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司法厅副厅长刘勇介绍说,今年以来,省司法厅党委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和服务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两个重点,全力推进服务由“好不好”向“优不优”跨越升级。
黑龙江日报刘心杨/摄
省司法厅打造集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省市县乡四级建成实体平台1455个,实现全覆盖,全年办理法律服务事项17.4万件。全面升级“12348”热线平台,实行365天“7×24小时”服务模式,推进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110报警服务台、12303信访热线有机整合、互联互通,努力为群众打造一站式的免费法律顾问。现已接听市场主体和群众来电72.2万通,接通率和满意率均达到97%以上,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群众和基层的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不充分、服务质量效率不优等问题。
省司法厅围绕省委加快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和加快建设“六个龙江”决策部署,以仲裁法律服务为切入点,成功打造东北亚国际仲裁中心,联合9家省直单位,11所高校和3家市政府建立知识产权、金融、冰雪经济、农业经济贸易仲裁院,全面提升仲裁专业化水平。成功举办第三届仲裁国际法律服务论坛,有效提升我省仲裁品牌和服务影响力。联合省教育厅、黑龙江大学共建东北亚仲裁学院,在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设立了海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涉外仲裁“产、学、研、用”一体的龙江样板。今年以来,全省仲裁机构累计受理民商事纠纷案件1.1万件,创历史新高,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司法厅在全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9个系列专项活动,聚焦老幼病残妇等特殊群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实行“全省通办”等方式,强化困难群众援助保障。全省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近2.5万件,为2万余名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4万人次。探索在法律援助中开展“免申即享”公证和司法鉴定公益服务,对法律援助过程中所产生的公证和司法鉴定事项,减收或免收公证、司法鉴定费用,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受援人诉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