??“我们向平台发出司法建议,促使平台进一步细化完善活动规则、严格履行电子商务法下商品信息、交易信息保存义务,推动形成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网络交易秩序。”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庭长曹钰说。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五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立足专业审判职能,针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发司法建议,积极回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强化源头治理,服务数字经济活力迸发。

??针对涉金融产品案件背后存在的共性问题,广州互联网法院向16家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行政机关等主体提出风险防范建议,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合同前端风险控制弱化、客户资质下沉、格式条款不规范、助贷机构责任不清等问题,广州互联网法院联合45家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科技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合同要素标准化调研,牵头出台《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要素标准》《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纠纷要素标准》《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存证标准》三项团体标准,有力推动金融合规体系建设。

??以司法建议为切口

??撬动多方协同共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源头治理是治本之策,建章立制是长久之计,齐抓共管是解决之道。五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用法治思维洞察涉网纠纷背后的社会关系和行业生态,以司法建议为切口,撬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数字产业协同治理,凝聚社会多元共治“同心圆”。

??“站在成立五周年的新起点上,广州互联网法院将继续发挥好司法审判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积极提炼互联网司法裁判规则,不断丰富司法建议内容,创新司法建议形式,进一步提高司法建议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司法建议在推动社会治理、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大局等方面的作用,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出更大贡献。”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说。

??【案例】

??◎案例一网络恋爱却遭遇“杀猪盘”司法建议促平台“查漏补缺”

??刘某请求法院判令爱恋网公司赔偿经济损失106万元及精神损害10万元。

??经审理,广州互联网法院认为,爱恋网公司虽未实施诈骗行为,但其实施的部分行为与刘某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爱恋网公司存在一定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故判决:爱恋网公司向刘某赔偿财产损失49755.85元、驳回刘某的其他诉求。该判决经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后成为生效判决。

??爱恋网公司就此复函广州互联网法院表示,爱恋网“已对司法建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司法建议”,并作了三大方面的整改:加强爱恋网公司日常管理,规范红娘服务;严格遵守服务底线,不超范围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打击电信诈骗,维护婚恋安全。

??◎案例二案件中暴露海淘产品管理问题司法建议“对症下药”促“病除”

??顾客曹某某通过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营的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一条某奢侈品牌的腰带,后向自称能提供奢侈品鉴定服务的某平台申请鉴定,鉴定结论为“此商品经在线初审结论为不通过”,曹某某于是起诉到广州互联网法院,请求退一赔十。

??“以上措施,在保障海淘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有效规范了商家的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广州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邓毅君说。

??◎案例三小贷公司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司法建议帮助行业源头治理

??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审理广州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小额贷款公司起诉借款人的小额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发现借款合同基本为格式文本,其中部分关于收集个人信息的内容约定不明确、不规范,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以及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GB/T35273-2017),侵犯了借款人及其关联方的权利,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擅自披露和提供个人信息之嫌。

??某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收到司法建议书后,回函对法院提出的中肯建议表示感谢,并认为“司法建议是提升政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经研究,小额贷款公司在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度采集、商业化利用个人信息的问题”。

??该局还在回函中介绍了完善措施,包括:下一步将研究推广经调整的格式合同文本、进一步保护借款人隐私和信息;根据司法建议反映的情况,该局将调整分类监管的评级指标,将个人隐私保护纳入分类监管的考察范围;该局计划将开展多层次的地方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下一年重点工作;下一步,该局计划对互联网小贷企业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专题培训,结合类案暴露出来的风险,提高对借款人个人信息的保护认识与法律风险的防护意识,倡导互联网小贷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等等。

THE END
1.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全文下载)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全文下载) 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同步发布互联网司法典型案例。这是中国法院发布的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也是世界范围内首部介绍互联网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白皮书。 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全文下载)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12/id/4704040.shtml
2.中国互联网司法十大典型案例110网律师中国互联网司法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福州九农贸易有限公司诉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 【典型意义】基于网络平台发生的购物活动,具有买卖迅速、交易量大、跨地域广、主体分散等特点,行政部门监督难度不断加大,网络平台自治规则的作用不断增强。本案明确平台与商家在入驻协议中约定“消费者赔付金”,属于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12576.html
3.互联网司法审判思考互联网司法审判思考 互联网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极为深刻,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庞大网民的群体,相对传统舆论形成方式来说是革命性的,它带给司法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互联网给广大民众提供了可以自由表达的渠道,这是司法走向民主化的标志之一。 缺少https://www.baywatch.cn/a/lunwenziliao/shehuikexue/falvxue/2012/0624/7038.html
4.2020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互联网司法治理论坛在京举办为推进新时代互联网法治进程,发挥法治在网络空间治理的基础性作用,2020年11月19日-20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20(第六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在京举行。11月2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的“互联网司法治理研究中心”举办了大会的“互联网司法治理论坛”,来自高校、法院以及企业的12位专家、法官以及https://www.isc.org.cn/article/38624.html
5.乌镇持续探索互联网助力司法建设新华网杭州9月13日电(马江)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召开,在峰会永久举办地浙江桐乡乌镇,一家“24小时法超市”和它的“家人们”吸引了不少目光。 据悉,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桐乡市司法局乌镇司法所开发了“24小时法超市”、“云司法”小程序、乌镇互联网司法大数据平台、可视化智能终端等智能化https://m.youth.cn/qwtx/xxl/202109/t20210913_13218932.htm
6.我校与广州互联网法院合作交流会暨“数据司法治理”学术沙龙顺利3月20日上午,广州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邵山一行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教授等进行了接待并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合作交流会暨“数据司法治理”学术沙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功举办。 会议开场由林维副校长与邵山副院长分别致辞并介绍双方单位情况,广州互联网法院https://law.ucass.edu.cn/info/1052/4415.htm
7.聊聊互联网法院2017年,我国第一所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正式挂牌成立。2018年,广州和北京也相继成立了互联网法院。2019年12月4日,《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发布,对互联网法院的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什么是互联网法院? 其实在两年前“互联网法院”出现时我就关注到了这则新闻。当时,只看到它24小时不打烊、5分钟提交诉状、https://www.xd-law.com/nd.jsp?groupId=-1&id=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