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典诞生启法治新时代

图: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新社

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第四十五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编纂民法典,是对中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典,将深刻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大公报记者张宝峰北京报道

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全面依法治国里程碑

栗战书在人大闭幕会上表示,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必将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备的民事法制保障。我们要带头学习、宣传、遵守这部法律,在全社会普及这部法典。全社会都自觉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就能够减少民事纠纷,化解民事矛盾,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稳定。

21世纪民法典代表作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中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毫无疑问,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典,将深刻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著名法学家、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曾说,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19世纪风车水磨时代的民法典代表,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是20世纪工业社会的民法典代表,那么中国的民法典应该是21世纪民法典的代表之作。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现行九法将废止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优良家风”入典延续民族基因

图: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后,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新华社

据中新社报道: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正式出炉,中国的民法体系经历从“法律”到“法典”的历史转换。民法典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不少法学人士认为,它完成了一次中国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

校正生活微小闹心事

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民法典可能更像自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象化。

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事,都将被民法典以明文规定一一“校正”。从小处说,人们的心情会更舒畅,从大的角度而言,很多潜在矛盾都可以被扼制在萌芽中,生活将更美好,社会将更和谐。

对于寻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下中国而言,民法典正是达至这一目标的需求和体现。

凝聚中国智慧体现立法为民

据中新社报道:民法典是新中国首部法典,涉及民事商事共同的法律规范,其形式、形成与内容,皆蕴含中国特色与智慧。

“特”在首创之举,“智”在立法为民。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凝聚着一系列立法创新,人格权独立成编即是其中亮点,亦是世界民事立法的首创之举。中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包含的条文,阐明了人格权的内容,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具体人格权进行规范,体现“立法为民”的温度。

“特”在两步立法,“智”在一生保护。此次民法典的编纂于2015年“动笔”,2017年率先出台民法总则,尔后再编纂各分编并与民法总则合并,“合体”草案于2019年12月亮相,将浩大的立法进程分为“两步走”,是中国特色、立法智慧的体现。将庞大的民法规范与制度群体整合为一,为每位中国公民打造“全时”“全方位”的保护。

“特”在中国价值,“智”在治理实效。中国民法典在总则中增加了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的规定,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国的特色。近来备受热议的私人生活安宁、胚胎基因编辑、高空抛物伤人、电子商务合同等问题,均可在民法典中找寻治理的依据。“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更显其现实意义。

THE END
1.中国民法典2022年两岸关系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便利支付,让我们在中国畅游畅买”关于我们? 2024 海联在线 陕ICP备190063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47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关注海联在线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海联在线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关注海联在线抖音短视频 扫描二维码关注海联在线微信视频号触屏http://www.cn-ofa.com/index.php?m=tags&v=show&tid=%E4%B8%AD%E5%9B%BD%E6%B0%91%E6%B3%95%E5%85%B8
2.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由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1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2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3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4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5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6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7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8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9 中国民法典使用大全 10 中国https://m.jarhu.com/book.php?id=6517109
3.2023年中国民法典全文2023年1月1日,中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典,也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民法典全文共分为七编,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继承、人格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民法典全文的内容。 https://www.fljg.com/baike/373368.html
4.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编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基本立法思路是,高度重视亿万人民群众对婚姻家庭和谐幸福的根本利益需求,高度重视婚姻家庭关系的人伦本质和人文关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坚持大民法的理念,弘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法的法理思想,实现民法的立法目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应秉持的法理思想包括人权平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3281
5.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豆瓣)本书为“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的重头之一,即《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合同卷》,由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编著。作者以[关联规定][条文释义] (本条主旨、条文演变、条文解读)[适用指引][比较法例] 等栏目,对民法典合同编三个分编,共29章、526个条文进行了详细解读。本书由最高人民法院参与民法典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214231/
6.中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民法典的基本理念是民法典制定及其法律规定运用的最高原理, 是对民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的理性认知和建构, 是民法典制定中必须解决的基础性课题。在拟订民法典草案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确立中国民法典的五个基本理念。 (一) 人权主义 所谓人权主义, 是指以人权保障为最高理念, 体现以人为本位、以权利为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falv/129586.html
7.中国民法典之父谈民法典的创新与缺憾律政观察编者按:关于中国民法典,我们近期已经推送了若干篇文章,包括对谁是中国民法典之父的一个初步分析(参见:“中国民法典之父”花落谁家?叔伯天团都有谁,老娘舅、四大太保都哪位?),以及一个重要的侧写:再回首: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梁王之争。如果您对“谁是中国民法典之父”这个问题还是有疑问,欢迎关注我们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530/08/11708174_915451223.shtml
8.民法典编纂的前世今生阅读提示:中国已经进入了民法典时代,而这,代表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周 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人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更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因此被视为法治现代化的重要http://www.xinminweekly.com.cn/shehui/2020/06/24/14392.html